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刻把握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回顾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强调“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回顾长征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入研究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2020-12-20 09:00光明日报 -
弘扬长征精神 继往开来再出发
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察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原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从于都河畔出发,当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在回顾长征历史、研究长征精神的同时,我们该如何抓住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机遇,传承长征精神,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奋发图强,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往开来再出发,不断开创国家发展的新未来?就此话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2020-12-20 09:00中国社会科学报 -
红船精神: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发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2020-12-20 09:00人民论坛网 -
成都大学获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教育后勤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
12月12日,第七届中国教育后勤互联网大会颁奖典礼在海南召开。我校获“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教育后勤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后勤职工唐勇获“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教育后勤信息化建设优秀个人”。
2021-01-14 00:00 -
成都大学入选2020全国学校物业管理50强单位
12月26日,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官方网站发布“2020全国学校物业管理50强单位排名”专家评审结果。我校成功入选2020全国学校物业管理机构50强。
2021-01-14 00:00 -
西南大学19项成果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按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和申报通知要求,西南大学对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进行精心组织和深入论证。在全校科研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教育部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奖励委员会审议通过和批准,最终获得以上优异成绩。
2021-01-13 00:00 -
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发挥法学研究“国家队”优势获中国法学会表扬
12月28日中国法学会发布《关于表扬2020年度优秀法治研究基地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包含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在内的三家2020年度优秀法治研究基地进行了表扬。
2021-01-13 00:00 -
国务院教育督导办:严查中小学教师到培训机构兼职
中国教育报北京12月30日讯 记者12月30日从教育部网站获悉,针对近期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出现针对初、高中在校生开展全日制培训,在职教师到培训机构兼职等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报,进一步强化警示作用,推动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2020-12-31 00:00新华视点微博 -
深刻感悟和大力弘扬抗疫斗争中的新时代中国精神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疫情发生以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面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20-12-20 09:00中国社会科学报 -
用中国精神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集中精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科学部署下,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顽强斗争,充分发扬伟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0-12-20 09:00求是网 -
抗疫大考生动诠释时代精神
面对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一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场大战、大考究竟带来哪些时代启示?
2020-03-31 09:00解放日报 -
沂蒙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沂蒙精神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丰富于改革开放时期,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沂蒙山区浴血奋战12年,带领沂蒙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过程中缔造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的形成和中国共产党对沂蒙人民守初心担使命的过程是相伴而生的同一个过程,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沂蒙山区守初心担使命的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具体呈现。 一、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贯穿于党在沂蒙山区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中,关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和深化的相关理论比较明显、比较权威的理论是党章的规定。在党章中,从党的七大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到八大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再到十二大更加具体地表述了党的宗旨都一以贯之。此后,党的初心和使命不仅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上予以确认,而且始终贯穿在我们的党建全部理论中,成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初心和使命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先进性,对初心和使命的践行是党之所以能够在沂蒙山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实践层面上,党对初心和使命的践行始于1938年党中央“派兵去山东”。此后,共产党八路军在长达12年里自始至终实践的就是为沂蒙人民求解放谋幸福这一初心和使命。以沂蒙山为中心的山东革命根据地相继出台的《山东省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各级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人权保障条例》等条例构建了党的为人民靠人民的制度文化基础,对贪污公款的费南县政府二科仓库主任和秘书处军用代办股长审理后判处死刑,这均是用实际行动真正捍卫人民利益的现实写照。 二、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体现在党在创造沂蒙精神的核心领导作用中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双重主体共同创造的产物。丰厚的文化积淀和长期的人文浸染造就了沂蒙人民尚道义、重气节、朴实善良、忠勇正直、敢于斗争、敢为人先和永不服输的优秀品质,孕育了沂蒙精神催生的最为原始的素材。但是,如果没有先进文化的引导、改造甚至基因重组或文化重构,再优秀的地域性文化或精神既不可能自发地改造成先进文化,更不可能升华为革命精神。尽管以王尽美、李清漪、李清潍、刘晓浦、刘一梦、刘鸣銮、刘之言等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员和有志青年早已开始播撒马克思主义火种和建立早期党组织,为先进革命文化的催生奠定了一定思想和组织基础。从本质上来看,沂蒙精神的真正萌芽起始于中国共产党进驻沂蒙山区,沂蒙精神的逐步形成有赖于党的领导和精心培育。事实上,不同历史时期沂蒙精神的丰富和升华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从进驻沂蒙山开始,中国共产党就一直是沂蒙人民的主心骨,共产党领导沂蒙人民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缔造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沂蒙人民的选择。沂蒙精神从一开始就是“姓党”的,是共产党文化创造的结晶,是党的文化和精神实现了沂蒙文化的基因再造与文化重组。党的核心领导和党的初心与使命是沂蒙精神最鲜明的特征,而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践行成为沂蒙精神不断成熟和升华的根本动力。 三、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呈现在沂蒙精神基本内涵的价值意蕴中 与时俱进是沂蒙精神的理论品质,其具体内涵随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地被注入新的时代元素。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重点,但勇于守初心担使命是其恒定的底色。沂蒙精神是坚持党的初心与使命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的特质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也深刻揭示了党群之间最根本的血肉联系。沂蒙红色的热土之所以铸就“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为沂蒙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和始终践行群众路线。无论寻觅八百里沂蒙留下的将帅足迹,还是重温乡野村落党群亲如一家的家长里短故事,为人民靠人民永远都是主题。新中国成立后,“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厉家寨精神、“龙顶山龙虎斗地,九间棚九龙擎天”的九间棚精神、“没有跑不了的路,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干不成的事”的兰田商城精神彰显的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靠人民的呈现和使命。新时期,王传喜、寻明胜、张玉兰、王永涛、赵志全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在不同的岗位上诠释的依然是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可以说,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沂蒙精神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呈现有着不一样的精彩,但为人民靠人民的鲜红底色一直亮丽。正是中国共产党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和践行,才有了不断熔铸“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关系的现实基础,沂蒙精神也因其这一特质而愈发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无论就其初衷还是最终达成的目的和效果而言,都是高度契合的同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沂蒙精神是最好的载体和动力之源,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就是在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永远在路上。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沂蒙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7ALJJ13]、沂蒙精神研究专项重点项目《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论述研究》[项目编号:(18LDYMZ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孙海英,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2020-12-20 09:00大众日报 -
延安精神与人民民主政治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正是延安精神培育出“三三制”的民主政治,孕育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2020-12-20 09:00中国社会科学报 -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形成与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2020-12-20 09:00光明日报 -
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井冈山精神是滋养初心的“营养剂”。我们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认真学党史、学新中国史,始终怀揣初心和使命,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0-12-20 09:00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