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2021-02-27 09:00人民日报 -
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服务经济社会大局
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2021-02-27 09:00贵州日报 -
让“二七”革命传统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二七”大罢工发生在1923年,是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人权、争自由、争工会权利,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一次政治大罢工。这次大罢工有力地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和伟大力量,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荣的一页。
2021-02-26 09:00互联网 -
省长黄强到校与名山茶树良种场共建茶树新品种选育基地调研
2月7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在雅安调研期间,专程率队到我校与名山茶树良种场共建茶树新品种选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2021-02-25 11:01 -
北京干部培训可以选哪个学校?
在北京,可以承接干部培训的高校有很多,那么北京承接干部培训的高校有哪些?,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等,现在小编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2021-02-24 10:59干训网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02-24 10:31 -
(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1-02-24 10:24 -
大力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
去年的金秋十月,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难舍难忘中落幕。这是继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我国又一次成功举办的大型国际盛会,以“成功、精彩、难忘”抒写了世界博览历史的新辉煌,留下了丰厚的世博遗产,形成了“上海世博会精神”。胡锦涛同志将其概括为:“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严谨科学的实干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21-02-23 09:00互联网 -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21-02-23 09:00人民日报 -
创新,工匠精神的延伸
工匠精神,是一种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的理念,其内涵在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高速增长、雄冠全球,但高能耗、低技术、低创新、低附加值让“中国制造”难以真正扬眉吐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中国制造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此时,对工匠精神的强调,透露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2021-02-23 09:00互联网 -
论“工匠精神”
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新的时代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须深入把握其基本内涵、当代价值与培育途径。
2021-02-23 09:00互联网 -
焦裕禄精神:用苦干实干唱响兰考的新时代“富民曲”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虽然焦裕禄已离开半个多世纪之久,经过与自然灾害不懈斗争,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兰考人民早已将这里改天换地。如今的兰考,故道为宝,大地兴旺,处处展示出田园美景和如花笑靥。
2021-02-17 09:00中国妇女报 -
共青团:将学习雷锋进行到底的不懈助推者
用自己的津贴为丢了车票和钱的大嫂买车票,雨中送大嫂和小孩回家,春节期间到附近车站帮忙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水……就连出趟差,他也没闲着,给旅客让座、帮乘务员工作,时间久了,就有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美传。
2021-02-16 09:00中国青年报 -
“美丽高岭”塞罕坝的“精神密码”
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浑善达克沙地前沿,曾是“飞鸟无栖树,黄沙满天飞”的荒原沙地。新中国成立以后,林业部决定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1962年9月,369名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豪迈上坝,开始了高寒沙地造林。57年,三代塞罕坝人艰苦奋斗、接力传承,创造了绿色奇迹,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2021-02-11 09:00中国妇女报 -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塞罕坝林场是河北省涌现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2021-02-11 09:00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