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融共享”构建城市党建“大家庭”

  安定区,取“安宁稳定”之意,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是定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甘肃省中部,南北长82.9千米,东西宽73.3千米,总面积4225平方公里。全区辖12镇7乡和3个街道办事处,2017年末常住人口43.05万人。

  安定区于公元1096年(北宋绍圣二年)始筑城,名为“定西寨”,1142年(金皇统二年)始建定西县。2003年9月,定西县撤县设区,更名为“定西市安定区”。

  安定区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也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距省城兰州98公里,是“兰白都市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重要的节点城市,陇海铁路,巉柳、平定、天定高速公路,312、310国道穿境而过。

  2017年,安定区实现生产总值80.08亿元,同比增长4.3%。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9.86亿元,同比下降0.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524.3元和7122.9元,增长8.3%和9.1%。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2020年2月,经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安定区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批准退出。

  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期为羌人居地。秦属陇西郡。

  汉从陇西郡分置天水郡(后改为改为汉阳郡),安定分属郡下獂道、勇士二县所辖。

  魏晋时期,安定区属秦州南安郡獂道县。南北朝,汉、匈奴、鲜卑、羯、氏、羌等民族政权不断更迭,安定区曾隶属多个民族统治。

  隋朝废郡改州,安定区隶属渭州。

  唐时,仍属陇右道渭州。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安定“陷于吐蕃”。

  宋景佑三年(1136年),安定区为西夏占领。元丰四年(1081年),宋神宗出师伐夏,李宪败夏人于西使城,遂赐西使城为“定西城”(含稳定西边之意)。为御外侵,在相近时间,宋在努札川(今巉口至鲁家沟关川河西岸平地)筑安西城(巉口东川)、平西城(鲁家沟镇),并在南部筑通西城(陇西通安驿)。

  金于太宗天会八年(1030年),取定西。皇统二年(1142年),设立定西县治。贞佑四年(1216年),升定西县为州,辖定西、安西、通西三县。金元交替,定西州初为巩昌路便宜都总帅府所辖,后为陕西省巩昌府所管。

  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诏改定西州为安定州,取“安宁稳定”之意。

  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安定州为安定县。英宗正统八年(1443年),在宋城基础上,扩筑新城,东城部分突出,形似“凤凰单展翅”,故又名“凤凰城”。此时,安定县隶属陕西布政使司巩昌府管辖。

  清朝,安定先后隶属于陕西布政使司、巩昌布政使司、甘肃布政使司(1668年)、甘肃省(1669年)之巩昌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除府制,安定县归兰山道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改安定县为定西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定西县直属甘肃省。解放前夕,定西县辖五镇五乡。1936年,红四方面军一小部过境,在内官营建立苏维埃政权。1949年8月14日,解放军彭德怀部进驻定西城,定西解放。

  1949年8月19日,定西县人民政府成立。同月22日,定西成为地委行署所在地。1968年4月20日,成立定西县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合一的“一元化”领导。1981年7月6日,恢复定西县人民政府名称。2003年9月,撤县设区,定西县改称安定区,辖于定西市。

  经济

  综述

  2017年,安定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7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2.74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44.27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为16.3:28.4:55.3。与上年相比,第一产、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0.1和1.2个百分点,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5%、17.8%、53.6%,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0.8、2.3个百分点。

  2017年,安定区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341万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税收收入26739万元,下降1.79%;非税收入11602元,下降3.78%。从主体税种看,国内增值税9386万元,增长11.25%;企业所得税1599万元,下降10.52%;个人所得税1015万元,增长2.3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1711万元,增长10.58%。其中,教育支出75137万元,增长2.64%;农林水支出85111万元,增长28.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238万元,增长6.2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424万元,增长17.8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6112万元,下降10.74%。

  2017年,安定区固定资产投资83.04亿元,比上年下降41.7%。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4.8亿元,下降62.8%;第二产业投资15.3亿元,下降73.2%,其中工业投资12.5亿元,下降64.9%;第三产业投资55.24亿元,下降23.5%。

  2017年,安定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66%,其中住宅投资12.22亿元,增长58.37%。房屋施工面积164.10万平方米,增长9.3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04万平方米,增长14.4%;房屋新开工面积83.92万平方米,增长84.0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1.47万平方米,增长248.07%;房屋竣工面积31.58万平方米,增长192.9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0万平方米,增长445.93%;商品房销售面积37.48万平方米,增长26.1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7.66万平方米,增长14.01%。

  201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24.3元,增长8.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22.9元,增长9.0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509.7元,增长0.7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949.8元,增长16.46%。

  第一产业

  2017年,安定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3.07亿元,增长6.7%。

  2017年,安定区共播种各类农作物181.8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59.99万亩(马铃薯100.97万亩),中药材3.5万亩,蔬菜16.81万亩。全区粮食总产量达40.46万吨,增加6.85%,其中夏粮2.74万吨,秋粮37.7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11.32%和6.53%。

