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诠释共产党人应有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学史力行,行之贵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立足各自岗位实际,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切实做到信念强、干劲足、律己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
2021-09-09 09:46 -
“红船精神”永流传,助力奋战新征程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2021-08-11 09:43 -
新疆:聚焦工作总目标持续用力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示范
2016年以来,新疆自治区党员教育中心坚持聚焦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每年按照全区党员教育培训示范班计划,会同地州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单位举办了17期全区示范培训班,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业务骨干3478名。
2021-06-21 16:01 -
弘扬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中央宣传部6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政围绕“弘扬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主题介绍有关情况。
2021-06-18 15:36 -
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党的红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用好党的红色资源,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2021-06-09 17:23 -
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历史——热血铸就长征精神
1934年冬,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红军浴血奋战。这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也是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湘江战役。2018年11月,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做好湘江战役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
2021-06-02 15:43 -
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沂蒙精神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走在蒙山沂水间,脑海中总会响起那些熟悉的旋律。这片土地上,有讲不完、写不尽的壮阔景象和动人故事。
2021-06-02 15:36 -
西柏坡红色教育干部培训方案
当时,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曾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指挥过惊天动地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了整个中国,因而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村寨命运”的美誉。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是我国革命圣地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是 AAAAA级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2021-03-16 05:43 -
韶山红色教育干部培训方案
韶山红色教育,韶山是一片红色之地,它以自己的灵秀风姿哺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它也因毛泽东而闻名世界。韶山红色教育,受湖湘文化影响,受毛泽东鼓舞,韶山人民浴血奋斗,奋发向上,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这一伟大的革命精神——韶山红色精神。
2021-03-16 05:41 -
干训网——全国党政干部培训、红色教育培训门户网站
干训网是与国内党校、行政学院、干校和知名高校联合开展干部培训服务的组织。干训网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可针对不同对象定制专项培训方案,培训方式采取课堂专题教学与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形式,致力于为各单位提供优质的培训体验
2021-03-15 05:30 -
把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特质内涵
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离不开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深刻理解这个新的重要论断,准确把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特质内涵,需要采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找准关键词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发扬光大。
2021-03-04 09:00经济日报 -
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更远
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伟大的变革,必然孕育伟大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40年来,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即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1-03-04 09:00光明日报 -
为什么要提出改革开放精神?
观点提示:改革开放精神的提出,使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丰富的精神财富得到了更加集中和概括性的表达。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中的传承弘扬和丰富发展,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021-03-04 09:00互联网 -
东北抗联精神带来的启示
从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到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从20世纪30年代初抚顺清原抗日武装——“血盟救国军”的义愤呐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国人民的同声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始终是一个强烈的时代符号、文化符号、记忆符号,并时时提醒着人们要牢记中华民族的历史,团结一致,不屈不挠,奋发努力,无畏前行。今天,《义勇军进行曲》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义勇军进行曲》曲调激昂、铿锵有力,歌词雄壮、振聋发聩。之所以将其确定为国歌,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被选为盟军凯旋的曲目,就是因其比中国任何歌曲都更加刻录历史、更加激发斗志、更加呼唤使命。作为代表中国人民最强音的战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强敌入侵、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诞生于东北抗日义勇军及东北抗日联军不朽的精神形成之际。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东北抗日义勇军和其后的东北抗日联军,就不会有《义勇军进行曲》,当然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国歌。 长达14年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及东北抗日联军奋斗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中最英勇悲壮、最可歌可泣的一段历史。东北抗联精神,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在饥寒交迫、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所铸就的一种民族精神,其中,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东北抗联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样,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追忆初心、牢记历史,担当使命、奋发图强。 重温东北抗联历史,感受东北抗联精神,清晰的历史逻辑跃然于脑海,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一个人一定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要有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在强敌入侵、山河破碎的危急关头,是做贪生怕死的亡国奴,还是做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民族英雄?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面对的选项。在这个选项面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唯有对祖国赤胆忠心,坚信人民必胜、反法西斯正义战争必胜的有识之士,才能挺起民族的脊梁。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抗联将士之所以能在饥寒交迫、孤军奋战、弹尽粮绝的极端环境下不言败、不放弃、不投降,就是因为在这些抗联将士身上始终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描述当时的生存状态时,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白雪铺满大地,山中雪积及尺,抗日救国战士,犹着单衣水鞋,日夜出没于寇贼倭奴之封锁线,其困苦颇甚。”如果没有强大的信仰信念信心作支撑,任何组织和个人恐怕都难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而抗联将士还能在这种挑战生存极限的情况下顽强坚持那么多年,这种壮举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一个民族一定要有民族精神 有自强不息的目标追求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古往今来,落后和愚昧往往相伴而生,贫困落后、愚昧羸弱必然得不到尊重,在难以确立尊严的情况下,反而常常会为受欺侮创造条件。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发动侵华战争正说明了这一点。历史是一面镜子,要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民族尊严,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尊自强的精神支撑,是维系国家独立、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力量保障。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丧失锐意进取的民族品格,缺少众志成城的民族合力,就会遭人蔑视、任人宰割,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确立自己应有的地位。 一个国家一定要形成合力 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是战斗力形成的条件,是战胜敌人和各种困难的前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内部分崩离析、一盘散沙,则外敌就有乘虚而入的机会,国防就可能形同虚设,军队就可能不堪一击。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明示我们,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强大,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有可能将不同阶层的民众团结、组织起来,凝聚成一个整体,面对外敌入侵,才有可能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形成排山倒海之势,迸发出众志成城的能量。历史反复证明,能够成为这个领导核心的一定是一个有领导能力、有崇高威望、有使命担当和强大感召力的政党。东北抗联队伍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并领导的抗日队伍,这支队伍中党员占到20%至30%的比例,多时甚至达到40%至50%。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东北抗联队伍才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看到抗战胜利的曙光,才有坚持抗战的勇气与动力,才能形成誓与山河同在、宁死不做亡国奴的钢铁意志。 一个政党一定要有明确的纲领 始终坚守初心与使命 政党,是一个政治组织,在确立和实现执政目标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政党都要有明确的纲领。党的纲领是其政治主张的集中反映,是政党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确立的行动方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从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到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无论是在漫长的黑暗中摸索,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中华民族处在最危险的时候,还是东方雄狮在觉醒中日益强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不曾改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决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从最广大的人民利益出发,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进而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也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以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取得胜利,并在一次次斗争胜利中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系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辽宁大学博士生导师)
2021-03-03 09:00辽宁日报 -
推进乡村振兴有何上策良策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2021-03-02 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