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发改委: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制造业外迁影响总体可控”“今后将精准聚焦补短板重点领域”……7月16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在回应热点问题时称,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高
2020-01-20 00:00光明日报 -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凝聚新时代爱国奋斗强大力量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广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纲要》部署要求,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开创新局面,为广东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凝聚磅礴力量、鼓舞强大斗志。
2020-07-23 09:00人民日报 -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学生责任担当,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特别坚持三方面重要工作。 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要深入开展党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了解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知道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界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培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要深入开展中国地理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培养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知道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所取得历史性成就,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教育学生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大中小学教育内容相衔接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应当由浅入深,整体规划,做到小学、中学、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相衔接。 首先,从热爱我国的政治制度来看。小学要教育学生认识、尊敬、爱护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仪式要肃立敬礼;初步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学要教育学生热爱我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大学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的国体、政体、民主、自由、人权;自觉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其次,从热爱祖国的文化传统来看。小学生直接接触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小学应进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的教育。中学要进行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民族英雄,培养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大学要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借鉴利用西方现代文明,树立相互尊重、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 再次,从热爱祖国的自然环境来看。对小学生要从热爱家乡做起,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中学要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幅员辽阔,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志向。大学应结合所学专业,培养大学生保护、开发、利用祖国自然资源的责任担当,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避免空洞讲授理论、死记硬背概念等脱离实际的倾向,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思想性、针对性、亲和力,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学习爱国知识,增进爱国情感。 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既有课堂活动,又有课外活动;既有校内活动,又有校外活动。大中小学要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党日团日队日、主题班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这有利于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熔炼爱国行动。 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强化校园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大中小学校都应从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先进道德中遴选爱国主义名言警句,布置到办公楼、教学楼、餐厅、宿舍、体育场、文化广场,使爱国主义教育无处不在,引导激励学生自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詹万生,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
2020-01-23 09:00光明日报 -
爱国主义“硬核”力量的根源与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为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2020年1月18日,他给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全体官兵回信,勉励官兵把“硬骨头精神”发扬光大。“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来自何处、具有什么样的时代价值?如何按照《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培育新时代爱国主义?全体党员干部怎样发扬“硬骨头精神”,汇聚起强大的“硬核力量”?光明智库邀请几位知识界“硬核青年”,讲述自己的故事,畅谈感受与理解。
2020-01-21 09:00光明日报 -
让爱国主义旋律唱响新时代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这首歌在祖国大江南北传唱,成为人人都能唱、人人都喜欢的“网红爆款”。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唱出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心声,唱到了人们的心坎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也为这首歌曲点赞,并且强调指出:“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这一切,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流,给我们增添了无穷力量。”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爱国主义镌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上,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作为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就要让爱国主义旋律唱响新时代,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作为从古代文明起一直延续至今的民族,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和文化血脉。这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华民族能够继续发展下去的精神支撑。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鸦片战争以来近180年的历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今天,爱党、爱社会主义成了爱国主义最重要的内容。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引领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和拼搏,必须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争做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奋斗者、追梦人。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百余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创刊词中的发问,至今仍振聋发聩。爱国,是炽热的情感,更应该是切实的行动。要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使每位中华儿女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满怀豪情唱响新时代最强音。
2020-01-15 09:00青海日报 -
悠悠万事 兹事体大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内容。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刻阐明和回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内容、教育对象、实践载体、氛围营造、组织领导等,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凝心铸魂,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0-01-13 09:00党建网 -
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2020-01-02 09:00人民日报 -
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厚植爱国情怀
红色基因根植于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熔铸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精神支柱,成为共产党人的遗传因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传承红色基因与厚植爱国情怀具有内在契合性。传承好红色基因,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9-12-24 09:00广西日报 -
高校思政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路径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019-12-20 09:00重庆日报 -
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维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鲜亮的底色。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从情感认同教育、价值辨析教育和实践体验教育三个维度入手,引导青少年将爱国主义从情感认同、理性认同转化为行为认同,使爱国主义成为其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2019-11-13 09:00重庆日报 -
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2019-11-13 09:00人民日报 -
习近平谈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近平总书记对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感受那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
2019-08-02 09:00党建网 -
当代中国需要弘扬什么样的爱国主义精神?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1-01-16 08:06《红旗文稿》 -
应松年、徐杰教授被授予“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一行来访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为应松年、徐杰两位“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颁发证书及奖牌。校长马怀德,终身教授应松年,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徐杰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时建中主持。
2021-01-15 00:00 -
坚持人民至上 弘扬大别山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肯定了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地区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灵魂,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别山精神是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
2021-01-14 09:00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