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北财经大学支部委员会换届大会成功召开
6月16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东北财经大学支部委员会换届大会在劝学楼323会议室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以孙灵希任主委,王华、李晶任委员的民革东北财经大学第四届支部委员会。民革大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徐经意,中共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险峰出席会议。
2021-06-18 15:12 -
中国的市场也是世界的机遇
随着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需求引发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难得机遇,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消费需求复苏为全球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2021-05-27 17:01 -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1-03-04 00:00互联网 -
共青团:将学习雷锋进行到底的不懈助推者
用自己的津贴为丢了车票和钱的大嫂买车票,雨中送大嫂和小孩回家,春节期间到附近车站帮忙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水……就连出趟差,他也没闲着,给旅客让座、帮乘务员工作,时间久了,就有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美传。
2021-02-16 09:00中国青年报 -
女排精神是激情岁月的一面旗帜
1981年11月16日傍晚,整个国家都安静了下来,人们紧张地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正在日本大阪举行,中国队对阵上届冠军、号称“东洋魔女”的东道主日本队。
2021-02-13 09:00学习强国 -
习近平向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17日在浙江杭州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
2021-01-28 09:00互联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全文)
新华社加德满都10月13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联合声明全文如下:
2021-01-28 09:00互联网 -
中国人民大学4名教师荣获2020年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2020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结果日前揭晓,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莫于川教授和财政金融学院王芳教授荣获第十六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理学院物理学系张威教授和新闻学院黄河教授荣获第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
2021-01-25 14:01 -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巴西利亚宣言(全文)
新华社巴西利亚11月14日电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巴西利亚宣言全文如下:
2021-01-25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向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9月5日在宁夏银川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2021-01-25 09:00互联网 -
校园“造物者”:“万物互联”有我一份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万物互联的世界。这艘无人船就是万物之一,是物理世界中的一个节点。”近日,在第四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西北工业大学展区,西工大创客班学生张东告诉记者。 被问及本次展品的最大特点时,同学们环视一周,脱口而出:“都是‘无人’的!” 据介绍,本次西工大展示的项目主要有全天候无人值守救生系统、数图同传5G无人机、抗干扰自主巡检系统项目、基于Lora的物联网系统项目等。他们要通过各种方法把“把物理空间数据化”,进而让各种“无人”的“物”,在“万物互联”的世界中“活”起来。 该校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研发的全天候无人值守救生系统就是这种理念下的产物。记者从视频演示中看到,这一系统形似一艘小船。张东介绍,这艘长约1.5米的“无人船”可以在诸如公园、景区一类的小型水域进行24小时巡航,并且具备自主避障功能。张东说:“为了适应野外的恶劣环境,我们在船型、通信系统、推进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自主创新;基于先进的水声探测算法和语音图像识别算法,它可以实时监测水面和水下的溺水情况。一旦监测到有人落水,它可以立即释放救生小舱,驶向落水者,并弹出救生气囊,同时将危险信号发送给地面站的上位机系统,触发声、光、电话报警,呼叫紧急支援。” “其实学生中有不少人都在关注无人系统。”张东话音刚落,另一个男生就补充道:“就像过去一个人种几亩地,现在一个人可以管几百亩地,很多行业其实都面临革新,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像无人系统这样的“物”,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形成数据,进而用流动的数据编织起了一张丰富的物联网。在这张网上,自然也少不了无人机。 在无人船旁边,就停着几架形态各异的无人机,其中一架搭载了5G通讯功能的无人机十分引人注目。谈起这架可以用于特种安防和军事测绘的数图遥一体5G无人机,该项目的队长、西工大本科生柳书博滔滔不绝。 “由于行业计算能力不足,复杂场景下的无人机高度自主控制技术尚不成熟,因此我们这款无人机主要是在手动驾驶上做了突破。”柳书博说:“我们现在可以在南京操纵控制杆,控制在西安的无人机。”他告诉记者,在5G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支撑下,远在南京的无人机飞手,可以通过实时传输的画面看到西安的飞行环境。 