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介绍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陵园大道1号,是为了纪念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先烈们,于1990年在原红安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始建于1956年,全部建成于1980年,扩建于1990年,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烈士陵园保护单位。

  陵园概况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城关镇陵园大道1号,是为了纪念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先烈们,于1990年在原红安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始建于1956年,全部建成于1980年,扩建于1990年,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烈士陵园保护单位。陵园内有烈士纪念碑、烈士祠、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军干部骨灰堂、红安县革命博物馆、李先念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等大型纪念建筑物。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共展出著名烈士230余人的遗物、照片、诗抄和雕塑等展品。

  穿过绿瓦红檐的高大牌坊,迎面而来的是高25.7米的纪念碑,巍然耸立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华国锋、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的题词,碑座正面塑有五星碑徽,台座正中为汉白玉雕成的花环,左右分嵌有再现黄麻起义和苏区军民坚持武装斗争、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浮雕,碑座前刻有中共湖北省委和省政府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前两旁的雕像群形象逼真,气势磅礴。左边塑的是一位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象征着黄麻起义。右边塑的是红军战士高擎钢枪,奋勇向前,象征着根据地军民坚持武装斗争。

  从纪念碑后行百米便是烈士祠,祠内设有烈士灵堂,陈列着红安全县革命英烈的名册及各界人民群众敬献的花圈。祠后面是骨灰堂,东边是董必武纪念馆和红安县博物馆。董必武纪念馆由徐向前元帅题写馆名,拾阶而上,汉白玉雕塑的董必武像慈祥安逸,馆里数面幅照片和数十件实物展示了董必武伟大的一生。

  由董必武题写馆名的红安县博物馆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县级博物馆之一,建筑面积970平方米,里面陈列着红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农民运动、举行黄麻起义、创建鄂豫皖根据地等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和有关图片,歌颂了红安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命、不要家”的老区精神和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烈士祠的西边是新修建的李先念纪念馆。由陈云同志题写馆名的李先念纪念馆,占地3000平方米,于1997年6月落成,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分别为纪念馆题词。整个建筑造型典雅,气势恢宏,展示了李先念同志由一个普通木匠成长为国家主席的不平凡的经历。

  紧靠李先念纪念馆西边的是黄麻起义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馆,曲槛回廊,古色古香,陈列着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斗争中作出了杰出贡献的革命烈士的图片、简介和遗物。

  在陵园的苍松翠柏丛中,还安卧着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先楚 、秦基伟以及吴焕先、沈泽民、蔡申熙、郑位三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者的陵墓。整个陵园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这里现在是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黄麻起义

  事件简介:1927年11月13日,中国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 会议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史称“黄麻起义”。

  起义经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地区即逐渐有了共产党的影响和活动。1925年秋冬,随着大革命的发展,黄、麻两县分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特别支部。1927年春,两县党的特支改为中共县委,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迅速发展,共产党员发展到90余人,加入农协的会员达18万人,另建有两支共300余人的农民自卫军。同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黄、麻两县党组织依靠广大群众和掌握的农民自卫军武装,同当地的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培养和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9月,中共黄安、麻城两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及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举行了秋收起义,但由于缺乏领导起义的经验,没有及时建立革命政权和革命军队,加上国民党军第30军一部的进扰,不久,起义陷于停滞。

  10月中旬,中共湖北省委得知黄麻两县尚有相当数量的武装力量和很好的群众基础,遂先后派符向一、刘镇一、吴光浩、王志仁等到黄、麻地区加强起义的领导,成立了以符向一为书记的中共黄麻 特别区委员会,组成了以潘忠汝为总指挥的黄麻起义指挥部,积极进行起义的准备。11月3日,黄麻特委在七里坪召开会议,决定以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为骨干,群众武装予以配合,首先夺取黄安县城。13日,起义开始,总指挥部调集黄安农民自卫军全部,麻城农民自卫军2个排及七里坪、紫云等区农民义勇队千余人,组成攻城队伍。另将麻城农民自卫军1个排配置于黄(安)光(山)麻(城)交界的北界河担任警戒,以防河南省光山县红枪会进扰。晚10时,起义队伍在广大农民群众的配合下,由七里坪向黄安城进发。14日凌晨,攻城队伍由城西北攀梯而上,夺占北门,旋即攻入城内,占领县政府、警察局,全歼县警备队,活捉县长等官吏及土豪劣绅10余人,缴获步枪30余支,子弹90箱,控制了全城。后获悉国民党军第30军1个团正向黄安开进,为避敌锋芒,攻城队伍当日撤回七里坪。进占黄安城的国民党军惧怕起义队伍再次进攻,乃于次日晚弃城退走。18日,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曹学楷任主席。接着,中共黄麻特委根据中共湖北省委指示,将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及赶来配合起义的黄陂县农民自卫军一部共300余人,组成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下辖第1、第2路。潘忠汝任总指挥,戴克敏任党代表。11月27日,黄安反动势力勾结国民党军第30军独立旅400余人,进犯黄安城。鄂东军一部,在人民群众协助下,将其击退。12月5日,国民党军以第12军教导师取道宋埠、尹家河突袭黄安城。鄂东军对敌情估计不足,据城固守,因众寡悬殊,伤亡严重,被迫突围,潘忠汝在战斗中牺牲。下旬,当地中共组织和鄂东军部分领导人在黄安北部木城寨举行会议,决定留部分人员就地坚持斗争,集中72人,携带长短枪53支,转移到黄陂县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1928年1月,鄂东军在木兰山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3月上旬,为对付国民党军的围攻,第7军编为4个短枪队,采用“昼伏夜动,远袭近止,绕南进北,声东击西”的战术,分散游击于黄陂、孝感、黄冈、罗田、黄安、麻城等县。5月,第7军进入河南省光山县南部柴山保地区,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走上了边界武装割据的道路。7月,第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到1929年5月,红31师发展到近400人,初步建成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纵横50余公里的鄂豫边苏区。黄麻起义创建的红军和苏区,是后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重要来源及组成部分。

