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四川、重庆的高校如何携手开展合作?如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带来怎样的效应?4月20日,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就这些问题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的采访。

  重庆与四川的高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重庆日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重庆和四川的高校有什么利好?

  张宗益:过去几十年我们国家经济增长非常快,地方政府之间的你追我赶,某种情况下是有利的。但由于行政边界的存在,造成省际间市场分割,阻碍经济要素、资源、人员流动。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目标是一体化发展,从规划、顶层设计、工作机制、项目的布局等进行一体化统筹,在更大空间上进行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破除经济发展中的区域性障碍。

  大学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与大学互荣共生。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大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当地城市的发展,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重庆和四川两地高校未来的发展是重大利好,千载难逢的机会。

  重庆日报:从不同的历史阶段来看,成渝的高校一直有紧密的合作?

  张宗益:四川和重庆高等教育的学科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补的。比如,四川有西南交通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重庆这边就设立了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在学科上互为补充。

  重庆大学成立的时候,当时成都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中文等四位川东籍系主任是重庆大学的主要创建者;1952年院系调整时,重庆大学一大批教授学者去了成都,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是由重庆大学的地质系、商学院、医学院迁往成都,整体并入成都的高校。

  所以,重庆与四川的高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直是源远流长的“亲戚”关系。

  重庆日报:目前成渝高校的合作,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张宗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联合两地多所知名高校,积极推动两地高校联盟建设。

  目前来看,联盟估计涉及成渝两地近20所大学,成渝双方初步达成共识,已拟定合作宣言和初步的合作框架,主要涉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

  建设成渝高校联盟有几个好处:首先,双方可以通过联盟实现学科互补;在人才培养上,高校可以学分互认、开放课程、加大交换生的比例,从而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在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方面,成立联盟以后,会有一个更大的科研平台,彼此资源共享、联合进行攻关,研究成果互认,更好地落实国家和区域的重大需求;科技成果转化也会拥有更更广阔的市场,相对应的企业会更多;国际合作的实力和空间,也会更强。

  在成渝高校联盟宣言发布以后,会签订协议,具体的一些政策、措施、管理办法等也会陆续出台。

  对建西部科学城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都有重要作用

  重庆日报:您曾担任过西南财经大学的校长,怎么看成渝之间的人才交流?

  张宗益:城市发展与经济建设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成渝打通壁垒以及高校联盟建立后,人才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吸引人才上也更有优势。

  就我本人而言,我在成都读本科,硕士博士在重庆大学就读。我先后在重大、西财等高校任职,现在又回到重大。像我这样,有着在成渝两地学习、工作经历的人才非常多。比如,重庆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杨丹调任西南交通大学任校长,西南大学党委书记由四川大学的党委副书记李旭锋调任,教授、学者层面的交流就更多,所以两地高校的人才交流一直很紧密。

  前不久,重庆市科技局与四川省科技厅签订了《科技专家库开放共享合作协议》,双方将共享3万余名科技专家资源,涉及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人口健康等多个领域,重庆高校有不少人才参与其中。今后在体制机制上会进一步的协调,促进两地人才的流通和互补。

  重庆日报:成渝高校的合作对西部科学城的建设有怎样的意义?

  张宗益:重庆科学城已经提升为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概念,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非常重要的部分。

  建科学城首先要看体量多大,成渝分开并不占优,但合起来就有更强大的科研基础。政府一直提倡“一城多园”模式。也就是说,园区可以在重庆,也可以在成都,即平台、企业等可分布在成渝两地,这样资源更多,从而形成1+1大于2的规模效应,释放出更大的潜力。

  其次,在从事大的科研项目时,需要组成联合攻关小组,成渝高校不同优势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联合攻关,握成“拳头”的力量会大很多。比如大科学装置都是庞大的工程,建设中有很多新的科学问题要逐步去研究、解决。很希望能整合成渝两地的相关力量进行建设。还有科研平台,成渝可以共建共享,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方的科技主管部门、高校会共同推进人才、科技资源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智能管理等体制机制,深化川渝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能力。

  重庆日报:成渝高校的合作,对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中心有怎样的意义?

  张宗益:成渝的医学都是非常强的,比如四川大学的医学,重庆的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以及正在加快恢复建设的重庆大学医学院,都有很强的实力。成渝联合将会形成更大的合力,更加有利于早日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中心,也能为成渝地区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科研支撑。

  有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为国家做更多贡献

  重庆日报:以前有没有这种区域或高校之间合作的案例或者经验?

  张宗益:国内,有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3所大学组成的“北约”联盟,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7所高校组成的“华约”联盟,还有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9所高校组成的卓越联盟。重庆也有重庆市大学联盟,进入联盟的高校之间可以跨校选修课程,学分互认。此外在科技创新、区域合作、社会服务方面,联盟内的大学都有合作。

  国外像美国的常青藤盟校,最初是8所高校组成的体育赛事联盟,后来成为8所一流名校的联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都成为了世界著名大学。

  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为双方高校建设“双一流”也带来很好的机遇,同时,高校联盟的成立也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

  重庆日报:不止成渝地区的高校合作,还有长江教育创新带?

  张宗益:对。针对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问题,成渝、武汉、上海等长江沿线的高校正在进行合作,建设长江教育创新带。

  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高校,也都在合作。目前成渝两地的高校,都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研究、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重庆大学最近组织了多名国际贸易、物流、法律等领域研究的学者,成立专门机构共同参与陆上贸易规则的研究,并将与川大等高校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合作。

  所以成渝高校联盟的成立,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双方高校都有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人才成长的空间更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广阔;每个高校的实力也会更强大,更好地满足百姓需求,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