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厚重的历史,50多年前那场艰苦卓绝的大庆石油会战中,“铁人”王进喜和战友们的事迹历历在目。在温饱不愁的今天,年轻的我们早已无法亲身体验先辈们当年为开采石油走过的“头顶青天,脚踏荒原”、“野菜包子黄花汤”的奋斗岁月,也许无法想象“铁人”发出口号“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辛,甚至难以理解老英雄“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决心。接下来让我们走近“铁人”,重温他当年的故事,感悟那股“铁人精神”。

  泪洒沙滩,贵在担当

  1959年,正值十年大庆,举国欢腾,已经被推举为甘肃省劳模的王进喜,将同时以“全国公交群英会”代表的身份,前往首都北京参会。王进喜穿上平生第一件好衣服,在领导的嘱托下从甘肃出发,登上了东进的列车。这是他第二次出远门,这一路上,出大漠,路秦川,跨黄河,越长城,他心里不断地念叨着:“咱们的国家真大啊!咱们的祖国就是好!”

  10月1日,庆祝建国十周年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王进喜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一起站在观礼台上。10月26日,“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会议期间,王进喜心里直翻热浪,无时无刻不为祖国骄傲自豪。可是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情,逐渐被沉重和担忧所替代。

  大会发言中,一些工矿企业的代表称自己所属地区缺油,汽车半路抛锚,解放军部队的坦克用油紧张,其他用油去处得像粮油副食那样凭票供应。听了这些,一直在玉门油田肩负着供应全国石油的王进喜觉得自己在挨批评。已经为发展石油工业拼搏了十几年的王进喜满心疑惑:油井打了那么多,油采了那么多,怎么还是少呢?

  这个疑团一直困惑着他,直到王进喜看到了北京五四大街上北大红楼前的一幕。

  这天下午休会,王进喜和几位代表在北京故宫、王府井几处参观,来到北大红楼附近的沙滩时,注意到来来往往的公共汽车背了个“大包袱”,笨重地往前驶着。他问身边的一个代表:

  “汽车上背的是个啥?”

  “煤气包!”那位代表回答。

  “背那家伙干啥?”王进喜又问。

  “里面装的是煤气,用来烧的!”

  “那为啥不烧油呢?”

  “没有油啊!”

  王进喜听完大吃一惊连首都都没有油用?他的头嗡的一下大了起来,回想着会上代表们的发言,看来各地是真的缺油。他无力地走到一边蹲了下来,猛然醒悟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错误,在玉门的时候大家感觉石油很多,但是放眼全国,缺油的地方太多了!想到这里,身为钻井队长的王进喜只觉羞愧难耐,蹲在沙滩边,两行泪水流了下来。

  回到宾馆后,王进喜变得沉默,心事重重,“国家作难,我们有愧啊!”从那以后,“煤气包”成了王进喜的一块心病,负疚终生。为了拿掉汽车上的煤气包,甩掉祖国“贫油落后”帽子,王进喜把自己十年工龄的身家性命与刚十岁的共和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势要更努力地去拼搏。

  石油会战,势在必得

  就在1959年9月26日,十年国庆之际,位于黑龙江省大同镇的松基3井喷出了有价值的工业油流,随后的勘探成果证明,大庆萨尔图地区蕴含更丰富的石油资源,总面积在二千平方公里以上,估计储量超过十亿顿。得知此消息,举国沸腾,这是自苏联撤走在华专家和对华援助后的重大好消息。1960年2月,党中央批准石油部申请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计划,全国石油部各单位抽调人马,挑选精兵强将、自带设备前往大庆萨尔图地区参加大会战,康世恩传达石油部长余秋里的话:“成败在此一举,必须背水一战。”

  玉门油田作为“石油工业的摇篮”,在组织的安排和调度下,在会战中担负着繁重的任务。得知会战消息的王进喜,兴奋地带着贝乌5队,踏上前往会战现场的路程。一路兴奋、满怀信心的他们,憧憬着如何拿下这片大油田,如何实现供应全国石油工业的目标,却不知他们即将面临的石油大会战会多么艰苦。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展开的一场“硬战”,这“三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家处于困难时期,身处“内外之忧”,外有前苏联和美国两个大国封锁,内有三年自然灾害的困扰,物力财力均有限,粮食供应紧张;

  二是会战的主战场萨尔图地区,地处高寒地区,遍地荒原、湖泊、沼泽和盐碱滩,冬季长达七个月之久,最低气温零下三四十度,冻土层达二米候。会战聚集的几万人一下子来到这个人烟稀少的荒原上,“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没有大城市和工业发达区作依托,各项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暂时还跟不上,生产生活都极度困难;