  黄麻起义纪念馆远景

  黄麻起义是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农民武装起义,是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开了鄂豫皖地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序幕,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黄麻起义及其后的革命斗争,高扬了一面鲜艳的革命旗帜。大革命失败后,英雄的黄麻人民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所吓倒,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拿起手中的武器,又继续战斗。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他们揭竿而起,在鄂豫皖地区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把我党“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大旗高高举起,从此,这一地区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连绵不断,直至全国解放。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后,留下的革命力量重建红二十五军,坚持战斗在大别山区。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后,重组的红二十八军和地方游击队、便衣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是新四军第五师开展抗日游击的主要区域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主要立足地。

  黄麻起义及其后的革命斗争,开辟了一块坚实的革命基地。黄麻起义奠定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初始基础,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起点。黄麻起义后,工农革命军辗转游击,随后开辟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1930年春,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六大苏区之一,成为仅次于中央根据地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高度评价它的战略地位,指出它“一面可以控制平汉铁路,一面可以截据长江交通,有直接威胁武汉而与全国红色区域打成一片的前途”。红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和早期中心。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实行战略转移后,又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在黄麻起义中组建的鄂东军发展起来的红四方面军,先后开辟了两大苏区,这是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

  黄麻起义及其后期的革命斗争,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革命军队。在黄麻起义及其后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中,走出了三支红军部队。第一支是1931年11月7日在黄安七里坪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支是1932年11月30日在黄安檀树岗重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三支是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在七里坪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

  黄麻起义及其后的革命斗争,造就了一大批杰出革命人才。其中从黄麻起义走出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有4位,开国将军25位(含大将2位、上将6位、中将6位、少将11位);而作为黄麻起义策源地的红安县,则不仅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而且产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共和国主席和61位将军(其中上将8名、中将10名、少将43名),捐躯的革命群众10多万,牺牲的有记载的烈士2.2万,因而是全国第一“将军县”和著名“烈士县”。

  黄麻起义不仅用鲜血和生命燃起了大别山工农武装革命的烽火,也在起义及其后的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麻起义革命精神。这就是:紧跟党走,信念坚定;不畏强敌,拼搏图存;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

  纪念馆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湖北省红安县城东北稞子山下、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西侧,馆名由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1987年破土动工兴建,1990年11月13日落成试展开放,1992年11月13日举行开馆仪式,2004年9月开始筹备新馆软件建设,2006年6月16日封馆进行改扩建工程建设,于2007年11月13日重新开馆并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467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展线长2800米。馆舍为仿古典庭院式结构,长廊环绕,飞檐碧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

  馆内分设序厅和烈士陈列室两部分。序厅由巨型雕塑《大别山母亲》和巨幅背景浮雕《碧血黄安》组成,二者有机的融为一体,伴着由著名作曲家王原平创作的气势磅礴的背景音乐,寓意祖国母亲将永远铭记烈士们的英名。

  烈士陈列室分《革命先导》、《起义英雄》、《大别忠魂》、《天台铁骨》、《西征壮士》、《民族脊梁》共六大部分二十三小组展出鄂豫皖苏区29县著名烈士263名,文物174件,照片388张,艺术品41件。按照以时系史、以史系人、以人系事和突出主要烈士闪光业绩使陈列达到具有强烈震撼力和感染力的总原则,运用复原场景,雕塑,硅胶像,模型以及现代化的声、光、电,如:纱幕投影,雪地留印,声音定位传播,可翻动式电子书等新颖的艺术手段,生动再现了从1923年黄安建立党组织至1949年全国解放长达26年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在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创建和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长征路上,西征途中,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英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尾厅以红日、五星红旗和千万朵映山红组成的大别山浮雕的有机组合,伴着雄壮的背景音乐,象征着革命烈士用青春和热血托起新中国的明天。

