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精神,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的处事精神, 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统一,是共产党人理想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永恒的价值。

  具体内容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马克思主义革命人生观的完美结合。周恩来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周恩来精神的集中体现。

  第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他一生遵奉着青年时代立下的誓言:“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他在革命遇到挫折时从没有灰心过,在敌人血腥压迫下从没有胆怯过,面对帝国主义封锁禁运从没有退缩过,面对自然灾害或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困难从没有泄气过,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

  第二,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他总是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他是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又是关心同志、关心群众的模范。作为人民共和国总理,他自觉地维护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和毛泽东同志的领袖地位。他真诚地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切切实实,兢兢业业,履行着“为人民服务而死”的诺言。越是功高如山,他越是谦虚谨慎,心胸似海,善于倾听各种意见,博采众长。他严于律己,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真正做到了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

  第三,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无论是对敌斗争还是处理人民内部的、党内的矛盾,无论是在外交活动还是在国内工作中,周恩来同志总是善于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方法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周恩来同志思虑机智而周全,处事敏捷而缜密,是驾驭复杂局势的能手,处理危急事件的巨匠。

  深刻内涵

  第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不像有的人,一当了领导,就只动嘴,不动手,至连嘴都懒得动,而是一直在勤勤恳恳地忘我地工作,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群众的疾苦。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府的领导人中,像周恩来那样忘我工作的人,是不多见的,甚至是难以令人想像的。从周恩来的工作台历可以看出,他经常连续工作23小时、26小时。这种情况,在十年“文革”中更经常出现。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有一次他竟连续工作84小时。即使在晚年得了癌症之后,他仍在奋不顾身地工作。正如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记者时所说:“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工作的时间总超过十二小时,有时在十六小时以上,一生如此。”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遭受过很多不公正的待遇甚至不应有的打击,即使在他晚年得了癌症之后仍受到严厉的批判,但他仍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他晚年在胸前一直佩带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徽章,这是他在那荒唐的年代对自己人生追求和奋斗目标的最直接的表示。正如他对一位去探望他的烈士子女说:“在‘文革’中,我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他终于因为劳累过度和由此引发的疾病而逝世。如果不是常年超负荷的工作,他是不会那么早就逝世的。周恩来的名字,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生动象征。

  第二,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他不像有的人那样一有权力就搞特殊化,他长期担任政府总理和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对自己和家属、亲友一直要求很严,从不让别人照顾。他长期过着极为艰苦朴素的生活,一件衣服、一双皮鞋,一穿就是几十年,补了又补,直到不能再穿。在出国访问期间,他还穿着那些补了又补的内衣内裤。为了不被外国人发现而影响中国人的形象,他每天都把这些补了又补的衣服装在一个被外国记者视为神秘的钢纸箱里,让卫士偷偷地在晚上送到大使馆去洗。他对家属、亲友的严格要求,在那“十条家规”中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十条家规”是: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亲友的生动写照,带动很多领导干部树立起了清正廉洁的家风。他还多次作严格的自我批评,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府领导人中作自我批评最多的一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坚持自我批评最好的一位。陈毅在三年困难时期就对文艺界的人士说过: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正像陈毅说的那样,周恩来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典范。

  第三,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他不像有的人那样,一当了领导,就只依靠别人的汇报进行工作,或凭自己的主观愿望作决策,而是反复强调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求实效”。不管做什么工作,他都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情况,根据实际制定方针、政策,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例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他针对当时那种普遍存在的急躁冒进倾向,提出“在反对保守主义的时候,必须同时反对急躁冒进倾向”,并和李富春、李先念等一起,把1956年的基本建设投资由170多亿元压到140亿元,在中共八大上又形成了积极稳妥的经济建设方针。结果后来被认定为“右倾保守”,一再受到批判。在“大跃进”期间,他感到那些高指标难以执行,甚至提出辞去总理职务。在60年代初,他为了摸清当时涉及全体农民生活的公共食堂的情况,在极为紧张繁忙的工作中还抽空到河北省邯郸地区农村进行实地调查,亲自掌握第一手材料,这对于取消农民普遍反对的公共食堂,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岁月,他也努力采取措施,发展生产,稳定经济秩序。但是,他的正确主张往往不被重视,难以贯彻。于是,他就在最高领导人的决策脱离实际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量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贯彻,想办法予以补救,这才使很多从实际出发的正确主张和措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终于坚持了下来。如果按照他的思想和办法去做,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肯定不会遭到那么多的挫折,肯定要顺利得多。

  第四,团结同志,广交朋友,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一起做好工作的精神。他不像有的人那样,一当了领导,就高高在上,官气凌人,甚至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搞家长制、一言堂,而是宽厚真诚,平等待人,广泛团结各方面的同志、朋友,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努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例如他在重庆工作期间,就团结了大批的民主人士,扩大了革命的阵营,为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招揽了大批的人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被作为“走资派”打倒,数不清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被作为“牛鬼蛇神”受到批斗,很多人被打死或被迫自杀。对于这种极端恶劣的形势,周恩来虽然无力挽回,但他还是冒着极大的压力和风险,极力地保护各级干部、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例如在他1968年8月30日提出的《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中,就明确指出保护的对象包括宋庆龄等13位著名的民主人士,以及副委员长、人大常委、副主席、部长、副部长、政副、国副、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两高等。仅这个名单,就保护了大批的高级领导人和民主人士。不在这个名单中的人,他也设法保护了很多,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留下了一批极为宝贵的人才。因此,很多人直到周恩来逝世多年以后,仍然对他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府的领导人中,他的朋友是最多的。毛泽东也多次称赞他这个长处,说:“恩来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同党内外都有广泛的联系,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主要体现