  三是1960年这一年该地区的气候比往年还要恶劣,三四月份仍是冰天雪地,加上五六月份阴雨连绵,也给生产建设和工人生活造成极大困难。

  3月25日,到达目的地的王进喜一行人刚下火车,没等大家伙反应过来,王进喜便向负责接站的松辽局勘探大队的朱开茂询问最紧要的事情——

  “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

  “这……”这时的朱时茂专管接待,不过问生产,一时答不上来,只好说:“我不知道钻井到没到,但按计划你们住马家窑。”

  王进喜又紧接着去问别人,究竟问了多少人之后才问到钻井和井位,已无从考证。不过他在得到回答后,便对大家说:“天天念叨的大油田到了,咱们是来会战的,到了战场就得马上开始工作,现在听我分工。”就这样,一下车立刻询问工作事宜、只字不提住宿安排的王进喜将工作立刻分派下去:四个四钻领一帮人到火车线上寻找钻机,另一伙人跟着勘探局的人去找井位。

  人拉肩扛,不惧苦难

  钻机迟迟未到,早于钻井设备到达大庆的一行石油工人,焦急等待着设备的到来。在得知钻机已经到达安达后,蹲着的王进喜一下子跳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了起来,对身边的石油工人们说:“你们分两路联系,天亮时把钻机调到萨尔图,一个人回去叫人来卸钻机,我到指挥部去要车!”他就这样把任务分派下去,大家急匆匆地分头行动,消失在冰冷的夜色中。

  太阳升起一丈高时,载着钻机的列车徐徐驶进萨尔图火车站,钻机到了,可是眼下最紧要的问题让大家伙犯了难。1205钻井队所用的这台中型钻机,包括一部高38.7米的井架、高2.2米的钻台,以及柴油机、绞车、7.5吨重的泥浆泵变速箱等十几台大小设备,还有高架邮箱、泥浆罐等配套设施,大小机泵设备几十台,总重量达60余吨。在玉门,拆搬这些设备一次要专门的安装队用大吊车4辆、大型越野汽车10部、拖拉机4部进行搬运。

  可是如今会战新区暂时只能提供钻机搬运七八台解放牌汽车,王进喜想过后毅然决定只要五台汽车。随后在全队会议上,王进喜号召大家克服眼前的困难:“我们大会战也像打战一样,只能上,不能退;只能干,不能等!没有吊车,我们37个人就是37部吊车;汽车不够,我们有手有脚有胛子(肩膀),蚂蚁搬山也要搬。还是那句话,有也上,无也上,天大困难创造条件也要上!”

  按照搬运计划,先安钻台的“上大梁”。对应安在四个支架上面的上大梁有两块,每块长10米,重4吨,如果有吊车,安装到2米高的支架上去是“举手之劳”,可是现在没有吊车,只有靠人力。全队人被分成两伙,分别负责用“人拉肩扛加滚杠”的办法把上大梁拉到钻台两边,然后把之前卸车时拉来的枕木抬来,几个人站在支架上,用大绳拉,几个人在下面用撬杠撬,往大梁抬起的一头下塞进枕木,再把另一头抬起来也塞块枕木。就这样一直重复着,两边人不停地用臂力拉起大梁,大绳绕过肩膀,以增加力量,每抬起一下,塞一块枕木,就这样一步步把大梁升到高出支架的高度,再横向两头一拉齐,又长又重的大梁才安好,再用大螺丝拧紧固定,钻台就算装好了。

  几天下来,随着大大小小的带泵轴、转盘、绞车、变速箱、柴油机都用这种“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完成后,队里的工人们手被磨破、肩膀也肿了

  压制井喷,奋不顾身

  石油会战正式打响之后,各探区的井队都响应石油部“集中全力猛攻试验区”的号召,力求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按照上级计划,王进喜带领的1205队要前往杨四屯打出第二口井——2589井。该井口所在地处于高压区,未预防井漏和井喷,1205队没少操心。

  王进喜根据以往经验,让队员们准备好大量的水,挖了一个一百平方米的大池子,后来又担心万一真遇上漏层和井喷会不够用,又组织大家挖了一个,以防井漏和井喷。除了这些预防措施,王进喜嘱咐开井工人们,打井不下表层容易喷,提出用重晶石粉,有备无患。可惜当时条件有限,这些重晶石粉暂时没有送到,先送来的是500袋固井用的水泥。

  也不知道是意料之中还是预料之外,井打到700多米时,突然发生了井喷。强大的高压液柱冲出井口,一直冲向井架,很快就喷到十几、二十米高。这时恰好从齐齐哈尔赶回到井区的王进喜一边派人通知全队集合,一变叫司钻无论如何不能停钻,让钻杆在井里保持旋转,还让队里的工人们禁止使用明火,决不能在这时候引起火灾。

  1205队的人马集合之后,一起商量如何压制住井喷。一位技术员提议:“现在情况危急,我去安达找领导要重晶石粉来压井,你们守住。”王进喜听完立马急了,吼着说:“等你调来重晶石粉,钻机早就掉到地球里去了。你走吧,这里的一切我负责!”

