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消除白色污染,我国再次明确时间表
近日,北京市场监管局重点在农贸市场、便利店、超市等商品零售场所,开展为期3个月的塑料袋专项整治行动,对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及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查处。
2020-06-01 00:00科技日报 -
九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开展"六一"庆祝活动
日前,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等9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各地和各部门开展“六一”儿童节系列庆祝活动作出部署。
2020-06-01 00:00人民日报 -
最高法、最高检持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建设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近年来持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建设,及时干预、严厉惩治、有效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2020-06-01 00:00人民日报 -
罗马尼亚前总理:中国民法典的颁布"正当其时"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中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编纂民法典,是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民法典的诞生,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作出了新的贡献。
2020-06-01 00:00人民日报 -
栗战书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来的一年多,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极不容易、极不平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担当作为,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2020-06-01 00:00人民日报 -
习近平向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
2020-06-01 00:00人民日报 -
邓翠菊
主研“构建学术文化和基层实践模式,开拓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新途径”,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师范生和高校教师课堂执教技艺评价与培训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讲“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获重庆市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
2020-05-29 14:34 -
靳玉乐
1992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6年晋升教授,1997年担任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第六、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人社部等七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首批“两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课程与教学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课程与教学论”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精品资源课程“课程与教学论”主持人,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
2020-05-29 14:29 -
彭泽平
现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常务理事与副秘书长、重庆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副主任等。
2020-05-29 14:24 -
崔延强
兼任中国逻辑研究会理事、中国西方哲学学术研究会理事、重庆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哲学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会员兼秘书长。
2020-05-29 14:23 -
徐辉
曾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重庆市教委高等教育处处长、西南大学教务处常务副处长、社会科学处处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重庆市人民政府“特支计划”首届“百千万人才”入选者,重庆市人民政府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20-05-29 14:19 -
徐学福
1987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在美国太平洋大学做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03年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2005年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工作,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调入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工作,2006年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
2020-05-29 14:18 -
范蔚
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省级科研成果奖两次。
2020-05-29 14:05 -
交通运输系统专题培训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发挥重要作用。总之,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本专题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针对性的课堂讨论,提高交通运输系统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020-05-29 11:43 -
宋乃庆
教授,博导。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师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原西南师范大学大学校长,原西南大学常务副校长。
2020-05-29 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