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央财经大学干培网!

24小时咨询热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央财经大学 > 名师名家 > 详细

在线选课

基本信息

培训方向

*已开启信息加密保护,请放心填写! *请保持电话通畅,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在线咨询

陈华彬

点击数:1109 时间:2020-01-11 09:40

  个人简历

  陈华彬,男,1967年11月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法学博士,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法学院民法学科带头人,法学院研究生与法律硕士工作委员会主任,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8)。兼任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日民商法研究会主要发起人和参与者。

  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在西南政法大学学习,获民法硕士学位;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民法博士学位。1994年7月至2006年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从事民法学术研究,自2002年8月起任研究员,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96年1月至12月,赴日本东海大学师从日本著名民法学家铃木禄弥教授研习物权法和民法总论。1997年10月至1998年9月赴日本神户大学、东京大学研习民法总论与西方民法发展史;2004年被中国法学会提名为“中国十大中青年杰出法学家”候选人。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法研究所所长,民商法学科带头人。

  迄今共出版专著(独著)十四部。其中《物权法原理》一书,奠定了中国物权法的理论体系,从此中国大陆有了自己的物权法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开创性贡献;与他人合著著作16部。其中与梁慧星学部委员合著的《物权法》一书,自1997年9月作为国家95规划法学教材出版以来迄今已出至第五版(2010年10月),现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印刷五十余次。该书是中国大陆法科学生研习物权法的基本教材,代表了中国大陆目前物权法教材的最高水平。另外,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法商研究》、《法学》、《环球法律评论》、《清华法学》、《法律科学》、《政法论丛》、《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民商法论丛》、《澳门大学法律学院学报(特刊)》、《法治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学术成果

  代表著作(独著)

  (1)《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2)《民法物权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3)《债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4)《债法各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

  (5)《物权法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6)《民法典与民法物权》,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7)《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8)《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9)《物权法研究(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0)《外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1)《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

  (12)《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14)《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5)《物权法教程》,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主要合著著作

  (16)《物权法》,陈华彬、梁慧星著,“九五”规划高等学校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7)《物权法》(第2版),陈华彬、梁慧星著,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物权法》(第3版),陈华彬、梁慧星著,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9)《物权法》(第4版),陈华彬、梁慧星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律出版社2007年。

  (20)《物权法》(第5版),陈华彬、梁慧星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律出版社2010年。

  (21)《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

  (22)《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说明与立法理由》,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3)《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附理由》,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4)《中国民法典法草案(债权总则编):说明与立法理由》,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5)The Draft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2010)。

  (26)《中国物权法之考量》,日本商事法务出版社2008年版。

  (27)《中国财产法》,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7年版。

  (28) 《中国财产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9)《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立法理由》,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0)《中国物权法研究》(上、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1)《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2)《物权法名家讲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代表论文(独立发表)

  (33)《区分所有建筑物修缮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2014年第4期。

  (34)《区分所有建筑物的重建》,《法学研究》2011年第3期。

  (35)《罗马法的traditio、stipulatio与私法上无因性概念的形成》,《中国法学》2009年第5期。

  (36)《遗失物拾得的若干问题》,《法学研究》1993年第5期。

  (37)《埋藏物发现的若干问题》,《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8)《中国制定物权法的若干问题》,《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合著)。

  (39)《论所有人抵押权》,《现代法学》2014年第5期。

  (40)《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剥夺——基于对德国法和日本法的分析》,《法商研究》2011年第6期。

  (41)《业主大会法律制度探微》,《法学》2011年第3期。

  (42)《中国物权法的意涵与时代特征》,《现代法学》2012年第6期。

  (43)《论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规约》,《现代法学》2011年第4期。

  (44)《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

  (45)《瑞士不动产担保权制度研究》,《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4期。

  (46)《日本区分所有建筑物修复(复旧)制度的考察分析与启示》,《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第2期。

