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揭牌
12月1日,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诞生地暨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同安楼举行。中国关工委副主任、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福建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副主任陈晃、厦门市关工委副主任赖菡,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厦门大学关工委主任陈力文、厦门大学关工委顾问卞守耆共同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揭牌。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赖虹凯主持仪式。 今年,“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诞生地暨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荣获第四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是经教育部关工委推荐入选的两个教育基地之一,另一个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基地由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成立和活动旧址囊萤楼、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同安楼以及罗扬才烈士纪念园等三部分组成,内容涵盖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厦门大学党组织的建设和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光辉历程。2016年4月,为了纪念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成立90周年,厦门大学党委在同安楼设立“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展馆由学校档案馆牵头负责,学校关工委协同筹建。据不完全统计,开馆4年多来,共接待厦门大中小学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军及全国各地参观者20多万人。展馆先后被列为首批“全省关心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 “厦门市关心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已经成为展示学校光辉革命历程,开展党史国史教育的重要基地。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在致辞中表示,党史国史教育是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工程,广大“五老”是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学校始终把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作为党史国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发挥老同志的特长和优势,深入开展大学生“四史”教育,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将以此次授牌为契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组织动员、关心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挖掘学校红色文化内涵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引导青年学子从红色故事、红色经典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关工委副主任、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表示,多年来,教育部关工委高度重视发挥教育系统“五老”优势,积极搭建和打造适合老同志特点、具有关工委特色的活动平台和工作品牌。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等一批教育基地重视发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四史”教育,将丰富革命历史资料展现给广大青年学生,在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学校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弘扬“五老”精神,努力把基地建成激发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建成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重要场所,建成了解祖国灿烂文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课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学员代表胡向涛在发言中说,作为一直受“五老”同志关怀的青年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大家定不负所望,充分利用“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这一平台,认真学习红色历史,不断汲取精神营养,补足“精神之钙”,点亮“信仰之灯”,铸牢“信念之魂”,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贵仁、王富,教育部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文忠;厦门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副主任钟春安;参加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评审会的各地、各直属高校关工委领导、专家;厦门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孙理,校院二级关工委老同志代表,机关部处和相关学院负责人,学生代表参加仪式。揭牌仪式后,与会代表共同参观了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文/林济源 图/庄华)
0000-00-00 00:00厦门大学 -
浙江宁波:家校社合力绘制德育“活”地图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的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升级,适度扩大了托管服务面,线上办理托管手续,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宁波市教育系统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载体,将德育这项“铸魂工程”渗透到课堂教学各方面,延伸到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德育工作大格局 近年来,宁波整合社会育人资源,把德育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形成了以德育课程、学科课程、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组成的课程体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梯次推进。 在推动德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宁波牢牢抓住“德育课程是贯穿始终的灵魂”这条主线,推动中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分层分类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读本,打造爱国主义课程体系,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同时,各学科课程和文化课程与德育课程横向贯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要求。宁波编印了《养正毓德》等100余种德育特色校本读本,分层分类开发了600多个学科德育优秀案例。 宁波各级各地各校不断完善德育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成立了宁波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宁波市德育发展研究指导中心、宁波市学科德育教研基地“两中心一基地”,构建德育工作大格局、融格局。 丰富德育载体,创建文明校园提升办学品质 新学期伊始,宁波市北仑区泰河学校以“争做光盘行动小使者”为主题开启了开学第一课。从上学期开始,该校就开展了“1+N”光盘称重活动,通过给班级的泔水桶称重排名,加强惜物教育。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每名学生都自觉参与到光盘称重的行动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文明校园创建中,宁波筑牢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基,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事业中。经过3年创建,全市市级文明校园总创成率达44%,区县级100%全覆盖,学校总数达到329所。 记者发现,在文明校园的创建过程中,宁波“一地一策”“一校一品”的校园文化品牌初步形成,并以德育内核驱动学校建设发展。 “创建文明校园,就是办高品质的学校。”宁波象山县丹城第五小学校长孙忠心介绍,该校以“蒙以养正”为训,弘扬“做正事,树正人,弘正道”的教学理念,让传统文化与“养正教育”相融合,促进了学生良好素养养成,也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发展。 宁波不断创新和丰富德育工作的载体,从德育课程系统化、传统课程主题化、社团育人多样化等多个层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以及经典诵读、道德模范、传统戏曲、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1500余场,开发优秀社团课程300多门。 