  截至2017年末,安定区有大牲畜存栏13.27万头,比上年增加0.64%。猪存栏为11.56万头,比上年下降5.83%,牛存栏为3.23万头,比上年增加11.58%,羊存栏为15.97万只,比上年下降1.3%,家禽存栏为52.08万只,比上年增加7.56%。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13.25万头、1.18万头、13.68万只和47.1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43%、4.77%、6.38%和-2.78%。全年肉类总产量1.65万吨,比上年下降1.2%;禽蛋产量1562.4吨,比上年增加7.53%;鲜奶产量462.05吨,比上年增长33.54%。

  第二产业

  2017年,安定区第二产业增加值22.74亿元,增长2.7%。

  2017年,安定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5.43亿元,比上年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4亿元,增长5.4%。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4.55亿元,增长24.2%,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33亿元,增长26.2%;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8亿元,增长-3.4%。轻工业增加值4.76亿元,增长-8.1%;重工业增加值6.87亿元,增长18.7%。

  2017年,安定区农副食品加工业、医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重点支柱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2.3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1.7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5.37%,比上年增长-1.4%;医学制造业增加值1.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7.01%,比上年增长-4.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4.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9.95,比上年增长23.8%。

  2017年,安定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31亿元,比上年增长-0.1%。

  第三产业

  2017年,安定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7亿元,比上年增长7.3%。

  2017年,安定区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39.8亿元,比上年增长6.2%;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65.5亿元,增长10.5%;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4亿元,增长10.3%;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2亿元,增长13.8%。

  2017年,安定区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29.7亿元,比上年下降0.73%。其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0.2亿元,增长8.9%;汽车类零售额4亿元,下降30.2%;粮油、食品类零售额0.8亿元,增长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0.09亿元,下降23.9%;烟酒类零售额0.3亿元,增长2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0.8亿元,增长2.5%;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0.7亿元,下降0.9%。

  2017年,安定区接待游客85.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8%;旅游综合收入达4.05亿元,较上年增长31%。

  截至2017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3.58亿元,比上年末下降0.34%,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69.53亿元,下降1.56%。

  2017年,安定区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5亿元,比上年增长7.8%。

  交通运输

  安定区距省城兰州98公里。陇海铁路和310、312国道,青(岛)兰(州)、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以及宝兰客运专线、兰渝铁路穿境而过,定西支线机场和定西—平凉—庆阳快速铁路启动建设。

  2017年,安定区共续建普通省道3条4段,总投资9.59亿元;新建普通省道改造2条、县乡道改造1条,总投资1.46亿元。实施自然村通硬化路,总投资2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安定区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207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5所、初级中学19所、九年制学校15所、小学65所、幼儿园99所、职业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另有教学点51个。在校学生64779人,其中,普通高中5785人,职业学校2031人,初中11047人,小学23291人,特殊教育学校63人,幼儿园15221人。全区高考本科上线2250人,上线率38.6%。

  科学技术

  2017年,安定区共争取省级科技项目15项,争取到位科技项目经费548万元,其中科技“小巨人”计划1项,争取资金100万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项,120万元;重点研发计划1项,40万元;创新基地和人才计划2项,100万元;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1项,22万元;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奖补资金68万元;知识产权计划1项,20万元;创新创业小微企业(团队)1项,5万元;争取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27万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引导企业申报专利,共专利申请受理166件,授权专利108件,全区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达到2件,有4家企业的发明专利获得甘肃省首件授权发明专利奖励。

  文化体育

  2017年,安定区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1.58亿元,同比增长44.7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97%。全区有广播发射台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3.01%;有电视发射台43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05%。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藏书12万册。全区有民间文化社团218个,其中已注册9个;全区共建成“乡村舞台”209个。

  截至2017年末,安定区体育总会有单项协会17个,俱乐部9个,有文体活动站点40个(其中乡镇文体站9个)。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975人,其中国家级24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数达14.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1.5%。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末,安定区共有区级医院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妇幼保健院(所)1所,中心卫生院6家、乡镇卫生院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2469张,卫生技术人员132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93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17年末,安定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297人,比上年增加95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660人,比上年增加293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469人,比上年增加642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4487人,比上年增加305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6412人,比上年增加576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7784人,比上年增加3053人。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安定区境内有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大量遗存,先后出土了国家级文物“新莽权衡”和省级文物“西夏金卷”、明代木板彩绘、唐代雕塑、新石器时代彩陶等。

  所获荣誉

  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0年4月,入选由《小康》杂志社联合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和专业机构开展的“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

  2020年10月10日,被甘肃省教育厅确立为甘肃省第一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4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