  (47)《中国制定民法典的若干问题》,《法律科学》2003年第5期。

  (48)《法所有权理论的反思与重构》,《法律科学》1989年第5期(合著)。

  (49)《也论民事法律行为》,《法律科学》1992年第3期。

  (50)《隐名合伙的性质、特征及立法建议》,《法律科学》1993年第2期。

  (51)《罗马法的traditio、stipulatio与私法上无因性概念的形成》,《中国法学文档》第八辑,2011年6月。

  (52)《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构成——兼议<物权法>第70条的规定》,《清华法学》2008年第2期。

  (53)《论物权的性质》,《政法论丛》2009年第2期。

  (54)《从保全抵押权到流通抵押权:基于对德国不动产担保权发展轨迹的研究》,《法治研究》2012年第9期。

  (55)《19、20世纪的德国民法学》,《法治研究》2011年第6期。

  (56)《民法世界的现状与其展望》,《法治研究》2011年第2期。

  (57)《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法治研究》2010年第8期。

  (58)《瑞士不动产担保权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2009年第11期。

  (59)《从保全抵押权到投资抵押权》,《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07年第2卷。

  (60)《区分所有建筑物的重建研究》,《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第7卷,2012年11月。

  (6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学者草案的立场与<物权法>的规定》,《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第6卷,2011年11月。

  (62)《土地所有权的发展趋势研究》,《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第5卷,2010年8月。

  (63)《瑞士的不动产担保权制度》,《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第4卷,2009年09月。

  (64)《德国与瑞士的登记制度研究》,《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第3卷,2008年09月。

  (65)《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国不动产法研究》第1卷,2006年12月。

  (66)《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以葡语发表),《澳门大学法律学院学报(特刊)》2010年第6期。

  (67)《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学者草案的立场与<物权法>的规定》,《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68)《中国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载《物权法与社会发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

  (69)《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学者草案立场之评释》,《中日民商法研究》第7卷,2009年6月。

  (70)《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考量》,日本《商事法务》第3卷,2008年10月。

  (7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学者草案的立场与中国<物权法>的规定》,载《物权法名家讲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

  (72)《<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一个比较、借鉴与确定中国物权法特色的过程——对梁慧星研究员主持<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的分析》,《私法》第3辑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3)《论物权的性质》,《法学论丛》2009年第3期。

  (74)论物权的性质——以日本法为中心,载《财经法律评论》第2卷(2005年12月)。

  (75)中国物权法草案:一个比较借鉴与确定中国物权法特色的过程,载《私法》第8卷(2004年11月)。

  (76)论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物权行为及无因性理论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6卷。

  (77)从土地法到空间法——空间权法理之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3卷。

  (78)对中国物权法草案的若干新思考,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79)对中国物权法草案的若干评论,载《金陵法律评论》2005年第4期。

  (80)物权法草案的成功及不足,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8月1日。

  (81)潘德克吞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载《私法》第9期(2005年12月)。

  (82)论意思表示,载《法学与实践》1992年第1期。

  (83)物权与债权二元权利体系的形成以及二者之区分,载《河北法学》2004年第6期。

  (84)日本民法上的法律行为概念,载《金陵法律评论》1999年春季号。

  (85)欧洲民法起源初探,载《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86)我国民法物权立法的基本体系,载《河北法学》1991年第12期。

  (87)十九、二十世纪的德国民法学说史,载《外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88)瑞士民法典的创制与特色,载《外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89)对我国民法(草案)的几点认识,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1月号。

  (90)物权契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载《外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91)瑞士的不动产担保权制度,载《外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92)论所有人抵押权,载《外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93)债权消灭时效与担保物的返还,载《外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94)德国不动产担保权的演进史:从保全抵押权到流通抵押权,载《外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95)法国近邻妨害问题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5卷。

