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突出“学思结合、学研结合、学悟结合、学用结合”,确保“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出彩,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见效。

  一、谋深抓实,奏响谋划“前奏曲”

  学校党委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不断加强统筹协调。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学校党委第一时间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成立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主要任务,强调工作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遵循。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学校党委第一时间建立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制度,实行三级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重点任务清单制度、宣传报道制度、检查督导制度等,确保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起步。三是制定工作方案。学校党委第一时间对全校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安排,制定1+4+N系列实施方案,开展悟思想读书活动、办实事实践活动、育新人铸魂活动、开新局争先活动,工作经验被上级简报采用10期,在权威媒体刊发理论文章25篇,受到600多家媒体报道。

  二、深学细悟,奏响学习“进行曲”

  学校党委紧紧抓住学习第一要务,引导师生在“学思悟”中明理、增信、崇德。一是“三级联学”丰富学习形式。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用活“读、访、唱、研、讲”五种方式,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90次、举办专题读书班356次、专题党课培训516次,覆盖3.1万余人次。二是“三团共讲”创新特色宣讲。组织师生学习中央、市委宣讲团报告,成立校级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学院理论导学团深入师生宣讲,师生共开展宣讲820余场次,覆盖3万余人次。三是“三群齐动”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全校党员同志、教职员工、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庆历史文化特别是红岩精神的重要论述,组织师生参观各类红色基地3533人次,开展全方位“沉浸式”体验学习。

  三、立德树人,奏响育人“初心曲”

  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探索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的有效路径。一是用好课堂主渠道。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中,开展“全校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组织实施百名辅导员“导学”、千名学生党员“宣讲”、万名学生“同行”的党史学习教育“百千万”行动,带动全校2万余师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二是抓好思政主项目。打造“百年百人”特色项目,以新闻专业实践为基础,记录和讲述百年来重庆社会先进典型人物故事,目前该项目已采访人物79人,交流座谈100多次,参与学生2500余人次。三是建好网络主阵地。用活“学习强国”、网络思政大课等平台,依托学校新媒体联盟,开设“党史微课堂”“法学教授讲党史”“百年党史青年讲”等栏目,学校各平台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传总阅读量为233.8万。

  四、凝心聚力,奏响艺术“凝心曲”

  学校组织系列艺术学党史活动,在文化艺术中引领师生“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一是音乐党史“声”入人心。举办“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师生歌会,组织全校16个分工会开展合唱快闪,接力全市兄弟院校“云端”红色歌曲传唱。联合光明网推出说唱MV《看花YOUNG青年唱响“十四五”中华新气象》,首发当日点击量突破一亿人次,并作为中国外宣艺术作品,由光明网经中央网信办审批在推特和脸书等平台发布。二是美术党史“绘”聚人心。组织“翰墨书盛世  丹青绘华章”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书画展,全校师生创作100幅作品展出。创新打造美育小课堂,在校内搭建固定舞台,定期展示美育成果。三是文化党史“化”育人心。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百千万”行动,举办红色坝坝电影8期、文化集市5期,开展社团文艺展演、红色经典诵读、“周五音乐餐吧”、辩论赛、棋艺比赛等文化活动45场次,师生近3万人次参加。

  五、学思践用,奏响实践“行动曲”

  学校始终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始终,突出党委抓大事、部门解难事、师生长本事,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一是广泛收集意见。全体校领导深入一线开展专题调研,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一批重点任务清单,目前完成176项实事举措,覆盖师生9749人。二是做实就业帮扶。实行“一生一策”精准帮扶,建立动态帮扶台帐,提供就业岗位近4万余个,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比2020届同期增长13.5个百分点。三是提供公益服务。为巫溪县峰灵镇潭泗村小学捐建毓秀图书角,设立法律服务工作中心,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公益法律咨询、调研及普法宣传。“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简敏教授带领师生党员每周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讲党史、讲法律、讲社区治理,目前活动连续组织7周。

  六、务实重干,奏响发展“奋进曲”

  学校将学党史与谋发展结合起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建设新时代教育体系。一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试点建设学生学业发展中心,为学生提供学业帮扶、辅导与支持。实施学生宿舍网格化管理2.0计划,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四级网格管理体系。以学风建设“四项工程”为抓手,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二是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制定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1+9”系列文件,从人事制度改革、学科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改革等方面推进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三是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学校深入实施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西政“五大行动”,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贡献西政智慧、打造西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