文明校园创建还倒逼校园硬件环境和文化环境双提升。2018年至2020年,宁波新改扩建中小学78所,去年全市继续实施薄改项目19个,改造面积达19万平方米。在宁波的中小学,校史馆、文化长廊、文化雕塑等都转化为隐性的德育资源,营造了“一草一木可劝学,一墙一壁皆育人”的良好氛围。 拓展德育空间,将社会资源纳入教育体系 宁波不少中小学纷纷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近年来,宁波持续推动“百万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研学基地(营地)建设,将社会资源纳入教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立市级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111家,市级示范性基地22个,开发市级社会实践优秀课程92门。 如何将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德育教育的最大增量?宁波以此为契机寻求突破点,从今年秋季开始,校内托管服务实现全程线上办理,家长和学生可以在线申请托管服务,进行课程选择,参与课程评价,让家校共育变得更加畅通、立体、高效。 每天早上,在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学达小学门口,都有志愿者护送学生进校。这些志愿者是该校“红色联盟”党建共同体的成员,有社区村委、书记主任、党员教师、家长代表、社会志愿者等。该联盟成立后,在学校附近开辟了停车区,增加了近30个车位,并做到人人参与,基本消除了校门口交通拥堵的问题。 “我们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发挥‘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作用,形成校内外推进德育工作的合力,共同绘制德育‘活’地图。”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说。
0000-00-00 00:00中国教育报 -
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的营养剂——湖北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建设观察
站在长胜街前,听着先烈故事,湖北省审计厅综合处党支部党员刘启寿深受触动:“一次体验,胜过千言万语,这是一次精神洗礼。面对革命英烈,我们应扪心自问,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挑战不敢面对?还有什么
2020-01-20 00:00湖北日报 -
河南省司法厅打造“四个一”品牌配制“理论学习套餐”
怎样理解模范机关的丰富内涵?模范机关建设的重点任务有哪些?省直机关如何走在前、作表率,带头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以机关党建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日起,省委直属机关工委与本报联合
2020-01-20 00:00河南日报 -
旗帜引领铸警魂
近年来,自治区公安厅机关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不断推进党建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创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发扬传承红色革命基因、推进主题教育常
2020-01-20 00:00西藏日报 -
黑龙江省税务局坚持主题教育 “四个四”抓推进聚合力促提升
制定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个专项方案,把学习教育放在首位、调查研究同步进行、检视问题贯穿全程、整改落实一刻不等,四项措施一体推进、统筹落实。做到组织有序。坚持党委主责、书记挂帅,建
2020-01-20 00:00人民网 -
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把情况摸清楚 把问题改到位
中宣部部务会成员坚持以上率下,举办专题研讨班、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警示教育会,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认真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坚持带着问题学习、围绕问题调研、对准问题检视、抓住问题整
2020-01-20 00:00人民网 -
在党建引领下共建共享新时代——陕西省汉中市抓党建促发展综述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城乡环境优美宜居,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在汉中市广大党员群众投身追赶超越,投身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三市”建设的实践道路上,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2020-01-20 00:00陕西日报 -
海南解放公园正式开园 成为省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12月31日,经过半年多升级改造后的海南解放公园正式开园。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31日消息(记者梁振文 通讯员 张永花)今年11月,经过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临高角解放公园更名为“海南解放公园”,成为海南唯一的解放公园。12月31日,经过半年多升级改造后的海南解放公园正式开园,喜迎八方游客。当日,“全新”的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纪念馆正式开馆。同时,海南解放公园挂牌为海南省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成为省机关党员干部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学习点。
2021-01-19 00:00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 -
定远县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近年来,定远县紧紧围绕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目标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强化教育培训载体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政治保证和智力支持。
2021-01-19 00:00人民网精选资讯官方帐号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湖北地区首家“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
1月15日下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中心隶属社会科学研究院,由校党委书记栾永玉,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担任中心主任,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姚莉担任中心执行主任。
2021-01-18 00:00 -
邱少云:烈火真金铸英雄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威胁着新中国安全。1950年10月,党中央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中国人民志愿军陆续开赴朝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诞生了许多英雄,邱少云就是其中之一。
2021-01-14 09:00重庆日报 -
习近平谈爱国主义教育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本文整理了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部分重要论述,一起来学习。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 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 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不论留学人员身在何处,都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在河南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时强调 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在河南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时强调 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2016年9月23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指出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2019-11-15 09:00党建网微平台 -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八桂大地牢牢扎根
当前,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冲刺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汇聚磅礴力量。
2020-07-26 09:00光明日报 -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凝聚新时代爱国奋斗强大力量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广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纲要》部署要求,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开创新局面,为广东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凝聚磅礴力量、鼓舞强大斗志。
2020-07-23 09:00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