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是湖南的省会城市,常住人口792万,城镇化率75%,现辖9个区县市,有95个街道,596个城市社区,共有53.84%的人口,52.1%的党员和63.28%的党组织集中在城区。近年来,长沙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动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实打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造性实施组织架构、工作机制、骨干队伍、服务阵地“四项再造”,基层党建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力明显增强,长沙连续三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连续十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单位剥离的社会功能只能由街道社区承接,体制外的人群和组织都要由街道社区托底,街道社区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综合职能日益凸显,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党在城市执政根基是否牢固,直接关系城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街道社区原有职能定位、权力资源不足以支撑日益繁重的社会治理和服务任务。面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人口急剧增加、资源分配紧张、管理规范滞后、各类社会矛盾频发等诸多问题,长沙把握省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主体多元、载体多样、群体多变的特点,深入实施组织架构再造、工作机制再造、骨干队伍再造、服务阵地再造,着力把街道党组织建成联接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坚强“轴心”,把社区党组织建成坚强堡垒,为全面建设现代化长沙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主要做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有序推进街道社区“四项再造”:2013年出台街道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3系列文件;2015年起,又连续实施了两个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出台街道《关于深化城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点实施街道职能转换和内设机构改革;2018年,市委定为“城市基层党建年”,年初确定了城市基层党建六项重点任务,制定出台1+6系列文件,9月又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城市基层党建20条。

  (一)实施组织架构再造

  一是街道工委聚焦主责。推进街道赋权扩能减负,取消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职能,赋予街道“统筹街道和社区区域化党建”等7项职能,着力强化街道工委的统筹协调功能。探索实行街道内设机构“6+2”模式,将街道原有15-20个内设机构统一设置为党政综合办、基层党建办、区域发展办、公共管理办、公共服务办、公共安全办6个,并组建街道政务服务和网格化综合管理2个中心。街道职数由9线增加到11线,设立专职副书记抓党建、实行组织委员专职专岗。实施“联述联评联考”,明确考核评议等次没有评价为“好”的领导班子在绩效考核中不得评为一等班子,引导街道社区集中精力推进党建工作。开展全省基层党建述职考核以来,长沙市连续五年排名第一。

  二是社区实行“三位一体”。建立“选聘结合、三位一体”的社区组织架构,即社区“两委”成员选举产生,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聘任产生,社区书记兼任居委会主任,并担任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实现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和公共服务有机统一。执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明确社区负责的“61项承办、41项协办、23项盖章证明事项”三张公共事务清单,取消与社区相关的各类考核评比活动100余项,为社区减负增效。建立市、区、街三级“联投、联管、递增”的社区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全市社区平均运转经费达到75万元,中心城区超过85万元;分3年时间累计投入50多亿完成335个社区全面提质提档,为社区党组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支部建在住宅小区。全面推行支部建在住宅小区,构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级组织架构。推进小区支部与物业公司党组织之间的双向交流任职,构建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业主委员会、业主监事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各多方参与的“多位一体”小区治理构架。厘清各类主体权责边界,赋予小区党支部在业委会候选人推荐、物业服务企业选聘等方面的指导监督权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集中解决小区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目前,共建立小区党支部863个,521个小区党支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解决了停车场矛盾、物业费拖欠、业主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

  四是“两新”实现全面覆盖。实施“楼宇建党委、企业建支部、社区派专人、物业作保障”的商务楼宇党建模式,不断扩大新兴领域党的覆盖,构建街道社区、产权方、物业方等多方进入的“一核多堡”组织架构。目前,共建立58个楼宇商圈党委(党总支),覆盖283个楼宇党组织、322个商圈党组织。探索党建工作进“两新”组织章程,将企业党建工作情况纳入企业年审登记、评比表彰、项目招投标等指标体系,全面提升楼宇商圈党建影响力。

  (二)实施工作机制再造

  一是建立双联结机制。市、区、街、社区四级分别与辖区单位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机制,共建党建项目,共签结对协议,共商区域党建大事。全面实施街道党工委“大工委制”和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选聘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426人、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2061人,架起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互联互通的桥梁。建立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述职评议制度,引导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无责”变为“有责”。由街道社区统一调配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分别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积极开展双向认领,相互提供服务,形成良性互动。

  二是建立双报到机制。深化驻区单位党组织到街道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机制,全市500多个机关支部与社区结对,10万多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亮出身份、开展服务、接受监督。制定城市社区党员兜底管理实施办法,集中采取印发公开信、设立流动登记点、上门入户登记、张贴党员报到“二维码”等方式,对辖区内各类党员进行专项摸底,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7.44万社区直管党员实行量化积分管理,对8.87万在职党员实行所在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对0.44万流动党员实行双向管理,对1.69万离退休党员实行协同管理。

