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弘扬“西迁精神” 助力西部大开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吹响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
2021-01-14 09:00光明日报 -
西迁精神跨越时空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亲切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重提轰轰烈烈的“西迁”壮举,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2021-01-14 09:00中国纪检监察报 -
“西迁精神”的由来与内涵
63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国家建设、为西部的文教事业奉献出青春年华。
2021-01-14 09:00互联网 -
西迁精神跨越时空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亲切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重提轰轰烈烈的“西迁”壮举,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2021-01-14 09:00中国纪检监察报 -
“西迁精神”的由来与内涵
63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国家建设、为西部的文教事业奉献出青春年华。
2021-01-14 09:00互联网 -
向秀丽:舍身救火的巾帼豪杰
“向秀丽,爱集体。投身烈火,防止爆炸,救了全厂,英勇牺牲了自己……成千封信从全国各地,送来慰问你。向秀丽,你当得起这样的深情厚意。”一首《向秀丽歌》道出了人民群众对这位革命烈士的怀念之情。
2021-01-14 09:00南方杂志 -
向秀丽:救火英雄
1933年5月12日,向秀丽出生于广州市一个贫苦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向秀丽在广州市何济公药厂工作。向秀丽的入党介绍人吕燕珍曾这样评价说:“向秀丽是个做事踏实的人,凡事听从组织安排,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讲价钱,不多出声,为人实在正直。”
2021-01-14 09:00互联网 -
刘胡兰: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在英烈的故乡,刘胡兰烈士的英名与事迹深深铭刻在当地干部群众心中,她信仰坚定、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几代人,并同毛泽东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起,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励精图治,奋勇前进。
2021-01-14 09:00互联网 -
“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刘胡兰,一个伟大的名字,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女英雄,一位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共产党员。她牺牲时年仅15岁,是已知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但她在敌人屠刀面前又是那么的坚定和从容,大义凛然,铁骨铮铮。正因为如此年轻和英勇,刘胡兰的牺牲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她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更是有着跨越时代的感召力量。
2021-01-14 09:00互联网 -
吉林大学当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学生管理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单位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学生管理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分会(以下简称“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主会场和京外各分会场召开。吉林大学参与发起并成为副理事长单位,党委常务副书记冯正玉当选分会副理事长。
2021-01-25 10:19 -
吉林市代市长王路带队赴吉林大学深化校地合作
深化校地合作,共促全面振兴。1月21日,校党委书记姜治莹、校长张希在中心校区鼎新楼,分别与吉林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路就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吉林大学吉林市研究院建设等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推动落实吉林大学与吉林市的深度合作。
2021-01-25 10:11 -
兵团精神:屯垦戍边铸忠诚 开拓进取谱新篇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不列入军队编制,不拿军饷,不穿军装,永不换防。66年来,为了国家的安宁、民族的兴旺、边疆的繁荣,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建设祖国、守卫边疆的赞歌。
2021-01-14 09:00光明日报 -
让兵团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更要在深刻理解兵团精神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征继续弘扬兵团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021-01-14 09:00兵团日报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人 天山南北创奇迹
曾经,在一望无际的亘古荒原上,兵团人建起一座座新城,一个个以“八一”、“七一”命名的企业在新疆现代工业史上留下辉煌篇章,一片片阡陌纵横的良田给新疆现代农业留下永不消失的绿洲。
2021-01-14 09:00互联网 -
发扬“右玉精神” 建设美丽中国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曾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后,右玉县历任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6%,创造了人类生态史上的奇迹,铸就了弥足珍贵的“右玉精神”。
2021-01-14 09:00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