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伟大的民族精神筑起抗疫“钢铁长城”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一个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内在动力。古人云:“多难兴邦”,纵观五千年发展史,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生与死的严酷考验,但中华民族却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归根结底在于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中华民族更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勠力同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为抗击疫情、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用伟大爱国精神作内核。“国之危难,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是我们抗击疫情的最硬核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谈到:“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广大党员同志更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勇敢肩负起历史与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带着拳拳爱国心、铮铮报国情、殷殷强国志,冲锋到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社区楼栋等抗击疫情最前线,“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用爱国主义精神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构筑起最硬核的精神力量。 用伟大团结精神聚力量。“人心齐,泰山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这场疫情防控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方面的战争,而是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全面出击的总体战。这场疫情防控总体战需要每一位党员同志将伟大的团结精神作为自觉的价值选择和责任担当,积极主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依靠群众、团结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伟大团结精神为抗疫防控总体战凝聚起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用伟大奋斗精神强支撑。“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奋战在防疫一线者是新时代的英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白衣天使”们以“白衣战士”的姿态冲上前线,做“最美逆行者”,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为国家为人民筑起最值得信赖的第一道防线。需要党员干部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坚定担当者”姿态坚守在基层每一个防疫岗位上,为国家为人民筑起最全面的防控网。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做最有力的支持者,服从大局、听从号令、严守纪律,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火墙”。“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让我们用伟大奋斗精神筑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精神支撑,自强不息,凝聚智慧,从容应战。 用伟大创造精神增动力。“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越是艰难困苦和重大斗争的时候,越是能够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面对重大突发疫情,中国共产党呈现出的超强整合能力、广泛动员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令世界惊叹。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总体部署下,全国上下一盘棋,各方资源迅速聚齐,同心协力执行中央命令,集中力量应对疫情重大挑战。各级地方政府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保障医疗防护物资供应,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同时积极加强各类各项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确保全国各地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物资供应“稳定平衡”。让我们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用伟大创造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增强战“疫”动力。 用伟大梦想精神筑根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毛主席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在中华民族面临疫情考验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同志只有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爱国精神才有实践方位,伟大奋斗精神才有目标取向,伟大团结精神才有价值支撑,伟大创造精神才有前行航标,14亿中华儿女才能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勠力同心,自强不息,团结一致战胜疫情。 “大难见真情,多难必兴邦。”中华民族正是在一次又一次危难中铸就了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的坚强性格和民族气概。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全体党员同志,让我们更加紧密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用伟大爱国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创造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凝聚起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筑牢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执笔:马喜梅 )
2021-03-02 09:00云南学习平台 -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全文如下:
2021-01-30 09:00互联网 -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1日晚7时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4K频道,中国国际电视台各外语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人民网、新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所属网站、新媒体平台将准时播出。 又讯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将于31日晚7时准时播出。
2021-01-30 09:00互联网 -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生动展示了伟大抗疫精神。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向所有不幸感染的病患者表示慰问!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
2021-01-20 09:00互联网 -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1日晚7时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4K频道,中国国际电视台各外语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人民网、新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所
2021-01-21 09:00互联网 -
西迁精神跨越时空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亲切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重提轰轰烈烈的“西迁”壮举,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2021-01-14 09:00中国纪检监察报 -
把“西迁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把家国情怀融入大学血液中
1955年初,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同时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现状,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扎根古都西安,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建设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在交大西迁的洪流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筑成了“西迁精神”的丰碑。图为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2021-01-14 09:00解放日报 -
