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1922年,孙中山正充满信心地准备新一轮北伐,依靠的力量是他培养起来的陈炯明。然而陈炯明从内心反对北伐,因此指使部下在广州发动叛乱,炮轰孙中山的住地。孙中山在广州附近白鹅潭的永丰舰(后来的中山舰)上同叛军对峙50余天,最后黯然回到上海。

经历了陈炯明叛变与事业受挫,孙中山急需外力相助。中国共产党作为五四运动之后成长起来的一支新生政治力量,其蓬勃向上的活力是国民党所缺乏的。于是,孙中山开始积极同共产党人建立联系。

而在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因此,中国共产党决定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

接受合作的唯一形式

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党的二大曾提出两种设想:一种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各自单独存在,实行平等的“党外合作”。另一种是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后一种方式由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倡议,并得到共产国际赞同。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办法作出正式决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