  (96)德国相邻关系制度研究,载《民商法论丛》第4卷。

  (97)论德国私法上无因性概念的形成,载《民商法论丛》第14卷。

  (98)关于建立我国动产抵押权制度的研究,载《法学与实践》1992年第3期。

  (99)物权名称的缘起与德国、日本的物权制度,载《城市管理》2007年第2期。

  (100)潘德克吞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3期。

  (101)法国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合著)。

  (102)形成权论,载《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合著)。

  (103)《瑞士民法典探析》,《法治研究》2014年第6期。

  (104)《物权法》出台希望渺茫,载《法人杂志》2006年第2期。

  (105)版权行使与转让问题探讨,载《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5期。

  (106)试论财产所有权的两种基本实现形式,载《河北法学》1992年第3期(合著)。

  (107)有限责任公司的若干问题,载《河北法学》1993年第5期。

  (108)原房主能否在已出卖的二层楼顶加盖第三层,载刘佑生主编《疑案精解》2004年第1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

  (109)设立居住权可以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利益,载《检察日报》2004年2月9日。

  (110)关于居住权确立的几个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1月23日。

  (111)球员在比赛中致残责任如何分担,载《检察日报》2003年2月24日。

  (112)物权法应该体现市场经济新观念,《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7月14日接受该报记者采访。

  (113)物权法,我们期望什么,《中国妇女报》2005年7月19日报道本人的采访观点。

  (114)物权法中应保留典权,《北京日报》2005年9月5日。

  (115)再说物权法:宅基地问题的城乡差别,《检察日报》2005年7月26日报道本人的观点。

  (116)围绕所有权移转的法言解释,《中央财经大学校报》2009年11月7日。

  (117)睿智如斯,学者风范,《法制日报》2008年5月18日对本人的报道。

  (118)执着于心 孜孜以求,《检察日报》2004年3月1日第3589期对本人的报道。

  参与国家立法

  (1)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起草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起草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数次受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的邀请,参与中国《物权法》的制定、讨论等。

  (2)参与中国民法典草案的起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民法典起草小组的主要成员。

  (3)2009年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讨论工作。

  (4)2011年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的讨论工作。

  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1)2008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2008年。

  (2)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研究,中国法学会2008年。

  (3)区分所有建筑物重建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法学会2011年。

  (4)主持2007年上海市教委课题《中国物权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5)《物权法前沿》精品教材,中央财经大学精品教材项目。

  (6)《债法各论(分论)疑难问题研究》,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2012年度院设课题。

  (7)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物权法诸问题研究》的课题(2000年)。

  (8)主持司法部《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的课题(2004年)。

  (9)与梁慧星等人一起,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的课题(2003年);

  (10)与梁慧星等人一起,完成全国人大法工委交办研究的课题《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

  (11)我国物权法疑难问题研究,司法部2005年。

  主要获奖情况

  (1)专著《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专著《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获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八),是本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部级)评选出的民法领域三项获奖成果之一,也是民法物权法领域中的唯一一项获奖。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研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2009年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三等奖(部级)。

  (4)专著《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2005年4月获中国法学会、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优秀作品“银鼎奖”(排名第一,部级)。

  (5)专著《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年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部级)。

  (6)论文《中国制定民法典的若干问题》(《法律科学》2003年第5期),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0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局级)。

  (7)与梁慧星等人合著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部级)。

  (8)2011年3月,获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教育先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颁奖部门:中国教育工会中央财经大学委员会。(校级奖励)

  (9)2011年6月,本人获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涌金奖励基金——优秀教学奖。颁奖部门:中央财经大学教育基金会(校级奖励)。

  (10)2010年9月,本人获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2010年佟柔奖教金。颁奖部门: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级奖励)

  (11) 2011年12月,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校级奖励)。

  (12)2014年6月,本人获中央财经大学2014年涌金奖励基金——优秀科研奖。颁奖部门:中央财经大学教育基金会(校级奖励)。


最新文章
【干培网声明】网站有的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gzldyjy@yeah.net删除。
干培热线:
400-6007-016

干培 热线

在线 咨询

在线 预约

获取 方案

网站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