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主要工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
2020-01-20 00:00学习强国 -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同庆五一节,共话中国梦,感到很高兴。刚才,9位劳模代表先后发言,讲述了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劳动、发挥才干的先进事迹,抒发了为祖国发展和人民幸福作贡献的人生理想,听后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
2021-01-20 07:06新华社 -
弘扬伟大劳模精神 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华社发
2020-12-24 09:00光明日报 -
让劳模精神在新时代成风化人
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
2020-11-26 09:00光明日报 -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2020-11-24 09:00人民日报 -
罗盛教鲜为人知的几封家书
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安南道成川郡,有一个村庄叫罗盛教村,有一条河流叫罗盛教河,有一座山叫罗盛教山。也许,当地的人们有一天会忘记,那个村庄曾经叫石田里,那条河流曾经叫泥栎河,那座山曾经叫佛体洞山,但他们一定不会忘记罗盛教。
2021-01-14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谈爱国主义教育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本文整理了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部分重要论述,一起来学习。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 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 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不论留学人员身在何处,都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在河南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时强调 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在河南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时强调 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2016年9月23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指出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2019-11-15 09:00党建网微平台 -
标题正在更新中
据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下午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2021-01-16 08:06新华社 -
汇聚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
“2019年,最难忘的是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为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同志褒扬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号召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续写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2020-01-21 09:00人民日报 -
汇聚网上正能量 唱响爱国主旋律
近来,伴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简称《纲要》)的印发,各地区各部门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展开相关部署,一场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接续铺开、再掀高潮。爱国主义如同旗帜,飘扬在历史进步的舞台上,挥舞在社会实践的浪潮中,始终是团结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内生力量,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日益进取的精神内核。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史。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阶段性内涵。《纲要》明确指出,要“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这是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浓厚氛围的重要部署。关注和回应网络空间下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问题,不仅是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题中之义,更是全面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应然之举。 其一,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当前,网络正在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全球性力量,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时代。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传播优势,发挥爱国主义精神的凝聚动员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网络空间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及时作出技术性调整,既要紧密对接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以技术变革为进路,坚持知国之理、爱国之情、报国之行相贯通,广泛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等,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也要积极改变传统逻辑,遵循技术的程序性思维和符号化表达,涵盖线上和线下两大话语体系,融合传统与现代两种传播模式,以全方位地彰显中国精神。 其二,打造爱国主义数字建设工程。确然,爱国主义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传承,有着稳定的文化模式和民族品格,如同血脉和基因自在自发地流动在个体生存和社会运行之中。但是,伴随技术和社会的变迁,网络信息社会的自由开放和虚拟隐蔽,在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同时,也离散着社会群体的心理认同,挑战并威胁着爱国主义的时代意义。网络空间爱国情怀的技术性生成,将伴随信息平台多元价值的碰撞和多样文化的冲突。正所谓“知之甚深,爱之愈切”,只有全面深入地接收庞杂繁多的信息流,才能客观而准确地获取第一手感性信息资源,进而科学分析信息符号背后的利益归属,以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为爱国认识的飞跃创造条件。为此,我们要时刻警醒网络空间多元价值的离散风险,积极占领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网络阵地,实施爱国主义数字建设工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与网络传播的有机结合,打造绿色、平衡、和谐、优序的网络精神文明。 其三,拓展爱国主义网络教育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新媒体时代的强势推进,携传统媒体时代传播效果之积威和传播内容之多元,实现了传播形式的现代转型。然而,在现代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其矛盾的复杂性和问题的特殊性时刻威胁着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也挑战着中国人民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为此,网络空间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积极创新传播载体手段,广泛运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充分开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新技术新产品,发挥好“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的教育作用,唯有此,才能生动活泼、优质高效地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网络时代,因由信息的高速流转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和互动,民众也因此获取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对世界展开全新的探索和解读。然而,我们始终相信,通过信息比较而获取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才是网络空间真正凝聚爱国力量的情感源泉。 其四,优化爱国主义网络育人生态。面对复杂多元的网络生态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必须正视技术变迁带来的社会转型,爱国主义的精神养成必须遵循网络社会的文化边界,既要自觉于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也要积极果敢地汲取世界文明之精华。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如何让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相协调,这是时代发起的追问。事实表明,网络信息技术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条件,为我们立足民族、面向世界搭建了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只有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依法依规进行综合治理,引导网民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言行,不断优化爱国主义网络育人生态,才能更广泛地汇聚正能量、传递真声音。网络空间既是我们探讨如何为爱国主义传统注入时代元素的话语空间,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与时俱进,保持民族特色,融入世界的实践场域。积极建构爱国主义逻辑的空间程序、全力遏制网络精神雾霾,不仅是营造网络良好生态的时代要求,更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01-17 09:00党建网 -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爱国,是人世间最自然、最朴素,也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精神财富。
2020-01-14 09:00光明日报 -
唱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屡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衰,外来势力冲不散,帝国主义打不垮,成为世界历史上唯一文明不曾中断的伟大民族。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千百年来爱国主义传统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中。在历史的诸多重要关口,在社会进步的漫漫征程上,我们都能看到爱国主义迸发的精神力量,是如何挺立起一个民族的脊梁,铸就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壮大着五千年中华薪火相传的文明血脉。今天我们弘扬爱国主义,就是要从历史的财富中寻找源头,从社会的进步中汲取力量,从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中获得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爱国之心来源于一个人的朴素情感,也离不开后天的教育养成。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才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让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力更加磅礴。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把握一个本质。爱国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只有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才能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我们理解爱国主义的历史基点,也是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依据。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紧扣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中,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形成一股力量。国家强盛,百姓幸福,这是爱国主义最为朴素的价值指向。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大潮,我们才能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做好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前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纷纷拍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表达了人们朴素的爱国热情。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成就,更是使无数中华儿女倍感自豪,全社会不断兴起爱国主义教育热潮。春风化雨,成风化人。这也说明,上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必修课,没有谁是旁听生。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注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把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要在亿万中华儿女中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激发最大正能量,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在亿万人民心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
2020-01-06 09:00党建网 -
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宗教界与全体中华儿女一道砥砺奋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2019-12-31 09:00人民日报 -
强化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2019-12-18 09:00红旗文稿 -
爱国,真诚践行是最好语言
编者按: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2019-12-17 09:00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