  第一、积极进取精神。周恩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进取的一生。首先,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周恩来少小求真之心极盛,目睹患难之中国,年仅13岁的他就庄重地确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他从爱国到倾向革命到信仰共产主义并为之奋斗,体现了他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的执着精神。其次,是永不满足,不断前进。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周恩来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都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为了民富国强,他呕心沥血,反复探求,晚年他为筹划祖国的统一与四化大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第二、刻苦好学精神。周恩来一生酷爱学习,且善于学习,学以致用,不断丰富自己,改造自己,进而改造社会。首先,是好学。周恩来自幼酷爱读书。他认为“一物不知,学者心耻”。对于“圣贤书籍,各种学科”必须广泛阅读,要“深究而悉讨”,而不能“浅尝辄止,见异思迁”。其次,是善学。周恩来读书学习不仅善思好问,善推求比较,还善于向社会学习。第三,是学以致用。周恩来 “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诗句,集中地表现了他对学习与运用、知与行、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和一生践履。

  第三、甘当公仆精神。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毕生的追求。首先,视人民为国家的主人,自己为人民的公仆。把人民群众置于国家主人之地位,是他乐于做人民公仆的思想基础。其次,是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周恩来少年时代就有了乐于“服役”的精神追求,甘于默默地为公众“服役”,而从不吝惜时间与精力。当他完成世界观的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后,又把“服役”精神上升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他的一生就是忘我地、不知疲倦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楷模。

  第四、团结协作精神。周恩来襟怀博大,立志划一个最大的圈子,广交朋友,善于协作,力争团结大多数人一起奋斗。首先,是胸怀广阔。周恩来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在斗争实践中体会到革命必须团结各阶层广大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之后,更坚信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真理。其次,是广交朋友。周恩来不仅有“划一个最大圈子”的气概、胸襟,还有广交朋友的办法。他少小即“善交游”,“挚于友谊,凡朋友公益事,无不尽力”。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后,更自觉地把他与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全方位多层次地交朋友。第三,是善于协调矛盾。周恩来认为“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他是世人称颂的善于统一矛盾的人。

  第五、求真务实精神。周恩来一生是求真务实的一生,他趋重实际,躬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对事业极端负责。首先,是趋重实际。周恩来从学生时代即逐步培养起趋重实际、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其次,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周恩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与发挥,更重视对其运用。他认为:“我们无论求什么学问,如果只求一点观念,就是任何目的都不能达到,我们总要在实际上去做”,应“从实际问题上解释主义之理论的根据”。第三,是谨慎稳重。周恩来少年时即养成老成持重、审慎务实的习惯。之后随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确立,逐步形成求真务实的精神,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他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要把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可能性结合起来,既反保守,又反急躁冒进,强调干劲要大,步子要稳。

  第六、勇于创新精神 。周恩来慎思明辩,反对迷信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崇尚科学,敢于创新。首先,是反对迷信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即主张慎思明辨,对各种学说要“深究而悉讨”,不能浅尝即止,人云亦云。他对孔子儒学、耶稣教义和佛家经论都敢于大胆怀疑,主张破除迷信,反对盲从。其次,是善于从错误中发现和创造。周恩来不仅勇于作自我批评,而且善于作自我批评,即批评的时候“要注意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第三,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敢于创新。周恩来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敢于创新,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对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作出较多的建树。

  第七、严于自律精神 。周恩来严于律己,勇于自我改造、自我批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觉地过好“五关”。首先,是坚持自我改造。周恩来认为共产党人为了改造客观世界,首先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他形象地说,“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这是因为“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时时前进”。其次,是勇于自我批评。周恩来认为思想改造的方法,除了学习、实践,重要的是进行自我批评。他认为世上本没有完人,人总会有缺点,难免会犯错误,要完善自己只有不断地改正错误。第三,自觉地过好“五关”。周恩来认为自我改造要随着不断变化的新环境而提出新的任务。他提出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政治、社会、亲属和生活等“五关”。前两关是经常讲的,但赋予新意,后三关是新提出来的。其中,对过好亲属关,不仅阐明过好这关的重要性,而且提出过好这关的办法。他不仅反复倡导,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第八、无私奉献精神 。周恩来的一生,是坦荡无私,淡泊名利,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首先,是一心为公,淡泊名利。周恩来到中央苏区时,尽管大家由于折服其才能而推荐他做红一方面军的总政委,但他执意不肯,而强调毛泽东的经验、长处,坚持重新任命毛泽东为总政委。其次,是顾全大局,相忍为党。周恩来认为“领导者在必要时应忘记他所受的侮辱”。在中国革命的复杂环境中,处在党内斗争漩涡之中的他,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总是忍辱负重。第三,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曾说过“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

  总结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统一,是共产党人理想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永恒的价值。

  周恩来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周恩来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马克思主义革命人生观的完美结合。周恩来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周恩来精神的集中体现。

  周恩来精神,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道德情操和中国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对于纠正不良的党风和社会风气,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因此,应该在全党和全国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学习周恩来精神就要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从而开创和弘扬新的时代精神,再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绩。

  周恩来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形象之所以光彩照人,世人景仰,不仅在于他留下了许多闪光的思想,丰富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也不仅在于他创造了许多光辉的业绩,推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而且还在于他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革命精神,丰富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宝库。

  现场教学点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