  只见液柱越喷越猛,越来越高,震动声让人耳朵发聋,眼看一场大事故就要发生。这时有人提议往池子里加水泥和黄土,但有人反对,认为那样容易造成水泥“灌肠”把井堵死。王进喜听着,脑子急速运转起来,想着现在保住井要紧,水泥凝固一般要二十几个小时,在压住井喷的同时及时循环处理的话,井口是不会被水泥堵住的。他随即对大家说,“同志们,现在情况紧急,就是搭上命也要压住井喷!”

  王进喜把自己所想的方案告诉队员们,大家马上行动起来,像固井时那样搬起水泥往泥浆池里倒。很快地,几十袋水泥被加进泥浆池里,可是问题又出现了,大量水泥沉入池底,泥浆融合不好,泥浆比重提不上去,再加上水泥糊住了池底的上水管口,出水口被堵住,现场没有搅拌机,这些问题一下子无法解决。

  井还在喷,液注喷发的高度还在上升,眼看更大的事故就要发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进喜忘记了前段时间刚受伤的腿,不顾泥浆烧灼皮肤,扔掉拐杖,跳进两米深的泥浆池里,手划脚蹬地用身体来搅拌泥浆,钻下水去清理被堵住的水泵口。看着队长跳进了泥浆池,几名工人也随即跳入池子,一起奋力划动手脚搅拌,泥浆比重慢慢地提高。这样一来,高比重泥浆经过两台高压大泵的强力抽压,通过循环管线和钻杆强力注入地下,以比高出气、水压力大几倍的压力,把气和水往下压,硬是把它们一点点压了回去。就这样持续了三个小时,井喷终于被压制住。

  这时还留在池子里的王进喜已经筋疲力尽,裹缠着腿伤的绷带早已不知去向,伤口被强碱性的泥浆浸泡后看起来血肉模糊。看到井喷暂时被压制住后的王进喜这时才反应过来,受伤的腿疼痛难忍。大家刚把他拉上去,他就昏倒在地,稍稍休息后清醒过来,嘱咐身边的队友:“快去看看井压住没有?赶快大排量循环,防止水泥凝固。快点处理泥浆!”

  随着这紧张到令人窒息的三小时过去,王进喜不顾腿伤、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搅拌泥浆的历史画面被久久留在在场的石油工人脑中,也被永远留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中。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当初说过的那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识字学习,翻山越岭

  1960年4月10日,会战总部用部机关党委的名义发出了“学两论(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要求石油部各大队和基层队立即组织全体职工学“两论”。组织这次大规模学习的主要目的还是实践,对整个油田开发建设来说,紧抓队伍建设、统一指导思想,提高劳动者素质至关重要。

  为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文化程度不高的基层干部和工人每天要在忙完井上工作后回队,大家一起就着油灯识字学“两论”,王进喜自然也在其中。由于识字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高深”的难题,石油作战指挥部分派了几位来自北京石油学院的大学生,他们以实习的名义来到大庆石油钻井队,辅导石油工人们学习两论精神。

  贯彻上级的决定学习两论,王进喜一直认真对待,不敢马虎。在前往大庆的火车上,王进喜就曾拿起随身带着的“毛选”读了起来,在这次更为紧张的学两论期间,他总在口袋里装着一本书和一本笔记本,除了参加队里集体学习,时不时抽空让大学生实习生给他辅导学习。

  有一次王进喜拿出领料单,对实习生们说:“他们总叫我签单子,不认字也得签,这回你们帮我学认字,就从这些单子开始。”他还拿出全国各地寄给他这位劳模的信,想让“老师们”教他认字、学写字、写回信。就这样,慢慢地王进喜认识的字越来越多,看起两论来也比以前轻松些。

  但他还觉得不够,在开会的时候,有意识地记笔记,因此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讲到李居仁的事迹,王进喜不会写这几个字,就想了个办法——画画。只见他在笔记本上画了个锯子 和一个小人 。在他的笔记本上,还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符号,比如 是拖拉机、 是井架, 是帐篷, 代表岩心收获率,里边9个点说明岩心收获率是90%。这些以图形代表文字的字符画,王进喜一看就懂,方便书写的同时便利了日常工作,也反映了铁人坚定执着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