“西迁精神”的由来与内涵
63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国家建设、为西部的文教事业奉献出青春年华。
2021-01-14 09:00互联网 -
“西迁精神":奉献青春为家国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曾提到“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这个群体。62年前,他们响应国家在大西北部署一所高水平工业大学的号召,从上海将交通大学的主体搬迁到西安。几十年献身大西北建设,他们凝铸起“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用奋斗写就“奉献青春为家国”的感人故事。
2021-01-14 09:00互联网 -
西迁精神永放光芒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1-01-14 00:00互联网 -
西迁精神跨越时空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亲切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重提轰轰烈烈的“西迁”壮举,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2021-01-14 09:00中国纪检监察报 -
把“西迁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把家国情怀融入大学血液中
1955年初,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同时改变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现状,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扎根古都西安,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建设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在交大西迁的洪流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筑成了“西迁精神”的丰碑。图为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 “西迁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 上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 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培养更多一流人才。习近平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当见到总书记在交大西迁博物馆的镜头,听到总书记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的话语,年届古稀的上海交通大学河湖环境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孔海南教授感慨万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15年前,交大洱海研究团队接受了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任务奔赴西部;15年后,上海交大大理洱海研究院在疫情期间也坚守当地,监测船每周收集一次水上数据,为打赢环保攻坚战贡献力量。 交大西迁从东海之滨出发。60多年前,党中央决定把新中国最好大学之一的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师生们打起背包就出发,作别黄浦江、扎根渭水河,舍小家、顾大家、爱国家。时任交大党委书记、校长彭康带领近万名师生历时4年圆满完成任务,学校分设两地,各自独立建校。如今,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同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一个雄踞祖国东南,一个屹立祖国西北,成为共和国一对同根生的孪生骄子。 新老交大人流着“西迁基因”的血。2017年,总书记回信致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2018年,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又为历经西迁的老教授们点赞。4月22日,总书记在西安考察调研,“大力弘扬‘西迁精神’”的勉励同样极大鼓舞了上海交大师生,正如校党委书记杨振斌所说,“交大就是一所把家国情怀融入血液的大学”。 天涯海角 源流不断 交通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中创办最早的高校之一,其肇始于民族危难之际于1896年在沪创办的南洋公学。“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这是交大创始人在办校一开始就定下的办学宗旨。124年来,十几代交大教师牢记“储才兴邦”的初心、数以十万计的交大学子铭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既在民族濒临存亡的严峻历史关头不惧牺牲、勇于献身,也在国家走向强盛的关键创业时候艰苦奋斗、前赴后继做出杰出贡献。上海交大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杰表示,这种交大创校至今留下来的以开拓奋斗来报国的基因和情怀,经过以西迁精神为代表一代代人的历史传承,将越来越深地融入每个交大人身上。 受教育部委派,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洁去年起挂职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一年来他积极推进东部高校人才培养优势对西部高校辐射,修订兰州理工大学2021版本科生培养计划,科学制定面向西部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我深深感到西部教育振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大力弘扬西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西部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应有贡献。” 在海南崖州湾,交大人也正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上海交大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鲁佳宝表示,“我们正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加快建设研究院,规划海上试验场,面向南海开展深海领域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提升国家海洋科技实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作贡献。” 代代接力 血脉相传 作为当年留在上海办的“船系”师生,上海交大“造船人”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总书记向团队元老谭家华教授颁发了科技奖励证书。作为特等奖得主之一、谭老嫡传弟子之一,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何炎平表示,“我求学于交大、工作于交大,深受校训熏陶,至今仍然时常得到交大老教授们的殷殷教诲,在当前的历史机遇下,将秉承‘听党指挥跟党走,将自己的命运深深融入民族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的交大赤诚传统,尽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竭力攻坚克难、勇于创新。” 从西部到东部,再回到西部,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16级博士生甫祺娜依·尤力瓦斯表示,作为一名从小生长在祖国西部的维吾尔族女生,她深信“知识改变命运”,也知道教育在偏远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记得当初选择读博是为了实现自己想当一名大学老师的梦想,不远的将来我将面临择业,愿我能拥有足够的能力为家乡高等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报答国家和大学培育之恩。” 上海交大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生林云鹏,去年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在西安兄弟院校举办的“爱国奋斗”精神研讨会。他表示,在交大校园,西迁故事接续传唱,苦干实干蔚然成风。“爱国奋斗,就是西迁精神在今天闪现的时代价值,它不仅是老一辈西迁人的躬耕实践,更应成为我们西迁新传人孜孜以求的光荣梦想。”
2021-01-14 09:00解放日报 -
“西迁精神”的由来与内涵
63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扎根古都西安,为国家建设、为西部的文教事业奉献出青春年华。
2021-01-14 09:00互联网 -
“西迁精神":奉献青春为家国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曾提到“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这个群体。62年前,他们响应国家在大西北部署一所高水平工业大学的号召,从上海将交通大学的主体搬迁到西安。几十年献身大西北建设,他们凝铸起“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用奋斗写就“奉献青春为家国”的感人故事。
2021-01-14 09:00互联网 -
西迁精神永放光芒
2017年11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对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也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2021-01-14 09:00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