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威事迹展陈馆,是颇具规模和特色的红色名人故居。蔡威生前是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讯和技侦工作开创者,得到毛泽东、朱德、徐向前、陈昌浩等领导人的好评,徐向前曾为其亲笔题词“无名英雄”。蔡威故居2009年被授予全军“技侦光荣传统教育基地”,2016年又被列入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世人学习与瞻仰。

  简介

  2005年,《福建省十一五红色旅游规划发展纲要》将蔡威故居列为我省四大红色名人(毛泽东、朱德、张鼎丞、蔡威)故居之一。2007年,蔡威烈士诞辰百周年之际,蕉城区委、区政府决定将蔡威故居和蔡氏家庙改建为蔡威事迹展陈馆,按照“修旧如旧”原则重新整修。2008年7月1日正式开馆,馆名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

  蔡威事迹展陈馆环境宁静、优雅。目前馆舍由蔡氏家庙附属建筑区和蔡威故居(展陈馆区)两部分组成。蔡氏家庙附属建筑区有保存完好的照墙、洋池(包括壁水桥)、仪门等:展陈馆区设有蔡威事迹展示陈列室、多媒体播放室、接待室、办公室等。

  蔡威事迹展陈馆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三部技侦光荣传统教育基地,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三六三零部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德市国防教育基地,宁德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宁德市军分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蔡氏家庙

  蔡氏家庙古建筑群,系蕉城蔡氏16世祖蔡志谅(俗称“蔡百万”)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动工,至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八月告竣,历时两年,规模完备,耗资巨大。蔡志谅作为当时蕉城首屈一指的豪门望族,具有远见的卓识和良好的品质。据民国版《宁德县志》记载,蔡志谅曾捐助白银二万两重修宁德县文庙,并于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1年)五次捐助朝廷粮饷。他的事迹也在蕉城城乡广为流传。

  蔡氏家庙依照山东衍圣公府和孔庙建筑格式修建,主体建筑分三进,座西朝东,砖木结构。附属建筑还有照墙、泮池(包括璧水桥)、仪门、文昌阁(书斋)等。整体布局顺地势前低后高,依次排列,错落有序。现仅存仪门及璧水桥、泮池、照墙等。由于蔡氏家族在蕉城历史上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举足轻重,这座家庙在建筑上繁复多彩,其建筑形式兼有多种风格,以木、石、砖、土多种混合同时使用,整个建筑群不仅高大宏伟,而且在用色上也十分讲究。

  蔡氏家庙是当时宁德县上规模最大的祠堂之一。家庙正前方是面照墙,照墙正上方镶有一块花岗石匾额,书曰:“蔡氏家庙”四个大字。照墙左右为半圆形文、武门,上各书“入孝悌”。进入文武门,便是天井,天井正中有一个半月形水池,曰“泮池”,这也是蕉城蔡氏家庙标志性建筑。池旁环绕以石栏杆,池上有一座由四条青石板并列铺设的拱桥,又叫璧水桥。过桥数步,登上五级台阶便到达家庙的仪门,仪门俗称门厅,门厅建成牌楼式样,重檐歇山顶,上面雕有各种人物、飞禽、走兽、花卉,造型各异,工艺细腻。前檐下饰有多层重叠斗拱,设计精致,独具匠心。

  蔡威故居

  在蔡氏家庙的隔壁,有一座造型完美,保存完整的清代建筑这就是“无名英雄”蔡威的故居,是蔡威曾祖父蔡步銮(清通奉大夫,候选知府)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为四个儿子兴建的。主体建筑分四进,历经变革,现仅存第一、第二进。现存的第二进系蔡威祖父思端及其后代所居,即现在的“蔡威烈士展陈馆”所在地。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又由蔡威之父举人蔡祖熙再次修缮,现保存较完好。

  蔡威故居占地面积558平方米,建筑面积506平方米,六扇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具有浓郁的清代建筑风格和闽东地方特色,主体分大门、前天井、正厅、后厅、后天井五部分。还包括厢房、小客厅、廊庑、厨房、卫生间、仓库、水井、杂用房等附属建筑。布局严谨,雕刻精美。故居大门朝北,门楼飞檐斗拱,梁枋间以花鸟人物装饰。

  大厅中堂正上方高悬有“孝友”匾额,这是清道光皇帝赐给蔡氏先人蔡光坦、蔡光均兄弟的,这块匾额悬挂于家庙仪门之上,其复制品在蔡氏后裔所住的每一座房子中均能看到,以示荣耀。正厅是蔡家宴请重要宾客及喜庆大典、宣读诏旨的场所。大厅左右各有两间正房,其中左边第一间是蔡威父亲蔡祖熙和母亲林莺的卧室也是蔡威出生的地方。右边一间是蔡威和妻子薛品香新婚的洞房。

  故居因为蔡威而名扬四方,同时也得到地方政府的精心保护。2005年蔡威故居被列入《2005-2010年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我省红色旅游规划中“四大红色名人故居(毛泽东、朱德、张鼎丞、蔡威)”之一。2008年又被列入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世人学习与瞻仰。

  蔡威事迹展陈馆

  经过修葺后的故居,现被辟为蔡威事迹展陈馆,大门正中安放着蔡威烈士的全身立像,清癯的脸上架着一副圆边眼镜,映透出坚毅、睿智的目光和淡淡的书卷气,下方是徐向前元帅题写的“无名英雄蔡威”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蔡威事迹展陈馆,在宁德城内前林坪,由保存良好、古色古香的清代建筑蔡威故居和蔡氏家庙(部分建筑物)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5亩,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是颇具规模和特色的红色名人故居之一。仪门正上方挂着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于2008年1月亲笔手书的“蔡威事迹展陈馆”红木贴金匾额。

  展陈馆是省、市、区有关单位“新时期政治思想阵地建设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产党先进性教育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宁德军分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4] 蔡威故居在家庙旁。故居与家庙同年建筑,面积506平方米。砖木结构,封山顶,穿斗式梁架,明楼厅高9米,具有浓郁的闽东清代建筑特色。2008年7月,蔡威事迹展陈馆于此建立。厦门、福州等地规划设计院所专家对故居进行现场勘测和总体规划设计,由福州古建筑研究所专家提供详规和施工指导。经过一年的施工,完整地展现了一座典型清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

  展陈馆中展出百余幅(件)照片、文字资料及实物。两年来,接待游客近万人。展陈馆是福建省十一五旅游规划中规定的四条“红色旅游”线路之一。蔡氏家庙和蔡威故居,被定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蔡威

  蔡威(1907-1936年9月)。蕉城区城关人。宁德市早期共产党人,红军无线电技侦工作开创者之一。出生于富裕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

  1931年秋,由党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与宋侃夫、王子纲等人一同参与组建红军电台。

  1932年底随红四方面军到达川陕根据地。不久在破译敌军电台密码方面取得突破,为红军发动的仪南战役、宣达战役、打破敌“三路围攻”、六路围攻,以及为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重要情报。后在红四方面军长征过程中,又为红军领导人的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情报。蔡威还参与组建、培训红军无线电工作人员,在困难条件下解决了技术难题。

  他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于1936年10月牺牲于长征路上。蔡威历任红四方面军参谋、电台台长、红军总司令部二局局长。

  1985年6月,经蔡威战友多方寻访,终于查找到蔡威的家乡与亲人,查清蔡威真实身份。同年9月,国家主席李先念批示,“蔡威与宋侃夫、王子纲等同志对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和技侦工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徐向前元帅题词誉之为“无名英雄”。

  蔡威故居及事迹展陈馆被福建省列为红色旅游主要线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