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教育必须提供的一堂人生必修课。高校思政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材体系和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培养爱国情操,增强爱国情怀。

  强化思想引领,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高校思政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高校思政课要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说话,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说话,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说话,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说话,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觉将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使爱国主义成为广大青年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创新多课联动,协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高校思政课要通过多课高效联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创新,既协同联动,又各有侧重,不断筑牢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原理”课要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教育,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理性态度的支配下,进行爱国情感的充分表达。“概论”课要着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纲要”课要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详细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新中国的发展史、改革开放的探索史等,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基础”课要突出开展中国精神教育,生动展现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着重强调弘扬中国精神对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深远意义,激励广大青年自觉弘扬中国精神。“形策”课要注重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结合时事政治,积极回应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动态,培养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意识。

  突出实践养成,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实践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实践教学的巩固,空谈理论达不到教学的最佳效果。高校思政课要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重庆拥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竹筠、王朴、邱少云等英雄模范的爱国故事,《烈火中永生》《红梅赞》等爱国影视和歌曲。要充分挖掘运用红岩文化,把“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活动引入思政课堂,用那些鼓舞人、激励人、感染人的爱国故事,来使学生深入了解故事里的重庆、故事里的英雄,提振爱国奋斗精气神。要利用好重庆本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思政课教学从课堂内移步到课堂外,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把课堂讲授和实际调研相结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对国家的认同。同时,也要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注重运用升国旗仪式、入队入团入党宣誓等仪式礼仪,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爱国追求。

  借力网络新媒体,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高校思政课要借力网络媒体空间海量、传播快速、表现多样、资源共享等优势,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打通网上网下,营造浓厚氛围。高校思政课可以利用网络连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打造视频教学互动平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思政课堂相对接,基地讲解员与课堂老师、学生相互动,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借力“两微一端”,广泛搜集和宣传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及先进事迹,着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案例库,积极营造向爱国行动者学习的浓厚氛围,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正能量。要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广泛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制作推介“我爱祖国”快闪纪录片、“歌唱祖国”音频、“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等,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要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联合知名高校、权威媒体等协同开设爱国主义教育专栏,定期推送体现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