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的乌苏里江,巍巍的完达山脉,珍宝岛就像一枚翡翠,镶嵌其中。这个面积仅有0.6618平方公里的小岛,因其两头窄中间宽形似古代的元宝,故此得名。

  1969年闻名世界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铸就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珍宝岛精神。硝烟远去,精神犹存。如今,珍宝岛精神已经成为激发一代代官兵建功边防、无私奉献的思想之魂。

  五代营房展示边防发展

  乘坐快艇渡过100多米宽内河,远远就看到哨所大门上书“中国珍宝岛”五个金色大字。拾级而上,进入岛门,眼前庄严的国徽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显得神圣不可侵犯。一栋设计新颖的三层小楼是驻岛官兵的营房,哨长陈昊告诉记者,这已经是岛上的第五代营房。

  在新式营房的周围,前四代营房依然保留着。陈昊说,从这五代营房中,就能看出守岛连队的发展:第一代营房是上世纪70年代初用水泥钢筋浇铸的地下工事,第二代营房则是地面上修筑的炮楼带宿舍的住房,第三、四代营房是一栋两层小楼,如今已经成了纪念馆、荣誉室。与前四代营房相比,官兵们所居住的新式营房设施齐备:浴室、俱乐部、图书室、健身房等现代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珍宝岛与俄罗斯隔乌苏里江相望,驻守在岛上的边防某团七连官兵不但要负责界江的防务,还要负责岛内的巡逻任务。陈昊告诉记者,无论冬夏,战士们每天都要徒步环岛巡逻。岛上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自行车,只有遇到紧急情况时才会使用。虽然小岛面积不大,但巡逻一次仍需40分钟。夏天,战士们面对的是蚊虫的肆虐叮咬,冬天则是凛冽刺骨的江风。

  除了要适应岛上相对艰苦的条件,每年的开江期和封江期战士们还要过上一段“与世隔绝”的日子。这段时间,江上跑冰排,船只难以通行,岛上的人无法外出,团里要提前向岛上运送一个月的给养。

  今年4月初,正在岛上带兵训练的陈昊突然接到外公病危的消息,从小他就与外公生活在一起,祖孙俩感情很深。可当时正值开江期,加上训练任务繁重,陈昊忍痛放弃了回家看望外公的念头。4月5日,他接到了外公去世的消息。那一天,他独自来到乌苏里江畔,在祖国的边陲,为外公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守岛官兵以岛为家

  岛上的英雄树、浮雕墙、纪念馆,证明着珍宝岛的历史。守岛官兵数十年如一日,像一座岿然不动的丰碑坚守着珍宝岛,守望着祖国的和平与安宁。

  进入夏季,这个位于江心的小岛,每年都会面临洪水袭击的危险。陈昊指着哨所立柱上的两道红线告诉记者,“这是2000年和2010年哨所发大水时的最高水位。”2010年5月,乌苏里江遭遇十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江水漫过堤坝,将营房的一楼淹没,没有洁净的水源,只能取江水做饭,导致大家经常闹肚子,上厕所也成为头疼的事。由于电力中断,无法看电视,广播成了官兵们了解外界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在这种无水、无电的条件下,排长带领几名战士在不足30平方米的二楼空间内,整整生活一个多月,日夜陪伴着他们的是江水上空那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战士们说,当时的条件很艰苦,可每当透过窗户,看到外面迎风招展的国旗,守岛的信念就无比坚定。

  珍宝岛上还有一棵英雄树,当年战斗英雄杨林就牺牲在树下。官兵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这棵树起名叫“英雄树”。

  如今,这棵粗壮高大的老榆树上依然能看出弹片刮擦的痕迹,每年清明节,都会有驻地小学生前来瞻仰英雄树,并将胸前鲜艳的红领巾系在树枝上。战士们告诉记者,这棵树见证了一场硝烟,代表了一种精神,始终是他们心中的精神图腾。

  在英雄树下,一茬茬珍宝岛传人以岛为家,茁壮成长。战士们说,虽然硝烟远去,但珍宝岛精神永存。

  珍宝岛精神代代相传

  这是一支历史荣誉厚重的连队,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铸就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珍宝岛精神。每年团里新兵入伍、新学员报到,都要到珍宝岛上进行一次参观、在英雄树下讲一堂传统教育课、在荣誉室里观看一部珍宝岛战史片、学唱一首珍宝岛之歌。珍宝岛精神不仅是一笔历史财富,更是激发一代代边防官兵建功边防、无私奉献的思想之魂。

  现场教学点

  珍宝岛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