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1-03-04 00:00互联网 -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1-03-04 00:00互联网 -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党的六大的召开,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八七会议即提出过召开六大的问题。1927年11月9日至10日,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召开六大的决议。1928年1月18日,中央临时政治局召开会议,又一次讨论召开六大的问题。会议决定大会召开的时间是3月底。由于此时国内白色恐怖十分严重,很难找到一个能够保证安全的地方开会,因此,在开会地点上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不久,当中共中央得知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将分别于当年春天和夏天在莫斯科召开,少共国际也将在莫斯科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时,考虑到届时中国共产党将派代表团出席这几个大会,中共中央也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共产国际的及时指导,遂决定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1928年3月,共产国际来电同意中共六大在苏联境内召开。4月2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开会,研究召开六大的问题,决定李维汉、任弼时留守,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邓小平为留守中央秘书长。4月下旬至5月上旬,瞿秋白、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和100多位参加六大的代表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 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十分重视中共六大的准备工作,给予许多帮助。苏联和共产国际主要领导人斯大林、布哈林亲自予以指导。6月9日,斯大林会见瞿秋白、苏兆征、李立三、向忠发、周恩来等,解释了对中国革命性质和革命形势的看法。6月14日、15日,布哈林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召集有瞿秋白、周恩来、邓中夏、蔡和森、李立三、项英、张国焘、向忠发、王若飞、关向应、夏曦、黄平等21人参加的“政治谈话会”,就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当前革命形势,以及党在今后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谈话对澄清中共党内在革命性质和革命形势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对中共六大的召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人。会上,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职工运动报告,布哈林代表共产国际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政治报告和关于政治报告的结论。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在中共六大召开期间,共产国际鉴于以往派驻中国的代表屡犯错误和中国白色恐怖严重的情况,决定改变派代表到中国指导革命的办法,采取在莫斯科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协助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新措施。六大结束后,瞿秋白、张国焘、邓中夏、王若飞等人即作为中共常驻共产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农民国际的代表,留驻莫斯科,以瞿秋白为代表团负责人。 党的六大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认真地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针对党内普遍存在的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既然已经反革命,中国革命的性质便不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错误认识,指出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大会明确了决定革命性质的不是革命动力,只能是革命任务。因此,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为统一全党思想,克服党内仍然存在的浓厚的“左”倾情绪,摆脱被动局面,实现工作的转变,对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党的六大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一是对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否认存在中间营垒,把民族资产阶级当作最危险的敌人。二是把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城市。三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估计不足。四是在组织上片面强调党员成分无产阶级化和“指导机关之工人化”。六大选出的由23名委员和1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中,工人占21人。第六届中央政治局选举工人出身的向忠发为党的最高领导人,实际上他没有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尽管六大存在着上述缺点,但六大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六大以后的两年,全党贯彻执行六大路线,中国革命出现走向复兴和发展的局面。 (本文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
2021-03-04 00:00学习强国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1-03-04 00:00互联网 -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1-03-04 00:00互联网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1-03-04 00:00互联网 -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1-03-04 00:00互联网 -
东北抗联史是战争史也是精神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这是一场抵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战争,更是一场捍卫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正义战争。东北抗联的历史,不仅是战争史,更是精神史。中华文化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爱国情操、坚贞气节、团结精神和顽强意志是其灵魂。
2021-03-03 09:00黑龙江日报 -
东北烈士纪念馆:展现黑土英魂 传承抗联精神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41号,东北烈士纪念馆静静矗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全国首家革命纪念馆。
2021-03-03 09:00光明日报 -
让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在14年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艰苦、最令人动容的重要篇章,铸就了“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彰显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让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使东北抗联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2021-03-03 09:00学习时报 -
让抗联精神在全面振兴中闪光
东北抗联精神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今天,我们奋斗在吉林全面振兴的征程上,要弘扬抗联精神,让抗联精神成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1-03-03 09:00吉林日报 -
东北抗联精神带来的启示
