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双联四化”推动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近年来,宝鸡主动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新态势,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更新观念,守正出新,积极推行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纵向四级联动、横向联合整合,推进基层治理网格化、服务群众项目化、工作队伍专业化、基础保障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一核双联四化”工作模式,不断夯实城市改革发展和基层治理的基层基础,有效提升城市基层党建质量。

  “一核”引领,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组织力

  围绕建强街道社区党组织这一领导核心,坚持重心下移,推动人财物和责权利对称下沉,让基层党组织有责有权有资源,“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服务有本钱”。一是松绑减负聚焦主业。市委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街道主要履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等职责,逐步弱化招商引资、协税纳税等职能,降低招商引资在街道年度目标考核中的分值权重。大力开展社区减负,统一制定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清理社区管理事项62项,取消考核评比类事项21项,让街道社区党组织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二是赋权扩能提升话语权。实行街道党工委对区属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双重管理制度。赋予街道党工委对辖区市、区两级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评先树优权,对辖区区级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对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的建议权,推行党员评议、评优树模、干部考察“进社区双公示”制度,在评先树优、干部提拔等方面充分征求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建议。近年来,根据反馈意见先后对8名驻区单位负责人发出调整建议函,取消了12个驻区单位、126名在职党员的评优资格和8名拟任人选任职资格。三是强化引领凸显政治功能。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开展主题党日、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推动十九大精神进社区,让党的声音传万家。开展“进基层社区?讲宝鸡故事”活动,组织宣传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开办流动课堂、道德讲堂,播放红色影片、讲述革命故事、讲授党的历史,学习宣传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增强了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

  “双联”聚力,织密上下贯通、互联互动“立体网”

  一是纵向建立市、区(县)、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市委把城市基层党建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坚持高点定位、高目标引领、高标准推进,切实增强领导力、组织力和牵引力。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部署工作,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出台21项实质性举措,通过精心部署推动、“走出去”培训驱动、抓点示范拉动、夯实责任带动,有序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区(县)委履行第一责任,成立由区(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重点加强党建工作的组织实施、资源配置和督查指导。街道党(工)委履行直接责任,发挥龙头枢纽作用,负责统筹推进和抓好落实。社区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发挥战斗部垒作用,负责组织动员和服务管理,从而形成了以上率下、以下促上、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横向建立街道社区与单位、行业党组织互联互动机制。坚持组织联建。全面推行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制,吸纳491名驻区单位、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区民警中的党员负责人兼任党组织委员,街道每季度、社区每月召开一次党建联席会议,集思广益,共商社区事务。坚持活动联办。以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为纽带,深入开展“单位联点党员领岗、共建共享幸福家园”活动,通过双报到双承诺、党员志愿服务日、双向考核等措施,73个市级部门与社区结对联点,向社区承诺服务项目,6750名市级机关党员主动认领岗位、组团服务,示范带动了其他驻区单位与社区共驻共建。以“相识相知相融,邻里一家亲”为目标,推行“熟识度”工作法,通过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轮值制、开办社区大讲坛、组建文体社团等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传统节日活动,使单位与社区之间联系更紧密、相处更融洽。坚持资源共享。市上统筹规划,加快15分钟医疗圈、生活圈、健身圈建设,积极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向社区集中、向居民开放。建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144所,实现医疗服务公平可及、群众就近就医。在渭河沿岸全线建成“城市公园+全民健身长廊”,配齐配全各类体育设施,户外健身已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将全市沿街门店、机关事业单位等单位的卫生间向市民开放,将281所中小学校和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操场及体育设施全部免费对外开放,有效解决了居民就医难、健身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

  “四化”推进,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水平

  一是基层治理网格化。全面推行基层治理、党建工作网格化,建立“三级网格长”制度,由社区干部、居民楼组长、党员中心户分别担任网格长和网格员,实行定格、定岗、定人、定责,将辖区单位、各类组织、居民小区、“五小”门店和居民党员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健全网格问题排查、反馈和解决机制,形成“人在网中行、资源网中聚、事在网中办”的格局。渭工路社区党委针对64号院环境脏乱差、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党建+院落微治理”,发挥在职党员和网格员作用,逐户征求居民意见,成立业主委员会,聘请物业公司,对小区规范管理,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被居民称赞为“最美小院”。二是服务群众项目化。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入手,实施“惠民公益”创投项目,社区党组织广泛收集“微心愿”,对接融合居民群众和驻区单位需求,确定为民服务项目,采取辖区单位主动认领、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项目落实,打造了“爱满空巢”“义集义仓”等一批特色服务品牌。金河尚居社区党组织针对辖区失业和外来务工人口多的实际情况,实施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项目,先后对230多名务工人员进行刺绣、厨师等技能培训,使他们很快实现了再就业。高新区探索在38个居民小区安装“智慧化微社区办事云柜”,实现服务事项在“家门口”办理,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受到民政部关注肯定,被省委《改革工作动态》刊登。三是工作队伍专业化。完善社区干部选任机制,实施社区党组织书记带头人工程,注重选拔党性强、能力强、善协调、会服务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全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基层选拔一批、公开招录一批、组织选派一批,一大批年龄轻、高学历优秀人才进入社区工作,“80后”“90后”成为了社区干部队伍主体。制定社区干部行为规范标准,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学历水平、专业水准、社会化程度大幅提升。四是基础保障标准化。制定《社区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统一社区标识标志和制度牌匾,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六室三站一场两中心”成为标配,全市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平均达到500㎡以上。建立财政投入为主、费随事转、以奖代补的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大幅提高社区干部补贴和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标准,较好地实现了“三有一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