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于公元1406年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设计者为蒯祥(字廷瑞,苏州人)。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建成。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顺天府为京师。

明清两代,均以紫禁城为皇宫。明朝时,乾清宫是皇帝的主要寝宫,也是主要政治活动场所。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曾有14位皇帝在此居住。清朝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也将乾清宫作为居住和处理朝政的主要场地。但从雍正帝开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位皇帝都在养心殿居住和处理朝政。

紫禁城建成后,几百年间,一些宫殿多次失火或放火被焚,遂又重建改建。

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980座,共计8707间(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而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封建王朝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1911年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退位。按照《清室优待条件》,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故宫博物院,并对外开放。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

故宫博物院成立时,制定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章程》。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博物馆的法律,后来又颁布了《中华民国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

1933年,故宫博物院为保护文物安全,不致遭战火毁灭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决定将文物南迁避敌,并在南京建立文物库房,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从1933年2月至5月,先后检选出文物、图书、档案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随后又辗转多地,直到抗战胜利后返回南京。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京后,接管了故宫。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同时整理出大量的文物。

故宫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中国全国文物总数的1/6。故宫博物院在1949年以后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截至2011年,文物总数达到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2003年,故宫博物院提出故宫学的概念。故宫学主要研究紫禁城宫殿建筑群、文物典藏、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六个方面。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当局将一大批文物运往台湾。1962年开始建造台北故宫博物院,1965年夏落成。台北故宫博物院坐落于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其商周青铜器,历代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长期以来,故宫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一直对公众开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故宫的开放范围不断扩大,保护和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作为中国历史的一张名片,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摘编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识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