
-
张文海:“做好后勤保障和在前方拼杀一样重要”
新华社天津11月27日电 从天津市区向东南方向驱车大约50公里,有一个满是枣树的住宅小区,小区里楼宇林立、树木葱葱,抗美援朝老战士张文海就住在这里。92岁的张文海面目慈祥,和蔼可亲。虽然腰有些佝偻,但依然耳聪目明。闲暇时他会看看报纸,听听广
1970-01-01 08:00新华社 -
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原来是这样出版的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共党产宣言》。你心中一定疑惑,不是《共产党宣言》么?是不是搞错了?其实,这是印错书名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它的诞生几经波折,历尽艰辛。
1970-01-01 08:00中国文明网 -
“活到老,学到老”——与书为伴的毛泽东
毛主席的书房:与书为伴 孜孜不倦中南海丰泽园里的菊香书屋,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四合院。1949年3月至1966年8月,毛泽东大多时间居住在这里。这里既没有富丽堂皇的宫殿,也没有名贵的古玩字画,除了简朴实用的生活设施和用品之外,到处摆满了书籍—
1970-01-01 08:00秘书工作 -
林祥谦:我党工运事业的先驱
从福建省福州市区沿着福厦公路南下,过了乌龙江大桥就进入祥谦镇地界,再行车几分钟就到了林祥谦陵园。凡是参观祥谦陵园、深入了解林祥谦的人都无不为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与高尚人格所感动。生性豪爽,乐于助人林祥谦1892年出生于福建闽侯尚干一个农民家庭
1970-01-01 08:00学习时报 -
文击:用大炮打出志愿军的威风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我这一生与炮兵结下不解之缘。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用大炮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今年已102岁的老将军文击说,从晋察冀军区成立独立炮兵营开始,他一直是一名炮兵。1950年,32岁的文击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炮兵第
1970-01-01 08:00新华社 -
耿飚:敢讲真话的“将军大使”
耿飚是我军一员著名战将。1950年初,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耿飚,走上了外交工作岗位。他先后担任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兼驻丹麦、芬兰公使,驻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缅甸大使,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等职。在任期间,他坚持求
1970-01-01 08:00学习时报 -
闽西红色故事——“当官的没有一点官架子”
1929年6月下旬的一天上午,福建龙岩城南门下的一间理发店走进了两位红军,一个身材高瘦,精神抖擞,大约三十几岁;一个比较矮小,只有十几岁,身上挂着一支短枪。他们俩进来后,见等候理发的人多,便在长板凳一端的空位上坐下来,耐心地等候着。这几天,
1970-01-01 08:00闽西红色故事100篇 -
罗盛教式的国际主义战士史元厚
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举办的“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中,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两位战士为了抢救两位落水的朝鲜儿童而光荣牺牲:一位是罗盛教,因为教科书中收录了他的故
1970-01-01 08:00人民政协报 -
刘少奇与初心使命
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出生在湖南宁乡花明楼炭子冲的一户农家。他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一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黑暗深渊中苦苦挣扎。刘少奇和同时代的
1970-01-01 08:00人民出版社 -
“红色商人”杨延修
杨延修出生在江苏省泰州市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因家境穷困,七岁就去上海投靠摆皮匠摊的叔父。十四岁进洋行当小茶房,后来受聘于法商保太保险公司,担任高级职员。当时杨延修白天干活,晚上进夜校补习,并积极参加夜校学生会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
1970-01-01 08:00江苏学习平台 -
带去一包糖果 装回一袋奖章——记志愿军老战士林志洲
志愿军老战士林志洲在江苏南京一次党团活动中给青年讲述抗美援朝经历(10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艺 摄新华社南京11月19日电 手掌大小的白布袋子早已泛黄发旧,林志洲却珍藏了近70年。袋子正面印有一幅漫画:一位手握钢枪的志愿军战士站在“
1970-01-01 08:00新华社 -
卢作孚:跨越时空的嘱托,激励今日青年
走进重庆北碚卢作孚纪念馆,让人印象最深的展品是“民生”号模型。这艘客轮是民生公司的第一艘客轮,1926年夏从上海驶回重庆,历程艰难曲折。从“民生”轮开航第一天起,卢作孚做了三件大事:废除买办制,实行经理负责制;彻底改进旅客服务工作;严禁船工
1970-01-01 08:00光明日报 -
永远的先锋——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红一营”精武建营记事
新华社石家庄11月19日电 呼叫工兵前出破障扫雷,在班装甲火力支援下,官兵们摧毁“敌”碉堡等火力点,抢占“敌”阵地……这是近日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红一营”班战术进攻训练中的一幕。长征时期,该营被誉为“开路先锋”。强渡乌江战斗中,该营1连1
1970-01-01 08:00新华社 -
“将军农民”甘祖昌的“六不”
甘祖昌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莲花县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红军,1935年参加长征,后又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8月,他带领全家大小解甲归田,被称为“将军农民”。2013年9月26
1970-01-01 08:00学习时报 -
易禄亨:朝鲜战场上,三次与死神擦身而过
新华社重庆11月17日电 金城以南,有一处战略高地,名叫轿岩山。就是在这里,易禄亨最后一次在朝鲜战场上直面死亡的威胁。也是在这里,他荣立一等功,被授予“人民功臣”称号。1953年7月13日,轿岩山战斗打响,这是金城战役中极为关键的一战。轿岩
1970-01-01 08:00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