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80年代,我国核潜艇在进行危险极限深潜试验时,黄旭华要求他和参试人员一起随船深潜。身为总设计师,他并不需要亲自参与深潜,在世界各地也没有这样的先例。但是他的态度非常坚定,“我会和你们一起深潜。”为何核潜艇总设计师要主动带头参加试验?亲自参与,有助于摸清设计的优劣,随机应变处理难题。而且,带头是无声的号召,是最有力的动员。总师加入深潜团队,减轻了学员的紧张情绪,凝聚了整个团队的信心和斗志。
2021-08-11 10:11 -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2021-06-16 15:04 -
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历史——热血铸就长征精神
1934年冬,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红军浴血奋战。这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也是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湘江战役。2018年11月,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做好湘江战役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
2021-06-02 15:43 -
继续发扬拼搏奉献、严谨求实的科学家精神
14亿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风险,必须要有一支靠得住打得赢的科研大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的科研英雄团体,显示出攻关克难的业务能力、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科技工作者是阻击疫情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他们的宝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2021-03-05 09:00科技日报 -
让科学家精神光耀时代 让科技创造新的价值
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中国科协23日向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再次发出《让科学家精神光耀时代,让科技创造新的价值》倡议书。
2021-03-05 09:00科技日报 -
中国抗击疫情彰显伟大民族精神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呼唤、锤炼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021-03-02 09:00中国社会科学报 -
沧海横流,愈加彰显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饱经磨难,“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历史上的中国曾经历无数次的灾难打击,但这些磨难都未能折服中华民族,而是使得民族精神得到锻炼,使得中华民族愈加自强不息,数千年绵延不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021-03-02 09:00求是网 -
战“疫”诠释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把战“疫”中凝结的中华民族精神与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时代精神教育等有机融合,调动起战无不胜的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意义深远。
2021-03-02 09:00中国教育报 -
危难磨砺民族精神 大考彰显中国力量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这是当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烈的地震。光阴荏苒,转瞬已过去十年,回首玉树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过程,作为亲历者难忘在玉树的日日夜夜。玉树地震与这些年来我国经历的许多风险挑战一样,对我们国家,对每一个公民都是一次大考。玉树抗震救灾的胜利及其蕴含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1-03-02 09:00光明日报 -
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抗疫力量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2021-03-02 09:00中国纪检监察报 -
同心战“疫” 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携手抗击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2021-03-02 09:00新华日报 -
在大战大考中锤炼伟大民族精神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一个道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经磨难、不畏磨难,依靠亿万人民砥砺伟大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激励亿万人民无惧磨难、排除万难。
2021-03-02 09:00解放日报 -
用伟大的民族精神筑起抗疫“钢铁长城”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一个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内在动力。古人云:“多难兴邦”,纵观五千年发展史,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生与死的严酷考验,但中华民族却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归根结底在于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中华民族更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勠力同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为抗击疫情、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用伟大爱国精神作内核。“国之危难,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是我们抗击疫情的最硬核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谈到:“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广大党员同志更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勇敢肩负起历史与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带着拳拳爱国心、铮铮报国情、殷殷强国志,冲锋到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社区楼栋等抗击疫情最前线,“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用爱国主义精神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构筑起最硬核的精神力量。 用伟大团结精神聚力量。“人心齐,泰山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这场疫情防控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方面的战争,而是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全面出击的总体战。这场疫情防控总体战需要每一位党员同志将伟大的团结精神作为自觉的价值选择和责任担当,积极主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依靠群众、团结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伟大团结精神为抗疫防控总体战凝聚起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用伟大奋斗精神强支撑。“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奋战在防疫一线者是新时代的英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白衣天使”们以“白衣战士”的姿态冲上前线,做“最美逆行者”,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为国家为人民筑起最值得信赖的第一道防线。需要党员干部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坚定担当者”姿态坚守在基层每一个防疫岗位上,为国家为人民筑起最全面的防控网。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做最有力的支持者,服从大局、听从号令、严守纪律,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火墙”。“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让我们用伟大奋斗精神筑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精神支撑,自强不息,凝聚智慧,从容应战。 用伟大创造精神增动力。“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越是艰难困苦和重大斗争的时候,越是能够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面对重大突发疫情,中国共产党呈现出的超强整合能力、广泛动员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令世界惊叹。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总体部署下,全国上下一盘棋,各方资源迅速聚齐,同心协力执行中央命令,集中力量应对疫情重大挑战。各级地方政府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保障医疗防护物资供应,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同时积极加强各类各项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确保全国各地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物资供应“稳定平衡”。让我们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用伟大创造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增强战“疫”动力。 用伟大梦想精神筑根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毛主席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在中华民族面临疫情考验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同志只有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爱国精神才有实践方位,伟大奋斗精神才有目标取向,伟大团结精神才有价值支撑,伟大创造精神才有前行航标,14亿中华儿女才能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勠力同心,自强不息,团结一致战胜疫情。 “大难见真情,多难必兴邦。”中华民族正是在一次又一次危难中铸就了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的坚强性格和民族气概。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全体党员同志,让我们更加紧密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用伟大爱国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创造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凝聚起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筑牢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执笔:马喜梅 )
2021-03-02 09:00云南学习平台 -
再现伟大的民族精神
八十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对师生曾发过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习近平总书记对此给予充分肯定,指出爱国三问“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在全国人民奋战抗击疫情阻击战的今天,这三问像是穿越时空隧道、言犹在耳,已成为今日之问,令人深思、催人奋进。在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我们党正带领全国人民用实际行动回答着爱国三问,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
2021-03-02 09:00人民网 -
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连日来,面对蔓延肆虐的病毒疫情,无数战斗在一线的防控斗士选择在重大关头的向死而生,体现在价值观上就是不畏艰难、英勇奋斗、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
2021-03-02 09:00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