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见证物的重要收藏机构,理应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沿阵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博物馆走向了海外,弘扬中华文化。中国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5月25日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博物馆领域的国际合作,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近日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中国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据中国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罗静5月25日介绍,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对外交流取得丰硕成果,文物援外范围不断扩展,国际文物的“避难所”在中国落户,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培训中心日益壮大,“一带一路”沿线博物馆交流合作也日益紧密。

  罗静介绍:“博物馆领域,我们在国际上的联合策展机制趋于成熟,文物保护、文物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成果频出。5月17日—19日,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第十九届大会在中国举办,这次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是依然有1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藏品保护专家进行了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国外专家惊叹中国近年来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绩。而且,多元与包容在博物馆得到淋漓尽致的阐释,在国际交往中,可以说中国的声音得到充分表达。”

  最新发布的这份文件提出,要实施中华文明展示工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弘扬中华文化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打造一批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文物外展品牌。实施世界文明展示工程,通过长期借展、互换展览、多地巡展等方式,共享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等。

  罗静表示:“第一,我们要指引中国的博物馆迈向世界舞台,让博物馆成为展示中国形象、彰显中国风貌、表达中国声音的窗口。我们在‘走出去’方面,要从‘文物外展’的方式走向‘理念输出’,拓展策展思路。过去我们的外展,主要展示了我们艺术的价值、科学的价值、历史的价值,今后我们更多的要体现出人类的共同价值。第二,在国际交往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进人类优秀文明的成果,使中国博物馆成为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平台、不同国家和人民相向而行的桥梁。”

  根据意见,我国将实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重点培育10至15家代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