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是党的性质和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也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蕴藏着亲民、为民、爱民、忧民的强大精神力量。认真学习沂蒙精神,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汲取精神的原动力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终极价值追求。毛泽东曾经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内容,其背后是党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的初心。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沂蒙大地上,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保家卫国,不顾抛妻别子之危,奋不顾身投入革命洪流中。在共产党人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沂蒙群众纷纷组织起来、行动起来。人民群众用小米供养革命,红嫂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沂蒙母亲倾情呵护革命后代。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的信念和忠诚、“无私奉献”的大爱和情怀正是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那种亲民、爱民、为民、护民的价值取向和革命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的特质高度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深刻揭示了党同群众同心同向、血肉相连的关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回答了人民群众为什么坚定跟着共产党走、党为什么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历史拷问。新形势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解决好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等问题,需要从沂蒙精神中汲取精神上的永恒原动力。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汲取智慧和力量

  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沂蒙精神反映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不断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的结果。1942年,刘少奇在沂蒙根据地作了《关于群众问题》的报告明确指出:“群众是共产党的母亲,党是群众的儿子。”沂蒙精神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价值取向和深入人民群众中做艰苦细致工作的决心,极大地影响了几代沂蒙人的政治认知、政治信念和政治情感,增强了人民群众相信党、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先进政治信念的力量,使战争年代千万沂蒙儿女以顽强意志克服了战争和饥饿,以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以“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彻底决心与党同心同德。新时代,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克服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需要从沂蒙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研究把握新时代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善于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在向群众学习中拓展视野、丰富经验,在倾听群众呼声中检视自己,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坚持自力更生、开拓奋进的创业精神,汲取强大的感召力

  自力更生、开拓奋进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沂蒙精神的显著特征。面对艰难困苦,人们往往需要一种信念或精神去唤起斗志、激发热情。沂蒙山区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最艰苦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道靠着艰苦创业精神,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同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向贫困宣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山治水,改造自然,极大改善了沂蒙老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将艰苦创业寓于改革开放之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极大地改变了沂蒙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1996年在全国18个重点连片扶贫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创造出令人称赞的奇迹,谱写了艰苦创业、后来居上的光辉篇章。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沂蒙人民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沂蒙精神蕴含着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仍有很多新的“大青山”要突围、很多“孟良崮”要征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时代,进行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伟大斗争仍需要从沂蒙精神中汲取自力更生、开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今天我们学习弘扬沂蒙精神,就要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发扬革命精神,坚守初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沂蒙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7ALJJ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赵长芬,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稿件原载于2019年11月24日《大众日报》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