  三是建立双授牌机制。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开展党支部“五化”建设(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区县(市)党员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联系支部“五化”建设,带头建设首批100个示范化“五化”党支部。分农村、社区等11类制定党支部“五化”建设的共同标准和分类标准,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广大党支部书记、党务专干、党建指导员的业务能力。建立党支部“五化”建设指导员队伍,全过程督查指导创建工作。开展党支部星级评定,开展规范化党组织和示范化党组织授牌评比,推动党支部争先创优。

  (三)实施骨干队伍再造

  一是三项举措打造社区专职工作队伍。实施社区书记区级宏观管理。改变过去由街道工委管理社区书记的模式,将社区书记统一提升到由区委进行宏观管理,建立规范档案,纳入干部建设总体规划。今年以来,全市组织社区书记集中轮训、高校培训、赴外交流等2268人次。实施社区书记定向考录。采取实施“考试+考核”办法,面向社区书记定向招录193名公务员,招聘38名事业编制人员,竞争性选拔37名街道班子成员。实施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员额管理。为全市5364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创设员额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解决社区工作者进入无统一口径、管理无统一要求、考核无统一标准、退出无统一规定的问题。建立“三岗十六级”薪酬体系和职业发展通道,社区工作人员年均增收1万元,极大地激发了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两支队伍加强基层党务工作力量。支持鼓励各区(县)建立党建指导员和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立选拔选派、教育培训、考核管理、激励关爱等制度。市、区、街、社区四级,从改非领导干部、退休党员干部等中选聘专兼职党建指导员1200余名,每位党建指导员联系指导3家左右的基层党组织,实现了基层党组织指导全覆盖。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专职党务工作者200名,参照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作为社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在群。

  三是一个引擎助推基层骨干作用发挥。开展“红色先锋”引擎创建活动。按照“一社区一党员先锋工作室”的目标,依托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小区邻里中心、党员中心户等阵地,设立党员先锋工作室508家,以典型示范带动全体党员服务群众。按每年20万元的标准建立城市社区惠民项目资金,由社区党组织根据居民提议,建设群众身边的惠民项目,真正将服务延伸到城市各个角落。

  (四)实施服务阵地再造

  一是提质社区综合服务阵地。出台政策规定新开发建设单位按一定比率无偿提供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配套市、区、街三级阵地经费,实施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每个社区服务用房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平均面积达到873.3平方米,90%以上的社区做到社区标识、外墙装饰、机构门牌、服务窗口、宣传栏目“五统一”。为更好发挥服务功效,推行错时服务,配套“全岗通”、社区帮带办等制度。在住宅小区打造370个“邻里中心”,为居民提供日间照料、亲子早教、运动休闲等便民服务,畅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规范楼宇商圈党建阵地。对新建楼宇商圈,探索由开发商配套提供党建服务阵地;对已建成的商务楼宇商圈,按照“贴近需求、一室多用、阵地共用”的原则,采取共享、租赁、购买等方式,统筹解决党建阵地。规范党建阵地功能布局,逐步实现党群服务中心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目标。启动48个楼宇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分别给予20—40万元建设启动经费、10—20万元运转经费,配备专职楼宇党建指导员,打造集党建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党群服务阵地。

  三是丰富线上党建阵地。以“长沙党建”微信公众号、先锋潮、市两新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多级“智慧党建”服务平台,打造覆盖全市的立体型线上党建阵地。发挥平台功能,阐述大政方针、讲述红色故事、宣传先进典型。推动各级“智慧党建”平台与综合治理、政务服务等信息系统融合,在线开展便民服务、党务办理、党内生活、党员教育等工作,将党建工作和便民服务延伸至网络空间、下沉到居民身边。

  四是创建新时代讲习阵地。以党群服务中心、红色教育基地、市民学校等为依托,在区、街、社区开办新时代讲习所、讲习夜校、学习社等学习阵地,在岳麓山、橘子洲等旅游景点设立流动讲习点,在清水塘湘区委员会旧址建立学习社,在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旧址建立党员政治生活馆。全市已建立讲习阵地1375个,开展讲习3000余场次,授牌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15家。同时,充分挖掘各类红色元素,在新建楼盘、通透围墙、历史步道、主次干道两旁等,建设永久性红色主题长廊、走道、雕塑。

  三、成效与启示

  长沙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过程中,坚持以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党领导城市和治理城市的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加强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抓好街道、社区建设,首先要建设坚强的党组织,只有发挥好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组织起各种资源力量、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真正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功能。长沙市通过实施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充分抓住街道社区党组织这个基础,把社会治理创新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强化了街道社区党组织总揽全局、整合力量、统筹各方的领导核心,为推进新形势下党建引领街道、社区建设和治理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是加强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不断探索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议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面对居民群众期盼更高、任务更重、矛盾解决难度更大的情况,街道社区党组织只有在探索新思路、开创新方法、化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上面狠下功夫,做到超前预见、主动适应,才能使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加强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注重提升党建工作的整体效应。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做到“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要深入研究城市基层党建的重点难点,紧紧抓住影响整体效应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始终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把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落脚点,以服务实现引领凝聚,获得群众的广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