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伟大的变革,必然孕育伟大的时代精神。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铸就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改革开放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1-03-04 09:00互联网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1-03-04 00:00互联网 -
团结互助: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最近一百多年,在风云际会、中西冲突的背景下,中华民族从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成了具有深层自觉认同的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多民族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
2021-03-02 09:00北京日报 -
始终发扬伟大民族精神
伟大人民必定造就伟大民族精神,开创未来的时代必然呼唤伟大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热情讴歌和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民在书写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创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培育出来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就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2021-03-02 09:00互联网 -
大力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
去年的金秋十月,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难舍难忘中落幕。这是继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我国又一次成功举办的大型国际盛会,以“成功、精彩、难忘”抒写了世界博览历史的新辉煌,留下了丰厚的世博遗产,形成了“上海世博会精神”。胡锦涛同志将其概括为:“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严谨科学的实干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21-02-23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2月1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月1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1-02-22 15:14 -
习近平: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浙江精神世代传衍,历久弥新,始终激励着浙江人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021-02-15 09:00浙江日报 -
铭记抗洪精神,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抗洪纪念馆内封堵决口情景模拟。 抗洪纪念馆内展示的九江人民泪别子弟兵旧照。刘旭/摄 / 背景介绍 / 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在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作为抗洪精神重要诞生地,当年在江西省九江市,广大军民以超人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堵住了长江干堤的决口,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防洪史上的奇迹。 / 对 话 / 抗洪精神给九江人提供了不竭动力 ——对话九八抗洪亲历者,九江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冯健 记者:作为亲历者,当年抗洪中哪些是让您印象深刻的? 冯健:参战抗洪抢险的官兵始终奋战在高温酷暑下,不少官兵在抗洪中受了不同程度的伤病,但他们一直带病顽强拼搏,有人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又拔掉针管上堤战斗。 记者:当年您是如何带领师生做好驻校官兵的后勤保障工作的? 冯健:当时我是九江学院前身之一——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经管系主任。九八抗洪时有近万名解放军驻扎在学校。在那些日子里,我带领师生晚上守护着驻校部队的营房,值班、巡逻;白天给抗洪部队做后勤保障工作,如运送食物、打扫卫生等。 记者:作为九江人,您如何看待抗洪精神? 冯健:抗洪精神给九江人提供了不竭动力,是九江人民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我们应继续弘扬抗洪精神,积极工作,开拓前进。 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市区有一条抗洪大道,大道一头通向朝气蓬勃的九江八里湖新区,另一头则是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九江决堤的旧址。如今,旧址早已建成为抗洪广场,伫立在广场上的高19.98米的抗洪纪念碑上,四面镂刻着的数字“1998”仍在提醒今天的人们要铭记当年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铭记那惊心动魄、催人奋进的历史一幕。 这条抗洪大道,还连接着九江的过去和现在。过去水患成灾,如今已被列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首批创建城市的九江,正在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军民一心,铸就伟大抗洪精神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首脍炙人口、至今传唱率都很高的歌曲《为了谁》诞生于1998年,是为了纪念当年在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抗洪抢险的人民子弟兵而作,歌颂了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 1998年是中国历史上遭受洪涝灾害十分罕见的一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当年夏天,长江、松花江、珠江流域持续强降雨,全国多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位于长江沿线的江西省九江市这一年更是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其来势之猛、水位之高、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均为历史罕见。 当年的8月7日13时40分,长江九江城防大堤第4至第5号闸口之间出现泡泉,继而江水奔涌致使混凝土防浪墙倒塌,一时间湍急的江水似瀑布倾泻而下倒灌城区。 彼时的九江城面临着灭顶之灾。危急关头,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展开了一场气吞山河的抗洪抢险斗争。当年抗洪中著名的“九江保卫战”就此打响。 邱在文现在是浙江省委宣传部的一名处长,九江抗洪时任陆一军一师二团“坚守英雄连”指导员,他还是当年参与封堵九江决口的“十八勇士”之一。回忆当时抗洪救灾时的情景,那一番生死较量,仍然让他印象深刻。 “所谓勇士,就是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当时牺牲的话有三种可能:要么被倒下的钢管砸死,要么被水冲到对面水泥墙撞死,要么被水卷走淹死。”多年后,邱在文的讲述仍然让听者感受到现场的惊险与残酷。 