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作出这样的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依据。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
2021-01-13 00:00学习强国 -
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第六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在西南大学召开
近日,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第六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在西南大学召开。副校长王进军和学会名誉理事长赵志模、以及28位常务理事参加会议。会议由理事长刘怀教授主持。
2021-01-13 00:00 -
河北石家庄:党员干部下沉社区防控一线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河北石家庄市委市直工委积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社区防控一线,全力维护保障人民群众居家生活秩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在从严从实从快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中走在前、作表率。(石家庄市委市直工委供图)
2021-01-12 00:00石家庄日报 -
民法典宣讲团联合“金开名家讲坛”共庆民法典正式实施
为庆祝民法典正式实施,1月8日晚,西南政法大学民法典宣讲团联合金开名家讲坛倾力举办的“金开名家讲坛之迎接民法典时代特别篇”专题讲座在毓才楼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
2021-01-13 00:00 -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举办党员教育示范培训班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日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党校举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教育示范培训班。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审定了培训方案,并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110名党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2020-12-30 00:00互联网 -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大力弘扬中国精神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论述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强调要把中国精神作为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弘扬西迁精神、抗战精神、抗疫精神、特区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伟大精神,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精神谱系,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开辟光明美好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2020-12-20 00:00中国纪检监察 -
在抗击疫情中淬炼中国精神
中华民族具有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品格。在任何磨难面前,中国人民都不会畏惧退缩,而是能迸发出惊人的精神力量,负重前行,攻坚克难,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今年以来,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精神为抗击疫情注入强大动力,抗击疫情的斗争再一次淬炼中国精神。
2020-12-20 00:00人民日报 -
中国精神的新时代意蕴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中国精神生长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进步的历程中,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质和意志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阐释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这一科学论述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继承升华,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探索的实践总结,照亮了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道路。
2020-12-20 00:00新华日报 -
中国精神凝聚战疫的中国力量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让世界再次见证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磅礴伟力。
2020-12-20 09:00南方杂志 -
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伟大中国精神
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的伟大中国精神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动力,为抗击疫情坚定必胜信心、凝聚强大合力、注入持续动力。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续写了中国精神的崭新篇章。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大力弘扬伟大中国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姿态,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勠力前行。
2020-12-20 09:00人民日报 -
深刻感悟和大力弘扬抗疫斗争中的新时代中国精神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疫情发生以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面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20-12-20 09:00中国社会科学报 -
中国精神激励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回首七十年,我们为中国人民创造的不朽伟业而自豪,更为建设、改革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中国精神而感动。
2020-12-20 09:00经济日报 -
在新时代赓续伟大中国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华民族能够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孕育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之中的伟大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当代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为内核,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本内容为主体,生发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推动形成了绵延几千年并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引领推动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塑造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在新时代赓续伟大中国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继续弘扬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爱国主义精神 推进新时代的伟大事业,需要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内聚力。中国精神,是由56个民族共同培育、锻造和浇铸的,体现了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一个十几亿的人口大国,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内聚力,就会重演近代以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悲剧,而一旦万众一心地团结凝聚起来,便会形成无比强大、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从古到今,爱国主义精神都体现着这样一种伦理的属性,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患难与共,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没有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就没有今天的中华民族。新时代的中国力量,归根到底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因此,新时代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依靠、拥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继续弘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很强的破坏性。因此,持续深入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新时代的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永远保持浩然正气,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就能把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我们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继续弘扬奋发有为的改革开放精神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改革开放精神”概括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他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正是在这种精神状态之下,经过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必然迎来新的改革、更深层次的开放。 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其内因是穷而思变,主要解决做大蛋糕的问题,而进入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则是富而思进,主要解决分好蛋糕的问题,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是激励当代中国人民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精神动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既有综合国力的较量,更是长期发展理念和执政能力的较量,从根本意义上说,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较量。因此,新时代继续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共识和力量,勇闯深水区,打破体制和利益的藩篱,人人做改革的拥护者、实践者,使每个参与者都能公平公正地分享到改革成果,改革的质量就会越来越高,开放的大门就会越开越大,前进的步伐就会越来越快,发展的势头就会越来越好,中国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继续弘扬攻坚克难的协同创新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像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高速铁路、航空母舰、5G通信、互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等,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打造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今天,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越来越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因此,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继续弘扬攻坚克难的协同创新精神,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大力气、真功夫,凝心聚力合作公关才能取得突破,把挑战变成机遇,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瞄准世界前沿科技,抢占大国产业制高点,着力下好创新这步先行棋,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继续弘扬一如既往的艰苦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弘扬奋斗精神,提出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具体包含为“四个奋斗”,即接力奋斗、共同奋斗、顽强奋斗、艰苦奋斗。在“四个奋斗”中,艰苦奋斗居于突出地位。因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不畏艰难困苦的奋斗精神作为艰苦奋斗的内核已经上升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艰苦奋斗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是从艰苦奋斗中一步步走向未来,新时代须臾不可忘记艰苦奋斗精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美好生活、民族复兴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也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提倡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是去鼓励重新吃糠咽菜,更不是鼓励人们过劳而放弃应有的休闲,而是强调奋斗的过程中理应保持着这种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 继续弘扬海纳百川以我为主为世界谋大同精神 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更需要放眼世界,要有全球的视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讲信修睦、协和万邦、兼济天下的睦邻和谐精神,又有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精神和兼收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接纳吸收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的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期望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帮助其他国家和人民。当前,发展仍是解决人类面临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联。2015年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顺势而为,发扬海纳百川的精神,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实践,我们以广阔的胸怀博采众长,更加主动地吸取其他民族国家的精神智慧,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中国精神”就会逐渐进入国际视野,不仅会引起世界充分的关注,而且有可能成为人类经验的一部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一个崭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打上鲜明的中国印记,一个世界历史的新时代必将到来。 (作者:何玉芳,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研究》(19BKS107)的阶段性成果】
2020-12-20 09:00光明网 -
构筑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0-12-20 09:00互联网 -
精神之渠永不断流——红旗渠精神新时代传承录
新华社郑州9月14日电 今年7月,红旗渠全面建成通水50周年。50年前,这里万人空巷、欢庆渠成。50年后,这里依然渠水奔流、激励人心。人们更多是在寻找那股永不枯竭的精神之源。
2019-09-14 09:00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