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二与孟宪承勤工助学团队结缘,华东师范大学2017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绳玉莹“忙里又忙外”。对外,带着这支只有38人的勤工助学团队将“孟空间”的20多间功能室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年服务师生超过6万人次。对内,38名团队成员中有26人来自少数民族,为了让每位成员都得到锻炼和提升,绳玉莹带着团队组织经验分享会,开展教师技能和就业技巧主题活动,提升少数民族成员的教师技能和就业能力。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兼资助中心主任周赛君向记者介绍,多年来,学校为学生勤工助学构筑“人才网”“保障网”“安全网”,让勤工助学成为资助育人的重要环节。

“勤助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职场的模拟。”周赛君说,学校的勤工助学基地一直实行学生自我使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三自”管理模式,要求每个基地实体都配备培训、上岗、工资、人事、活动制度,尽可能地模拟职场文化,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做好准备,为学生成长成才编织了一张“人才网”。

“在编织‘保障网’方面,一方面是坚持扁平化管理,由专业的勤工助学管理部门直接服务学生,减少院系、班级等环节,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是保障工资收入,学校每两三年就会进行一次市场工资调研,确保学生劳动付出与价值相等。”周赛君说,此外,学校还主动与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等合作共建优质勤工助学实践基地,不断提高勤助岗位质量。

安全是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基础。周赛君介绍,对此学校着力织牢“安全网”,对外强调家教岗位须“四有”,即有稳定家庭地址、有稳定工作单位、有固定家庭电话和单位电话、有详细的家教对象资料;兼职岗位须“四备”,即营业执照副本、介绍信、组织机构代码、详细的用人需求等信息完备,并与其签订《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勤工助学三方协议书》,提供法律保障;所有需要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均要在上岗前参加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的岗前考核,安全考核通过后方可获得“勤工助学上岗证”;同时为学生购买保险“托底”。以完善的风险管控构筑牢固的勤工助学“安全网”,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综合施策下,华东师范大学以“勤工”为载体,搭建了一个校内校外双元共建、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联动的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教育和资助教育的平台,华东师大学子在这个平台上磨炼意志,提高才干,积蓄力量。(记者 董鲁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