正是依靠像邱在文一样不怕牺牲的数万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广大抗洪干部群众的努力,决口终于被堵住,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防洪史上的一个奇迹。在那场彪炳史册的抗洪斗争中,诞生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军民一家,鱼水深情谱新篇 军队打胜仗,人民群众是靠山。洪水中的九江,到处是绿色的军车和穿绿军装的士兵。九江人民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子弟兵的关心和热爱:小孩子拿出压岁钱,退休工人拿出养老金,下岗工人拿出生活费,纷纷给部队官兵买慰问品;出租车司机喊出“军人乘车一律免费”;个体户杀了6头猪,把猪肉送到了军营;不计其数的妇女群众为战士洗衣、补衣;老妈妈们熬绿豆汤、送西瓜、送茶叶蛋……他们把一腔感激之情献给人民子弟兵。 在抢险最紧张的日子里,九江市的多家饭店热情地为抢险部队做饭做菜。部队负责军需供应的同志和饭店老板商议价格时,却遭到了他们的反对:“这时候还讲价钱,还有没有良心?”“解放军不来,我们饭店早淹了!” 当年,这样体现军民一家亲的故事数不胜数。 1998年9月15日,抗洪官兵凯旋。为了不打扰九江人民,部队特意要求官兵悄悄上车,并选择在清晨出发,但部队撤离的消息仍然不胫而走。这天,数十万九江市民自发聚集在大堤、车站和街道两旁,挥泪送别亲人子弟兵。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无数群众高喊着“共产党最好、解放军最亲”“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的口号……那些真情流露,那些难分难舍,即使如今再看到当时的老照片,许多人仍会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感恩奋进的九江人民从没忘记当年的抗洪斗争,从没忘记那些舍生忘死的抗洪将士,他们早已把抗洪精神当作一笔宝贵财富,融入血脉。2018年适逢抗洪胜利20周年,这年8月28日,在提升改造后,九江市在抗洪纪念广场举行了“九江抗洪纪念馆”揭牌仪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抗洪警示教育基地,纪念馆内以影像资料、图文记载、历史文物、情景模拟等形式再现了当年史诗般的抗洪斗争。 倾力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巍峨挺立的抗洪纪念碑时刻鼓舞着这里的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而抗洪大道通向的八里湖新区正是九江这座城市嬗变的最佳注脚。 国庆期间,九江八里湖新区满目葱茏,绿树、鲜花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入夜,整个新区更是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经过连续建设和发展,八里湖新区已成为九江市最富活力、最有魅力、最具潜力的城市板块。 今天的九江,已被列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首批创建城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为此九江市委、市政府出台决定,誓要把境内152公里的长江岸线打造成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为了让水更美,九江市实施“四水共治”,其中治污水就是从源头上防控河湖污染。防洪水则是狠抓沿江险工险段、江湖圩堤、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排灌设施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全面防范大江大湖洪水、城市内涝和山洪地质灾害。为了让岸更美,九江市坚持水岸同治,集约利用岸线资源。建设滨江生态绿线,推进沿岸全面绿化,整个沿江面貌明显改善。为了让产业更美,九江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了让环境更美,九江市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围绕城市、农村、园区,扎实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努力让天空更湛蓝、山林更翠绿、河水更清澈、空气更清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下,一幅青山绿水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画,正在九江全市徐徐铺展。 记者手记 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回访,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多年,但当年抗洪中一桩桩、一件件感天动地的事迹仍让记者多次模糊了双眼。 在与洪魔的搏斗中,许多十八九岁的少年瞬间长成了铮铮铁汉,用自己年轻稚嫩的臂膀,为人民筑起了一道道钢筋铁墙。感恩的九江人民也用他们最无私的爱回馈着子弟兵。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画面在抗洪斗争中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不断上演。 伟大的抗洪精神能够引起巨大冲击,还因其是最美好最高贵思想品格的集成。这是一个由多种精神品格重新构筑的精神共同体,具有不同寻常的高度、广度和力度,大大强化和提升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一个民族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艰险不能战胜?(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刘旭)
2021-02-13 09:00中国妇女报 -
“美丽高岭”塞罕坝的“精神密码”
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浑善达克沙地前沿,曾是“飞鸟无栖树,黄沙满天飞”的荒原沙地。新中国成立以后,林业部决定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1962年9月,369名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豪迈上坝,开始了高寒沙地造林。57年,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奋斗、接力传承,创造了绿色奇迹,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2021-02-11 09:00中国妇女报 -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2021-02-11 09:00互联网 -
以“塞罕坝精神”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2021-02-11 09:00互联网 -
什么是塞罕坝精神?
“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的伟大号召,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奋斗。
2021-02-11 09:00互联网 -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塞罕坝林场是河北省涌现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2021-02-11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团结奋进。
2021-02-10 09:00学习强国 -
特区精神:敢为天下先 勇当“拓荒牛”
“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在新起点上,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更道出了特区精神的真谛。
2021-02-10 09:00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