  王进喜总在白天工作结束后在队上找老师辅导自己学习两论,团总支书卢泽洲、行政秘书廖兴礼、文工团孙宝范等人都曾是王进喜拜师的对象。每次学习,都是王进喜先念原文给老师听,有不认识不熟悉的字,他们就记在本子上,边查字典边认。对于文章中的一些观点,也是三两个人间边学边讨论,这样一来,既攻克了一道道文化关,又攀上了层层理论山。就这样过了两年,他已经可以一个人看报、阅读文件,列简单的发言提纲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读写能力,王进喜除了记笔记,还利用一切机会做练习。有一次,他利用几个晚上的时间,给在外油田工作的老领导写信,写完了找老师“批改”,改完了再抄写一遍,这样一连抄了十几遍。边上的人看他抄得手酸疼,提出要替他抄,他还不肯,说:“我不光是写封信,还为练字,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有时候王进喜心情愉悦,一激动就把自己想到的几句顺口溜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还是让人帮他改,自己再抄写。翻开他随后记录的小本子,虽然字歪歪扭扭,但王进喜坚持了很长时间,“我认识一个字就是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干,才是马列主义”、“五讲”等“铁人名言”都出自王进喜,都是他一字一字说出口、记在本子上的。

  知行合一,人生导向

  “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这是王进喜在《毛泽东语录》中亲笔题写的“五讲”。对此,曾有不少人质疑,以王进喜的知识和水平来看,这些内容不是他能说出来的,所谓的亲笔题写也是有问题的。《铁人传》作者、曾在王进喜身边工作两年时间的孙宝范却认定该字迹确为王进喜的亲笔字,而对于王进喜能说出这样富有哲理的话,他也并不存有疑惑。

  大庆铁人精神纪念馆中陈列着一张照片,画面中“铁人”王进喜手捧毛主席所著的《实践论》,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讨论,他提出“干,才是马列主义”的口号也不足为奇。在孙宝范看来,这便是“知行合一”的体现,在不断学习“两论”的过程中形成思想观念,再用简单、朴实的话当作口号说出来。

  “铁人就是个‘大众哲学家’,在66年他就琢磨怎么用非常朴实的语言讲出非常深刻的道理,这种文字表现形式跟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是不一样的。这就是铁人的一种本事。他这是一生的积累。”在孙宝范看来,王进喜讲出“五讲”的这种哲学思想,不是灵光一现,而是在平时学习“两论”的指导思想时就一直在思考着的问题,跟每天的生产工作也密切相关。

  王进喜之所以能经历那么多考验,可以说是因为他一直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着前进。王进喜作为一位共产党员,心里一直有着党的观念,还得有民本思想——以人民为主。“王进喜经常说一句话,我们不管干啥,一要靠党的领导,二要靠群众的努力,离开这两条将一事无成。”常被称为“铁人秘书”的孙宝范说道,“他说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这是他一直坚持的当干部的做人的根本。所以你看“五讲”头两句就说这个。”

  经常在“铁人”身边的队员们常听他说,工人好,一心为公,不怕苦不怕累,成天干活,“每个活都是工人干的,离开他们你啥都白扯,我这叫铁人,啥铁人啊,你浑身是铁,能整几个钉啊!”这是王进喜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一种观念。所以把群众意识也归纳到“五讲”中去。还有“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现实中的王进喜时刻不忘大多数的石油工人,上级一旦有一些奖励,王进喜也总记得把东西分一些给勤奋干活的普通工人们。

  1205钻井队常常受上级表扬,王进喜开会时常强调,如果没有了周围的后勤、安装、固井、测井的工人,队里干不好活,“讲成绩一定不要忘了大多数”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五讲”里特别是那句“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不觉让人回忆起,早在石油部上级开大会的时候,王进喜就习惯在底下记着工作的不足,主持会议的康世恩部长问:“你在记啥呢?”王进喜回答:“我那个小本只能记差距。”居高不自傲,一直保持着这种品质的王进喜曾在小本上写着:荣誉地位对人也是一种严格考验,我就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成绩都是归功于党和人民,我这小本子只能记自己的差距。

  在王进喜仅47年的一生中,他为大庆石油会战和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奉献着、付出着,依着当年许下的誓言“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用自己的“铁人”故事向全国人民诠释“铁人精神”。王进喜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无私的一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故事,为祖国和人民换来了石油,助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铁人”已逝多年,而“铁人”故事和“铁人精神”常在告诫新一代年轻人,艰苦奋斗的火炬应该代代相传,顽强拼搏的火把不能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