  烈士馆馆藏革命文物300多件,主要是大刀、长矛、手枪、机关枪、衣物、功勋章等;征集收录书画作品27件、书法作品110件;珍藏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题字题词105件。

  该馆自1990年落成开放以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重视,先后有李先念、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刘华清、倪志福、杨汝岱、曾庆红、刘云山、俞正声、张思卿、吴官正等来馆参观视察。

  该馆是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部队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国防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场所,先后有100多家单位在此挂牌共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如今共建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将军馆

  红安县拥有授衔的将军上将8位、中将10位、少将43位,居全国之首,故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他们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彰显红安将军们的赫赫战功和革命风范,学习红安将军们的圣洁情操和高贵品质,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的建设步伐,湖北省委决定,在红安烈士陵园新建红安将军馆,集中展示红安将军们的风采。

  董必武纪念馆

  董必武纪念馆位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的东北处稞子山上,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中国庭院式结构,白墙碧瓦,飞檐翘角,依山而建,古朴庄重,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

  董必武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社会主义法制奠基人。

  1984年经中央批准,董必武纪念馆于次年清明节破土动工,1986年3月5日董必武诞辰一百周年落成开放。董必武纪念馆在开放的二十年间,于一九九二年和二00四年分别进行维修,修改后的纪念馆不论是外观建筑还是陈列形式都焕然一新。展览内容以董必武的生平和业绩为依据,通过740余件珍贵文物、照片、字画、硅胶像等,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董老光辉战斗的一生,以及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走进董必武纪念馆,首先要登上 级台阶,迎面抬头可见,正面门楼匾额上由徐向前元帅题写的“董必武纪念馆”六个馏金大字。从正门进入,便是纪念馆的正院,院子中央安放着董必武半身铜像,基座上“董必武纪念像”六字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基座的后面是董必武和夫人何连芝的骨灰合葬墓,二000年十月六日,董必武和夫人何连芝的骨灰安放在纪念馆内,实现了他们生前的愿望,也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人们在这里缅怀董老的丰功伟绩,学习董老的革命风范,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墓后是一道 长, 高的屏风,上面镌刻着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书写的“董必武同志生平”。正院的东面有一侧院,环绕正、东两院建有三个大展厅和一个多功能报告厅。

  进入纪念馆序厅,迎面看到的是万里长城壁画,以恢弘的气势、强烈的民族凝聚感,表达了董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浩瀚胸怀。第一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董必武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辛亥革命失败后他东渡日本的内容。第二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董必武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卫地位;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的内容。第三展厅主要介绍的是董必武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的崇高思想品德。

  二十年来,董必武纪念馆接待观众千万余人次,其中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友人。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江泽民、李鹏、李瑞环、乔石、吴邦国、刘华清、吴官正、温家宝、曾庆红等先后来纪念馆参观。

  近几年,董必武纪念馆认真贯彻和执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先后与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军事经济学院、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及武汉市十多所大、中学共建教育基地,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曾被中宣部、省政府分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先念纪念馆

  李先念纪念馆位于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稞子山上,与董必武纪念馆成对称式布局。该馆是1993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1994年4月5日(清明节)在故乡--湖北省红安县动工兴建的。1997年6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27平方米。该馆的建设,得到中央、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为纪念馆题词,陈云同志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纪念馆依山傍势,气势恢弘、造型典雅,以丰富的文物史料,生动活泼的陈列形式,主要以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为背景,以李先念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突出贡献为重点,再以文物为基础,配以必要和适当的辅助陈列品。纪念馆分序厅和四个陈列室、文物库房、李主席办公室复原陈列几个部分组成。以“从木匠到将军”、“从深入敌后到经略中原”、 “从领导湖北到为国理财”、“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四个单元展示了李先念同志集平凡和非凡,朴实和传奇于一身的个人风采。介绍了李先念同志在66年革命岁月中,从一名普通木匠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将军,从农民的儿子到国家主席的光辉战斗历程。

  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与重视,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吴官正、刘华清、刘云山、俞正声等亲临本馆参观指导。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有诸多单位与纪念馆建立共建关系,接待观众约200余万人次。

