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又名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妙高峰下,创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前身曾为城南书院、湖南全省师范传习所、湖南师范馆、湖南全省师范学堂、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国保概况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南宋理学家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湖南师范馆,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1911年校址迁建长沙书院坪“城南书院”旧址后,改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该校第八班学习。与此同时,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夏曦、萧三、任弼时、廖沫沙、周谷城等均曾在学校学习或工作过。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校舍系仿日本青山师范(今东京学艺大学)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由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大建筑群组成,平房与二层楼房有机结合,栋栋之间或有走廊,或由亭楼连接,形成四合院落。1938年毁于长沙大火。1966年至1968年复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有第八班教室、工人夜校、附小主事室、阅报室、君子亭等10处纪念点复原陈列,对外开放。1983年还专辟有毛泽东青年时期革命活动陈列馆和校史陈列室,展出有毛泽东当年写的《讲堂录》笔记、《夜学日志》等文物照片,以及1950年12月毛泽东为学校题名“第一师范”和“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题词。

  建筑特色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建筑共36栋,包括主体连廊建筑、一师一附小和工人夜学等三大部分。主体连廊建筑位于校园中部,由毛泽东求学时的教学楼、自习楼、阅览楼、礼堂、寝室组成,建筑大小不一,高低错落有序,平房、楼房相间搭配,极为雅观。平面布局或呈“回”字,或呈“凹”字,或呈“凸”字和“H”形,科学地考虑到了采光、通风的效果,外观庄重典雅,建筑与建筑之间,长廊迂回,互为贯通;廊柱硕大,成双顶拱,拱距卷顶跨度适中,稳定大方;青麻石屋基高出地面,起到良好的防雨、防潮作用;阶沿、柱、廊檐、屋脊棱角分明,衬托墙体、门窗檐框,青白相间,素洁雅致。

  主体建筑左侧为一师附小,右侧为工人夜校,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大道将整个旧址一分为三,建筑风格与主体建筑协调一致。

  旧址建筑风格以西式为主,又不乏我国传统建筑手法,如院内的天井、门庭、屋顶或作四角,或作六角攒尖,饰以宝顶,无不显现出中西文化的结合与渗透。

  著名校友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曾国藩、黄兴等曾藏修于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萧三等曾在此学习;徐特立、杨昌济、黎锦熙、王季范、李达、周谷城等曾在此任教(湖南一师师生中载入《辞海》者48人,中共一大代表3人)。尤其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此学习、工作达八个春秋,在这里,毛泽东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志向,完成了从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从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在这里,毛泽东从事了建党建团工作,并从这里走向党的一大。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在一师一附小结成革命伴侣。校内现存毛泽东青年时期革命活动纪念地14处,包括学校大礼堂、第八班教室、第八班寝室、水井、自习室、阅报室、君子亭、工人夜学、附主事室、毛泽东任教二十二班教室等。且各纪念地都保存完好,陈列各具特色,弥足珍贵。

  所获荣誉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7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6年12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8年11月,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