从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到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从20世纪30年代初抚顺清原抗日武装——“血盟救国军”的义愤呐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国人民的同声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始终是一个强烈的时代符号、文化符号、记忆符号,并时时提醒着人们要牢记中华民族的历史,团结一致,不屈不挠,奋发努力,无畏前行。今天,《义勇军进行曲》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义勇军进行曲》曲调激昂、铿锵有力,歌词雄壮、振聋发聩。之所以将其确定为国歌,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被选为盟军凯旋的曲目,就是因其比中国任何歌曲都更加刻录历史、更加激发斗志、更加呼唤使命。作为代表中国人民最强音的战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强敌入侵、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诞生于东北抗日义勇军及东北抗日联军不朽的精神形成之际。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东北抗日义勇军和其后的东北抗日联军,就不会有《义勇军进行曲》,当然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国歌。 长达14年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及东北抗日联军奋斗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中最英勇悲壮、最可歌可泣的一段历史。东北抗联精神,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在饥寒交迫、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所铸就的一种民族精神,其中,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东北抗联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样,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追忆初心、牢记历史,担当使命、奋发图强。 重温东北抗联历史,感受东北抗联精神,清晰的历史逻辑跃然于脑海,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一个人一定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要有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在强敌入侵、山河破碎的危急关头,是做贪生怕死的亡国奴,还是做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民族英雄?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面对的选项。在这个选项面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唯有对祖国赤胆忠心,坚信人民必胜、反法西斯正义战争必胜的有识之士,才能挺起民族的脊梁。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抗联将士之所以能在饥寒交迫、孤军奋战、弹尽粮绝的极端环境下不言败、不放弃、不投降,就是因为在这些抗联将士身上始终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描述当时的生存状态时,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白雪铺满大地,山中雪积及尺,抗日救国战士,犹着单衣水鞋,日夜出没于寇贼倭奴之封锁线,其困苦颇甚。”如果没有强大的信仰信念信心作支撑,任何组织和个人恐怕都难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而抗联将士还能在这种挑战生存极限的情况下顽强坚持那么多年,这种壮举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一个民族一定要有民族精神 有自强不息的目标追求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古往今来,落后和愚昧往往相伴而生,贫困落后、愚昧羸弱必然得不到尊重,在难以确立尊严的情况下,反而常常会为受欺侮创造条件。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发动侵华战争正说明了这一点。历史是一面镜子,要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民族尊严,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尊自强的精神支撑,是维系国家独立、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力量保障。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丧失锐意进取的民族品格,缺少众志成城的民族合力,就会遭人蔑视、任人宰割,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确立自己应有的地位。 一个国家一定要形成合力 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是战斗力形成的条件,是战胜敌人和各种困难的前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内部分崩离析、一盘散沙,则外敌就有乘虚而入的机会,国防就可能形同虚设,军队就可能不堪一击。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明示我们,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强大,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有可能将不同阶层的民众团结、组织起来,凝聚成一个整体,面对外敌入侵,才有可能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形成排山倒海之势,迸发出众志成城的能量。历史反复证明,能够成为这个领导核心的一定是一个有领导能力、有崇高威望、有使命担当和强大感召力的政党。东北抗联队伍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并领导的抗日队伍,这支队伍中党员占到20%至30%的比例,多时甚至达到40%至50%。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东北抗联队伍才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看到抗战胜利的曙光,才有坚持抗战的勇气与动力,才能形成誓与山河同在、宁死不做亡国奴的钢铁意志。 一个政党一定要有明确的纲领 始终坚守初心与使命 政党,是一个政治组织,在确立和实现执政目标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政党都要有明确的纲领。党的纲领是其政治主张的集中反映,是政党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确立的行动方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从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到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无论是在漫长的黑暗中摸索,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中华民族处在最危险的时候,还是东方雄狮在觉醒中日益强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不曾改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决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从最广大的人民利益出发,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进而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也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以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取得胜利,并在一次次斗争胜利中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系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辽宁大学博士生导师)
2021-03-03 09:00辽宁日报 -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凝聚东北全面振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的历史任务,东北如何闯出一条浴火重生的新路子,需要方方面面的有力支撑,但自身必须有一股“气”,那就是保持振奋的精神动力和旺盛的创新活力。
2021-03-03 09:00学习时报 -
坚守党的初心与使命——东北抗联精神与红船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时强调:“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2021-03-03 09:00互联网 -
历久弥新的东北抗联精神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发生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是一场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国的东北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篇章,铸就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
2021-03-03 09:00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