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今天,我们奋斗在吉林全面振兴的征程上,要弘扬抗联精神,让抗联精神成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对我国东北大规模武装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随着1931年9月19日沈阳沦陷、20日长春沦陷、21日吉林沦陷,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在东北地区独立坚持武装斗争14年之久,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东北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据有关资料显示,东北抗日联军约55万人,1932年8月由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编印出版的《东北义勇军概况》一书中记载了兵源来源:“约于曾为土匪者,约占百分之二十。因农村经济被破产而失业之农民,约占百分之五十。曾服兵役者,约占百分之二十五。激于义愤矢志救国之知识分子,约占百分之五。”1931年12月出版的《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通电》中记载:“弹药将尽,来源已绝,大敌当前,势难徒手生擒”“务望我国同胞,设法予以实力上之援助。则我之千万民众,决以此满腔热血,溅于白山黑水之间,以灌溉中华民族自由之花”。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寇英勇斗争,写下了中国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81岁的抗联老战士李桂林,至今睡觉还蜷缩成一团,把手插在裤腰里,这是当年在冰天雪地露营时为避免把手冻坏养成的习惯。94岁的抗联老战士单立志回忆说:“1939年,一个冬天我都没有棉衣穿,在大雪堆里挖个坑,架上松木烧,每天就靠烤火活着。向火的一面烤热了,背火的一面早冻透了,就来回翻着面地烤。年纪稍大的战友们大部分都冻死饿死了。人是先从脚往上冻,最后脑袋都冻坏了,走着走着抱着树就痴呆了。”世界上还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像东北抗联这样,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大半战死;也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像东北抗联这样,无论是指挥员还是普通士兵,都时刻面临着饿死、冻死和战死的威胁。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中,他们却创造了歼敌18万人,牵制日伪军近百万的奇迹。东北抗联的抗日斗争与红军长征、南方游击战一同被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三大艰苦”。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曾专门作出决定,表彰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功绩,称赞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革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我党我军光耀史册的精神财富,更是鼓舞我们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吉林振兴进入了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时期。我们要以忠贞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想在前边、冲在前边、干在前边,事事带头、时时带头、处处带头,把中央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同本地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问题导向推动工作落实,以狠抓落实提升发展水平,在战胜困难挑战中杀出一条血路、走出一条新路、闯出一番新天地;要以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解决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对外开放、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四大短板”;要以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强力治“庸政”,瞄症结攻坚、出实招治庸,提效能发力,确保整改工作真正为之一新;要以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真抓实干,一心一意谋发展、抓落实,形成一个竞相谋事、干事、成事的氛围。要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三个五”战略、推进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和“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锁定目标、争创一流、严实深细抓落实,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各项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