  李先念,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高桥区)李家大屋人。1909年6月23日出生。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1927年11月,领导农民武装参加黄麻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陂安南县委书记、县苏维埃主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团、师、军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参加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战斗,为创建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长征中,率领红四方面军先遣部队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实现懋功会师;指挥包座战斗,打开北上通道,坚决抵制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活动,策应红二方面军北上,为实现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作出了贡献。1936年10月,奉中央军委命令西渡黄河,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参与指挥一条山、倪家营子、梨园口等战斗,血战河西走廊。西路军失败后,临危受命,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统一军事指挥,率领余部翻越祁连山,穿过戈壁滩,历尽艰辛,到达新疆,为党和红军保存了一批领导骨干。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豫鄂边区省委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军事部长、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在孤悬敌后的敌伪心脏地区,率部与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军的进攻进行了反复顽强的艰苦斗争,创建了地处要冲的中原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拥有5万余人的正规军和30余万人的民兵武装力量。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副书记、中原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后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指挥中原突围战役,创建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参与重建军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和反攻中原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武汉市委书记、市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调到中央工作,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协助周恩来、陈云领导经济建设,为国理财。“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是粉碎“四人帮”的主要决策人之一。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协助邓小平领导全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积极推动改革开放和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是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著有《李先念文选》、《李先念论财政金融与贸易》。1992年6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历史纪念馆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湖北省委批准兴建的,2006年5月28日奠基,200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八十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378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

  历史纪念馆位于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中心位置,坐北朝南,背靠将军墓区,面向广场,建筑采用对称布局、稳重有力,中部为序厅和交通,后部为弧形景观厅,两侧分别设展厅。建筑为三层,高22米,中间三层为方形坡屋顶,用绿色琉璃瓦铺面,两翼二层为平顶屋面,建筑布局为“品”字形。馆内有五个出口,东、西各两道门与陵园内其它四座纪念馆道路连通。正面是3.8米高、11米宽的仿古紫铜门,立面墙采用灰色磨光面花岗岩平板、弧形板和蘑菇石干挂装饰与大小不等长条形窗户组合,远看好像是一座古城堡,经过战争残留的枪炮弹孔,有充满革命激情的因素,建筑风格,既有中国古园林建筑的神韵;又有现代建筑的特点,是陵园内体量最大、外观最雄伟壮美的标志性建筑,成为陵园一碑五馆中的亮点。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出文物645件,照片766张,艺术品33件(组)以序厅大型雕塑《大别雄风》开篇,以尾厅《将军摇篮》结束,将整个展览推向高潮。历史纪念馆陈列按照历史时间顺序,生动的展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斗争时期,十年红旗不倒的悲壮历程及其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突出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武装斗争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诞生地;中国共产党培养和造就治党、治国、治军杰出人才的重要基地。该馆主体陈列内容分为六个单元展开,第一单元《黄麻惊雷》展现湖北黄麻地区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建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和组建了工农革命军,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开创了鄂豫皖边界地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第二单元《商南烽火》展现河南商南地区,在黄麻起义和鄂豫边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影响下,中共商(城)、罗(田)、麻(城)特别区委发动了商南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开辟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第三单元《皖西烈焰》展现安徽六霍起义和请水寨起义,分别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和工农革命军潜山独立师,两支部队协同作战,共同开辟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第四单元《赤区新貌》展现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基础上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以及根据地内土地革命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的情况。第五单元《鏖兵大别》展现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和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根据地军民同强大的敌人展开四次反“围剿”斗争中,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创建了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350万人,26个县的红色政权,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第六单元《浴血孤旅》展现红四方面军主力,因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被迫西征后,红二十五军重建与根据地人民并肩作战,继续开展反“围剿”斗争,坚持根据地斗争近两年实行了长征,成为最先到达陕北的红军长征队伍。红二十五军长征后,红二十八军重建,在根据地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及部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皖中、皖东抗日前线的历史。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科学运用多样新颖的声、光、电、幻影成像、场景复原、半景画、大型沙盘模型、置景等艺术手段与形式,从形势上、视觉上、心灵上以冲击,达到吸引人、教育人的效果,充分展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雄的山--英雄的人民--英雄的业绩--英雄的精神”。

  馆藏文物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内纪念馆馆藏丰富。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主要收藏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的各类文献、文物。目前文物700余件。其中,珍藏的黄安妇女运动的放足牌、黄麻起义用过的来复枪、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货币、各类型布告及红四方面军战士用过的笔记本、武器等,是研究地方武装斗争史及鄂豫皖红四方面军人物的战斗历程的一个革命史综合馆。

  烈士纪念馆主要收藏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战斗过的革命先烈、红四方面军战士用过的日记本、大刀、长矛、手枪、机关枪、衣物、功勋章及日常生活用品等。文物397件。如刘光烈、王吉文烈士的日记本尤其珍贵。另外还珍藏有著名书法(画)作品137件,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题字题词105件。

  董必武纪念馆主要收藏董必武同志生前用过的物品及能反映董老光辉思想的各类文物。(该馆藏品目前由县文物局代为保管,具体数目不详。)

  李先念纪念馆主要收藏李先念主席生前用过的物品及与之有密切关联,能反映李先念同志的革命精神革命风范的各类文物。目前,藏品32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