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三治”深度融合新格局

  一、背景与起因

  金昌市辖一县一区,共12个乡镇、138个行政村、33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16个),现有常住人口47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金昌市城乡基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或者购房定居,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加之因城市的承载功能不强,引发了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劳资纠纷、物业管理等诸多矛盾。二是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许多新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批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如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小商小贩。这些领域和群体,大部分是无上级主管的组织、无固定单位的个人,成分复杂。三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与人的衣食住行、就医、上学等息息相关,大多数居民群众最关心、最希望的是看病方便,就业稳定,居住安全。针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金昌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导向、为民导向,把加强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积极探索新时代下党建引领城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深化基层自治实践为核心、以加强基层法治建设为保障、以提升基层德治水平为着力点,通过开展共建共治共享和基层协商民主试点工作,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初步实现了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的转变。

  二、做法与经过

  (一)深化基层自治实践。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尊重居民群众主体地位,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引导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有序参与社会治理。一是探索完善社区治理架构。建立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居民小组、驻社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户籍居民代表、非户籍居民代表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参加的议事机制,健全自治章程,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居务公开制度,推进居务事项从结果公开向全过程公开转变。完善考核制度,探索建立以居民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为重点的居委会工作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健全考核问责办法。二是改进社区治理方式。探索实行“街(巷)长”负责制,组建由社区党工委班子成员兼任街(巷)长,由网格员、在职党员、城管人员、社区民警、小区物业负责人等力量组成的街(巷)协调治理队伍206支,综合协调街(巷)各类事务。在金川区的16个城市社区实行“大党委”制和“兼职委员”制,吸纳辖区内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物业公司等210多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推动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融合发展。把社区网格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将33个社区划分为634个责任网格,推选网格内威望较高、群众信得过、服务有本事、治理有办法的党员担任网格长、网格员,将党建工作、民意征集、服务代办、矛盾化解等全部下沉到网格,推动需求在网格中发现、问题在网格中解决,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健全完善“三社联动”机制,培育社区各类社团组织42家,针对居民需求细化服务种类,设计专业服务项目,引导社会组织承接服务,提升了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三是推进基层协商民主。从今年6月份开始,选择3个社区开展基层协商民主试点工作,组建“1+7+X”(“1”即社区党组织书记;“7”即社区党支部班子代表、居委会班子代表、居监委会班子代表、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辖区内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代表以及社区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居民代表等七类固定成员;“X”即协商事项涉及的利益群体代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等)居民协商议事会,采取“六步议事”(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召开会议、公开公示、跟踪落实)程序开展基层协商,引导居民通过协商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增进共识,形成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多层次协商格局。

  (二)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谋划、推进基层治理中的各项工作,运用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把基层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形成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一是严格依法行政。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通报等制度,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按法律法规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合法合规合情合理办事,提高了社会治理的公信度、满意率。强化执法监督,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引导、规范和监测,形成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守规范、违法要查处、违规要问责的执法管理体系。积极推行民主决策、专家咨询、民生事项公证听证和重大事项通报等制度,充分吸收社情民意,加强资源整合,形成了工作合力。二是强化公正司法。坚持司法为民理念,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司法救助、法律援助、人民陪审员等制度,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积极借鉴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行“1+1+N”(“1”即社区党工委;“1”即人民调解委员会;“N”即辖区内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物业公司)人民调解工作模式,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拓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第三方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途径,把法治精神贯穿于化解社会矛盾全过程,提升了调解公信力。三是促进全民守法。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宗教场所、进工地“法律七进”活动和“尊法学法用法守法”主题活动,社区普遍设立了法律图书角、法律宣传长廊,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发挥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及电子网络平台作用,推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为群众提供公益性、均等化、便利快捷的法律服务。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依法治校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使法律知识广泛传播,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三)提升基层德治水平。充分发挥德治在基层治理中明导向、正民心、树新风的积极作用,探索创新德治与法治、自治有机结合的平台载体,以道德教化促进良治善治,使广大群众主动成为基层治理实践的践行者和维护者。一是坚持以规立德。把完善居规民约作为有效实现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作为辅助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推进城市文明建设以及提高居民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从法律地位、正当程序、审查监督等方面健全和完善居规民约,发挥居规民约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向善、懂法守法。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增强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二是倡导以评树德。深度挖掘和选树身边典型,大力弘扬镍都开拓者、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和企业家精神,充分运用“好人榜”“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道德讲堂、“两微一端”等平台,教育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健全完善道德激励约束机制,推广设立“道德评议会”“道德红黑榜”等德治平台,试点推广“道德银行”,常态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标兵选树、“敲锣打鼓送荣誉” 等活动,教育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树立好人有好报、有德者有得的价值取向。三是注重以文养德。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专项文明行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广泛开展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基层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文艺、送电影,举办骊靬文化旅游节、甘肃名家画骊靬、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作品展等活动,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求真、趋善、臻美。大力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书香镍都”全民阅读、“亲子阅读”诵经典等活动,用优秀的中华文化熏陶、提升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整体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

  三、成效与反响

  (一)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实行“大党委”制和“兼职委员”制,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精准聚焦社区党的建设、发展居民自治、教育引导群众、协助公共服务、统筹社会服务等职能,加强社区党组织对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引导辖区内单位党组织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建美好家园。

  (二)城市基层治理的向心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开展基层协商民主试点工作,试点社区共征集议题61件,已协商落实33件,有效解决了小区乱停车、小区犬类管理、街区路面改造、污水管网入户等广大居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金川区昌荣里社区针对巷道卫生、救助金发放、社区停车乱象等问题,严格按照“六步议事”程序进行,会上各代表充分发表意见,最终达成了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案”。

  (三)城市基层治理的推动力进一步增强。通过推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及时解答广大居民群众关于婚姻家庭、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各类法律咨询、依法为他们提供意见和建议,协助社区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和矛盾纠纷调解等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及时回应社区和广大居民群众提出的具体法律服务需求。

  (四)城市基层治理的约束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创新建立“道德银行”志愿服务积分机制,党员群众以志愿服务进行积分,所得积分可以兑换物品或社会服务,并探索推行“道德信贷”,将道德积分较高的各类“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优先纳入银行评级授信、优先安排信贷计划、优先享受贷款优惠利率,有效激励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

  四、经验与启示

  (一)实现“三治”融合,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实践表明,党的领导是“三治”融合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搞好顶层设计,在制度建设、内容拓展、方式创新等方面为“三治”融合保驾护航,扮演好宏观规划者、资源整合者、利益协调者、平台搭建者的角色。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议事会决策、居委会执行、监委会监督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机制,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城市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

  (二)实现“三治”融合,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践表明,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才能调动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解决广大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基层治理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准确把脉广大居民群众意见建议,做到居民“点菜”、社区“买单”。

  (三)实现“三治”融合,必须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践表明,自治是法治、德治的目标,重点解决的是基层治理的具体形式和载体问题,提升广大居民群众的参与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法治是自治、德治的保障,重点解决的是基层治理的现实依据和手段问题,提升广大居民群众的协商能力、利益意愿表达能力和社区的矛盾预防能力、化解能力;德治是自治、法治的基础,重点解决的是基层治理的主体思想精神层面的素质修养问题,增强居民对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