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广大村干部的素质, 有利于农牧村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笔者认为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四点发力:

  一、加大培训, 提高村干部素质。

加强村干部队伍的立足点要放在提高现有村干部队伍的素质上, 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一个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力度, 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具体来说, 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和发展一些已有的初见成效的培训。以保持培训的连续性, 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二是根据实际需要, 探索新的培训模式。三是培训要注重实效性, 建立长效机制。村干部培训的关键是一个“实”,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 培训学习何种内容, 最终的落脚点都要放在提高广大村干部的素质上。要找准本地区村干部队伍的薄弱环节, 通过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 合理确定培训的内容, 着力于提高村干部思想政治、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将增强村干部的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重点,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村干部培训

  二、开门纳贤, 扩大后备干部来源。村干部后备队伍不足,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村干部来源不广造成的。随着经济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 村干部的选拔也必须要有“开门纳贤”的勇气和信心。一方面要继续推行组织推荐、群众推荐、组织考核等成功经验, 公开、公正、透明地在本地区范围内进行选拔村干部工作。另一方面, 要大胆的走出家门, 鼓励大学生、复退军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参与村干部的选拔,同时, 要鼓励和采取切实措施落实乡机关干部去农牧村(社区)任职, 使村干部的来源多元化, 充实村后备干部队伍。

  三、优胜劣汰, 健全村干部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村干部考核机制,是规范村干部行为、促进村干部工作的有力举措。一是考核要制度化。每年进行1-2次考核, 形成固定的制度, 考核的具体时间和具体项目要加以公布, 便于群众监督。二是考核内容要相对全面, 富有针对性。考核的内容要相对全面, 包括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发展等各方面, 全面、合理地考核和评价干部的工作。要紧密结合当前农牧村和村干部工作的实际, 将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建设和谐社会作为重点,因村而异, 因人而异, 注意考核内容的针对性。三是考核要有相应的奖惩机制, 并注意及时兑现。

  四、加强监督管理, 整顿村干部队伍。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 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教育。利用“三会一课”、党员冬训、远程教育、劳动力技能培训等, 组织村干部认真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规章制度, 提高认识, 增强广大村干部接受监督管理的自觉性。二是要建章立制, 使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常态化。对于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光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制度的制定要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可以结合实际, 制定诸如村干部外出报告制度, 年度述职报告制度, 村干部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干部经济审查制度、干部诫免谈话制度等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出台后, 一定要严格执行, 敢于追究违反者的责任, 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