稍稍移步,旁边的无人机便携反制盾项目负责人陈勃羽继续介绍,“我们构建的是具有自主学习进化能力的反无人机组网系统及特征数据库,提高了对无人机的探测成功率和准确性,可为军队、政府、机场等重要机构提供安全有效的低空无人机安全防御解决方案”。 校园里的造物者们不仅打造了水中和天上的物联网节点,在陆地上也没有缺席。记者发现,本届创博会的温州医科大学展区也展示了一款具有物联网特性的设备——全自动电脑验光仪。 不同于以往的验光体验,记者从现场产品演示中看到,验光者只需将头放在这款仪器前,眼睛看向镜头,操作者在触摸屏中点击镜头捕捉的眼睛图像,仪器就能够自动采集各种验光数据,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传回至大数据平台,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 “智能感知、万物互联”的口号响彻全球,在第四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现场便能感受到:不少在校生都并非在被动等待未来到来,而是以“造物者”的身份为“万物互联”作贡献。(记者 张茜 孙庆玲)
0000-00-00 00:00中国青年报 -
第四届中国酿酒学科高校联盟会议召开
11月15日,第四届中国酿酒学科高校联盟会议在江苏无锡召开。此次会议由江南大学主办,30余家高校联盟会员单位,近70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要促进协产学研融合,打造酿酒学科一体化建设,要加强学科体系标准化建设,培养酿酒全方位人才,要加强国际交流,提升我国酿酒学科竞争力与影响力。另外,各联盟成员应积极应对后疫情时代的影响,扎实推进“双万计划”的建设以及深入开展交流合作,实现融合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履好责。 座谈讨论会上,参会代表分别以《联盟年度工作报告及中国白酒学院产教融合发展经验交流》《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一流专业建设与发展》《面向白酒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需求与酿酒学科建设》《具有江南风格的酿酒工程专业建设》为题作了报告。同时,围绕“如何凝炼项目联合向部委提议并申报”“教材联合编写”“教学科研经验交流”“平台共建和项目推进”以及“企业战略合作模式探究”等重要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达成了诸多共识。 会议决定,陕西科技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承办第五届中国酿酒学科高校联盟会议。 中国酿酒学科高校联盟于2017年成立,成员包括全国一流酿酒学科高校,本次会议的召开契合“汇聚资源、形成共识、合作共赢”的主题,对培育酿酒专业人才、推动教育特色发展、振兴酿酒产业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联盟高校在中国酿酒学科发展中的贡献。
0000-00-00 00:00江南大学 -
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发布主要城市创业环境评价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在江西省景德镇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系列活动上,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发布了我国主要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报告。 主要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是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自2016年起连续开展的中国城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项目。评价以可获得的最新年份公开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GDP排名前50的城市和不在其中的10个省会城市创业环境进行评价分析。本次发布的评价报告,以可获得的最新年份数据,即2018年数据为来源。纳入本次评价的城市GDP总和占当年全国GDP的58%,占人口总数的35%。 从评价结果来看,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广州、苏州、武汉、南京、西安和成都是中国主要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东部地区城市的创业环境更好,改善速度更快。中西部地区的创业环境中,创新环境是其创业环境中最好的一环,政策和资金环境与东部城市尚有明显差距。同时,主要城市创业环境的投入产出效率存在差异。深圳效率较高,在政策环境、资金环境、创新环境和商务环境等“供给型”指标得分相同的情况下,市场环境这个“产出型”指标的得分更高,区域内创业活动的产出和绩效更好。 主要城市创业环境总体水平不断改善,资金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和政策环境改善幅度较大,商务环境改善不明显。 创业环境较好的城市呈现聚集效应,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大城市群中聚集了较多创业环境评价排名靠前的城市。从城市群创业环境评价的情况来看,北京、上海、深圳三座城市展现出辐射效应,带动相应城市群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区域内城市创业环境评价平均得分较三年前均增长超过15%。三个城市群均在资金环境、政策环境和创新环境方面改善幅度较大,在市场环境和商务环境方面缺乏明显改善。成渝城市群创业环境在资金环境、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方面改善明显。山东半岛城市群创业环境在资金环境和商务环境方面改善速度较慢,需要聚集优势资源,打造创新创业区域高地。 开展主要城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可以帮助各城市更好地认识自己创业环境中的优劣势,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改善环境。同时,通过与其他城市之间的横向对比和与自己历史数据之间的纵向对比,也能够帮助城市监测自己创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主要城市创业环境评价希望通过这种连续、动态的跟踪,为推动中国城市创业环境的改善提供帮助。
0000-00-00 00:00中国教育新闻网 -
