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建设科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为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树立科技界广泛认可、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加快培育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自觉践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同时又变革自身的伟大事业,科学家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承载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此作出巨大贡献。《意见》明确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新时代确立了精神标杆。

  胸怀祖国。回顾我们走过的路,从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到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这些成就映照着一段段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科技发展历程。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生动展现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支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己任,着力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

  严谨治学。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各种功利主义的诱惑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投机取巧等现象,影响了学术生态的健康发展。《意见》指出,要力争1年内转变作风改进学风的各项治理措施得到全面实施,3年内取得作风学风实质性改观,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学术道德建设得到显著加强,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坚持立德为先,把热爱科学、探求真理作为毕生追求;坚守诚信底线,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和圈子文化等现象,更好促进新时代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勇攀高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客观地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正处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的重要时期。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坚定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要不畏挫折、敢于试错,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力量。

  淡泊名利。奉献,是科学家最可宝贵的品质。勇于创新、不断创新,是科技工作者实干报国、奋斗圆梦的根本途径。对于广大科技工作者来说,面对推动科技跨越发展、勇攀科技高峰的时代重任,唯有大力弘扬和自觉践行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才能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直达远方,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科学成就。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不为虚名所扰,不被功利所惑,不盲目追逐热点,不随意变换研究方向,坚决摒弃拜金主义,甘坐“冷板凳”,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

  同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并不等于让科学家辛苦又清贫。一方面,要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积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散发光芒,在创新中建功立业,在奉献中书写更有价值的人生,在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中实现抱负。另一方面,要构建良好科研生态,落实好各项改革要求,树立宏观思维,倡导专业精神,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建立以信任为前提、诚信为底线的科研管理机制,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制定政策、创造环境、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上,营造尊重科研规律、适合潜心研究的环境氛围,为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做科研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为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