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起因

  改革开放40年来,太原城市化进程与全国同步快速发展,全市84.8%的人口、82.3%的党员和90.5%的基层党组织都集中在城市。随着流动人口的快速膨胀、新兴业态的大量涌现特别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的许多新要求,也带来了一系列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城市管理仍存在许多短板,“城市病”伴生蔓延,党组织覆盖“空白区”、组织作用发挥“真空区”大量存在,对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是太原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实现“两个走在前列”和“双提升”目标定位的现实需要。按照中组部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要求,太原市坚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把准城市基层党建的时代脉搏,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工作理念,确立“区域统领、行业引领、两新融合、街社兜底”总体思路,积极抢抓党和政府机构改革有利契机,以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建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一贯到底的城市基层党建“动力主轴”,引领驻地单位、行业系统互联互动,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基本做法

  (一)以压实书记主责为关键,构建一贯到底的责任联导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党委牵引作用。市委坚决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以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上海会议后,市委常委会先后10次专题研究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把城市基层党建列入全市党建工作要点、全市组织工作要点。市、区两级党委书记把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紧紧抓在手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罗清宇同志对城市基层党建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指导意见;对症结瓶颈问题,亲自协调,出面推动。区委作为“一线指挥部”,区委书记担任“施工队长”,既提出思路目标,又直接上手解决问题。区委书记带队到上海、深圳、厦门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协调驻地单位研究共筑共建问题。

  二是健全完善责任传导体系。层层开展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坚持问题导向,把述职评议作为查摆问题、传导压力、鞭策后进的重要抓手,通过会上点、日常督等方式,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工作评价为“好”的,年度考核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每年年初,各县(市、区)、市直工(党)委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明责、履责、问责体系基本形成。

  三是健全完善责任考核制度。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综合考核重要内容,量化指标,加大权重,突出差异化精准考核。年初确定列入考核内容的全市统一推进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和各城区拟定实施的特色亮点项目,激发各城区积极性和创造力。在考核时间上,采取日常跟踪考核与年终集中考核相结合、各城区自我评价与考核评价小组综合评价相结合等方式,确保考准考实。

  (二)以增强街道兜底能力为重点,构建上下贯通的组织联建体系

  一是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抓住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重大机遇,下决心切实增强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的统筹协调能力。市委罗清宇书记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在机构设置、人员力量方面,倾斜资源给予配置。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8点意见》,在任务分工、时间节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优化街道内设机构,重新整合设置为党建办、公共管理办、公共服务办、公共安全办、综合执法办、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站“五办两中心一站”,做到向上对口与向下对应相结合。充分扩权赋能,下放街道对市、区(市)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任免征得同意权等6项权力。配强工作力量,增配1名抓党建的专职副书记,街道公安派出所所长兼任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试点推行街道聘任制公务员和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提高街道统筹协调能力。

  二是建立协调委员会制度。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统揽全局的作用,负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规划、顶层设计。区、街道、社区分别建立协调委员会,把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纳入区域党建工作;推行区、街道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下一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及时掌握和处置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探索采取“轮值主席”等方式,引导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

  三是激发社区内在活力。围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度,选配590名街巷长和小巷管家,第一时间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给予每个社区党建经费平均14.5万元、惠民项目资金20万元。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注重把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到街道领导岗位,切实解决“出路”问题。按照“一网多能、一网通办”的原则,搭建了贯通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的智慧社区党建信息平台。

  (三)以强化制度保障为基础,构建配套衔接的制度联抓体系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市委坚持科学设计、高位推动,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措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十二条措施》《关于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和相应配套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各城区结合实际,分别出台了《落实市委十二条措施加快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

  二是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制定城市基层党建任务进展情况周报告制度,每周检点推进情况,提出整改目标方向,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动态推进、持续推进良好态势。各城区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定期督导,建立督促检查工作台账,按月反馈督促检查情况,按月评价整改落实情况,切实解决重部署、轻落实等问题。

  三是建立约谈机制。通过定期对各城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的日常督导、群众反馈等方面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对区、街道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个人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推诿扯皮、慵懒散漫、推进工作和部署措施不力等情形确定约谈对象,由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主谈,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从思路上提升整体谋划超前谋划的主动性,从行动上紧跟全市整体推进节奏,从落实上限期将问题整改到位。

  三、主要成效

  太原市通过建立四级联动体系,城市基层党建的主体架构基本形成,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一)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在二青会筹备工作中,依托社区党组织组建696个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站,在重要交通路口、车站、机场、景点及繁华商业区、体育场附近设立60个以党员志愿者为主的服务站点,提供道路指引、医疗救助、文明宣传等便民服务,助力二青会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举办;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街道社区干部作为主力军、一线战斗员,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分片包干、分段负责,带头开展拆除违建、文明巡访、清洁家园、政策宣传等活动,引领和带动广大市民参与创城、支持创城,太原在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4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超额完成起步之年目标任务。

  (二)共驻共建区域联动格局初步形成

  四级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机制和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副书记工作法的设立,有效地推动了驻地单位与街道社区的互联互动。作为郝庄社区最大的非公企业,太原服装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天明同时兼任了郝庄社区党委书记,推动企业与社区、商圈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动。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了非公企业党委,在市民政局成立了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在市司法局成立了律师事务所行业党委,在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税务局、市工商联等行业主管部门筹建行业系统党委,着力健全建强城市基层党建组织体系。

  (三)党建服务群众的认可度显著增强

  目前,全市党群服务活动中心遍布市内大街小巷,基本实现“步行十五分钟圈”。党群服务活动中心针对所在社区、楼宇、商圈、市场内人群特性,开设的“四点半课堂”“时间银行”等各具特色的为老、托幼、便民等服务深受市民欢迎。杏花岭区域党群服务中心4000平米的活动场所常年人头攒动。每个社区每年20万元的惠民项目资金由社区居民提交需求清单,社区党组织审核把关后提交居民代表大会决议后组织实施,市民政局定期开展专项审计,确保惠民项目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解决了一大批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没有物业服务的老旧小区的环境整治方面发挥了重要功效,受到群众广泛认同。

  四、工作启示

  (一)加强四级联动体系建设,落实书记责任是重中之重

  四级联动体系的建立,涉及到城市范围内各领域各单位各行业。单靠组织部门、业务部门的推动往往难以实现整体性突破、系统性破题。在推动过程中,必须引起各级党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亲自上手、亲自推动,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加强四级联动体系建设,增强街道社区兜底能力是关键一环

  街道社区是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是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最终落地的承接主体和基础。城市基层党建做的好不好、强不强,关键看街道社区兜底能力是否有效提升。为此,必须给予其充足的权力、人员、资金、资源,使其“权责相适”,真正做强做优,全面提升统筹协调能力和兜底能力。

  (三)加强四级联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制度是重要保障

  制度建设是刚性约束,我们通过制度体系建设,明确了全市城市基层党建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和保障措施,确保了全市上下一个步调整体推进、一套标准督导落实、一把尺子严格考核,促进了长期目标与近期任务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客观实际与主观能动结合,实现了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