2020,中国教育穿越疫情实现裂变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学生在哪里,教育就在哪儿发生”,穿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边界,融合线上与线下,教育有了更多可能。 “上半身校服红领巾、下半身睡裤拖鞋”——今年上半年“云”学习的经历,让孩子们印象深刻。 “能听到我说话吗?能看到PPT吗?可以的话请回复1。”2月4日早上8点,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二中学的数学老师刘小琴开启了她的第一次直播课堂。班级的54名学生虽然不在教室,但都已做好学习准备,整齐地在屏幕上打出“1”。 疫情发生后,各地出台延迟开学的规定,教育部启动“停课不停学”工作,统筹教学资源,全力保障教师们在网上教、孩子们在网上学。 “从电话联系第一位老师起,短短几个小时内,41个学段学科,参与‘空中课堂’视频课建设的教师队伍全部集结完毕。”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回忆说。 2月17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正式开通,“云”学习大规模开启。 截至5月中上旬,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课程,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 在线教学不是新生事物,但如此大规模地开展,还是第一次。 在应对危机开展在线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仅学校课堂的“围墙”被打破,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心理上的“围墙”,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新的教育形态。 如何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12月20日,在第四届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大会上,来自湖北大学的陆小莉老师带来的《西方文化》课,展示了生动的慕课教学实践:针对每个学习单元,学生们可利用线上视频和图书资源先进行预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学习小组,线上线下沟通商议、查找资料,并以演讲、话剧等多种形式予以展示,老师点评引导、小伙伴们线上讨论评价。 跨时空、跨地域、沉浸式的融合体验,给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理事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介绍,2020年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新上线10个语种102门课程,课程总数较去年翻倍,达到215门;疫情期间,平台服务了1289所院校,280余万学生,并为世界慕课发展贡献了力量。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3.4万门,学习人数达5.4亿人次,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数1.5亿人次,慕课数量与学习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课程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迅速跃居世界第一。 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更需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我们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说,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新鲜感”正在向“新常态”转变。 针对基础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 教育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研究,深入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编制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出台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引导与激励在线教育发展,不断完善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记者胡浩)
0000-00-00 00:00新华社 -
兰州大学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前夕,教育部公布了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推选结果,兰州大学推荐项目《书写在陇中黄土高原上的“小草大事业”》成功入选。 据悉,本届典型项目评选由75所直属高校参加,经过现场展示、投票推选等环节,从70个项目中推选出12个。根据安排,从第四届开始,将包括兰州大学在内承担专项扶贫任务的高校纳入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评选范围之内。 该项目为兰州大学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为主实施的科技助农产业帮扶项目。2012年以来,学校依托草学一流学科和院士专家工作团队,瞄准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产业结构调整、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生态环境保护等需求实际。生命科学学院郭旭生,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沈禹颖、李春杰、王虎成等教授专家扎根贫困一线积极实施科技助农扶贫计划,从草种筛选、种植技术、规模化生产、草产品加工、高效养殖及品牌培育营销等方面全产业链指导发展饲草产业。如今,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种植各类饲草180多万亩,年产值达10亿元,带动6.5万户贫困户脱贫,实现了“耕地农业”向“草地农业”转变,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走出一条生态修复、以草兴牧、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该项目已在兰州大学帮扶的甘肃平凉、甘肃庆阳等地有效推广,为我国黄土高原乃至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类地区生态保护、脱贫减贫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与发展样板。
0000-00-00 00:00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