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有关物质、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各种相互关联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的提出、验证,必须经受实验、历史和社会实践的严格检验。严谨的行为规范、高尚的道德标准、理性的质疑和公认的伦理准则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核,是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科学强调客观验证和逻辑论证相结合的严谨方法,形成了尊重和保障学术自由、求真求知精神和理性质疑、严谨实证的传统,用继承与批判的态度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知识体系。
2021-03-05 09:00人民日报海外版 -
加强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 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激励科学家群体勇攀科技高峰,鼓励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面对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意见》正是要以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和优良学风的涵养,促进科学家群体更好的推动科技创新。
2021-03-05 09:00科技日报 -
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优良作风学风
刘永坦、钱七虎、黄旭华、屠呦呦、袁隆平、于敏等大科学家都是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榜样。新华社发
2021-03-05 09:00光明日报 -
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建设科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为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树立科技界广泛认可、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加快培育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021-03-05 08:00陕西日报 -
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同时又变革自身的伟大事业,科学家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承载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心关怀我国科技事业和广大科学家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2021-03-05 09:00光明日报 -
矗立科学家精神的丰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倡议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新时代确立了精神标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聚起精神动能。
2021-03-05 09:00新疆学习平台 -
科研创新应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新华社近日报道,屠呦呦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青蒿素抗药性、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研究上获得新突破。一时间,相关报道刷屏,溢美之词纷至沓来,屠呦呦团队对此却展现出难得的冷静,表示“我们对试验成功持谨慎的乐观”。 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屠呦呦继续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不断求索,研究获得重大进展后,面对舆论热捧没有高估成果、自抬身价,既理性冷静、又满怀信心。这种脚踏实地的创新追求,擦亮了“求实”这一科学家应有的精神底色。 现实中,许多科学家的工作因为专业的高冷,公众并不都了解,与其说人们追捧的是科学家的专业成就,不如说是感佩于科学家身上那种矢志不渝的求索精神。如果勾勒一幅中国科学家的精神群像,无论是钱学森、邓稼先、屠呦呦、袁隆平,还是黄旭华、黄大年、南仁东,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精神气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淡泊名利、潜心科学,集智攻关、团结协作……将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镌刻在祖国大地上,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座座丰碑。 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很难创造杰出成就。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突破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回答这个巨大而艰难的时代之问,同样需要向内求索、源头发力。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力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既是党和人民赋予职能部门的重任,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应有职责,以科学家精神塑形铸魂,争当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 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熠熠生辉、催人奋进。不容回避,现实中少数科研人员浮躁取巧,重虚名头不重真成果,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出现,比如数据造假、论文抄袭、人为夸大学术价值等。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线,务实求真是科学家的底色。任何时候,科研人员反求诸己的自律、品德修养的提升,都对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要把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结合起来,主动发现、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才能让科学界正气充盈,让科学研究一往无前。 创造尊重创新的科研环境。创新从来都是荆棘丛生、困难重重,基础性研究更需要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科学家心无旁骛、沉潜其中。科学事业呼唤科学管理。期待科学家“板凳甘坐十年冷”,也要给予他们“数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期望科技人员专心致志,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希望科研回归本真,也要在考核中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科研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建设科技强国的需要,才能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世界一流科学家。 形成尊崇科学的社会风气。科学家精神代表着社会的精神高度,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培育,科学家精神难以拔节生长。如果说,科学家不在意名利与追捧,但从引领价值追求的角度说,有成就、有品德的科学家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和尊重,应该有更多“粉丝”。人们还记得,“布鞋院士”李小文穿着布鞋上课的照片风靡网络,78岁的刘先林院士在高铁上笔耕不辍的照片引发网友点赞,说明人们对真正的科学家总是充满敬佩与尊重。要深入挖掘优秀科学家的学术思想、人生积累和精神财富,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科学家成为年青一代的偶像,形成尊崇科学的社会风气。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也更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以科学家精神塑形铸魂,推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真正成为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才能推动科技跨越发展,勇攀科技高峰。
2021-03-05 09:00安徽学习平台 -
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学风建设
让我们勾勒一幅中国科学家的群像。无论是钱学森、邓稼先、屠呦呦、袁隆平,还是黄旭华、黄大年、南仁东……年代不同,领域不同,但在他们的身上有一种共性——科学家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他们怀着质朴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2021-03-05 09:00光明日报 -
用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
有些科学成果会因为时间推移成为过去,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总是长留历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
2021-03-05 09:00人民日报 -
进一步弘扬北京奥运精神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创造了辉煌的竞赛成绩,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成果。奥运精神成果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与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深刻融合与体现。我们要认真总结并充分利用这些精神成果,启迪心智、鼓舞士气,汲取力量、收获进步。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1-03-04 09:00互联网 -
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精神是一切创新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1-03-04 09:00互联网 -
新时代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的伟大意义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改革开放精神”概括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他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正是在这种精神状态之下,经过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任务更加艰巨、挑战更加严峻,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坚定不移继续走好改革开放之路。
2021-03-04 09:00互联网 -
干部培训标语及管理培训标语
今天的教育明天的成功,现在的培训未来的发展,在各大培训场合中都需要培训标语下面干训网为大家提供干部培训标语及管理培训标语。 一、干部培训标语: 1.描绘心中梦想,放飞艺术心灵。 2.新隆基教育,奠定基础,放飞未来。 3.参加培训
2021-03-03 11:09 -
银川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表
为教育引导扶贫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提高扶贫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培养造就高素质扶贫干部队伍,学习其他省(市)扶贫工作领域先进典型经
2021-03-03 09:53 -
让抗联精神在全面振兴中闪光
东北抗联精神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今天,我们奋斗在吉林全面振兴的征程上,要弘扬抗联精神,让抗联精神成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1-03-03 09:00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