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
2006年初,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发表了题为《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署名文章,明确提出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这是对浙江人民在创造灿烂文明中孕育的精神品格的深刻总结,是对浙江人民赓续文脉、砥砺奋斗、开拓创新的真实写照。我们对浙江精神理解得越深刻,就越能感受到其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创造力。
2021-02-15 09:00光明日报 -
习近平在尼泊尔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10月11日,在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尼泊尔《廓尔喀日报》、《新兴尼泊尔报》和《坎蒂普尔日报》发表题为《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的署名文章。文章如下: 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应班达里总统邀请,我即将对友好邻邦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我第一次访问尼泊尔,但尼泊尔对我来说并不陌生。这里壮美秀丽的山川、独具特色的文化,令我心向往之。我多次会见访华的尼泊尔领导人,同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我期待着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同尼泊尔朋友畅叙友情,共话合作,规划两国关系发展新蓝图。 中尼山水相连,世代友好。1600多年前,中国高僧法显、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互访对方国家,合作翻译了流传至今的佛教经典。中国唐代时,尼泊尔尺尊公主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高僧玄奘到访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并留下珍贵文字记录。元代时,尼泊尔著名工艺家阿尼哥率工匠来华,主持修建了北京妙应寺白塔等宏伟建筑。这些友好佳话,激励着两国人民世世代代相知相亲、携手前行。 1955年中尼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始终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成为邻国间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 ——中尼是互尊互信的好朋友。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顺利划定了两国边界,使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成为连结两国的牢固纽带。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尼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泊尔领土从事反华活动。中方坚定支持尼泊尔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支持尼方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尼是互惠互利的好伙伴。尼泊尔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和发展合作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1亿美元,中国对尼泊尔投资超过3亿美元。尼方积极参加共建“一带一路”,双方正在建设和升级包括公路、口岸、机场、电站等在内的基础设施,一个跨越喜马拉雅的联通网络初现雏形,这不仅便利两国,也将造福地区。 ——中尼是互学互鉴的好邻居。中国在兰毗尼建设的中华寺,成为中尼宗教文化交流的标志。尼泊尔是南亚首个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目前每周有约60个航班往来两国之间,每年人员互访达30多万人次。两国已缔结11对友好城市。日益频繁的交往促进了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为两国各自发展进步提供了助力。 ——中尼是互帮互助的好兄弟。2008年中国汶川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尼泊尔政府和人民踊跃捐款捐物,支持中国抗震救灾。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迅速伸出援手,实施大规模救援行动,并支持尼泊尔灾后重建。这生动展现了中尼守望相助的兄弟之情。 当前,尼泊尔政府和人民正向着“繁荣尼泊尔、幸福尼泊尔人”的美好愿景砥砺前行,中国政府和人民也在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中尼两国人民梦想相通,命运相连。时代要求两国加强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我们要深化战略沟通。双方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擘画新时期中尼关系蓝图,推动两国关系再攀新高。要保持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坚定相互支持。要加强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交流分享,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我们要拓展务实合作。双方要积极推进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建设。中方支持中资企业赴尼泊尔投资兴业,重点加强贸易投资、灾后重建、能源、旅游四大领域合作。欢迎尼方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促进尼泊尔特色优势产品对华出口。中方将继续大力支持尼泊尔灾后重建,为尼泊尔民生改善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要扩大人文交流。双方要促进教育、青年、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支持两国航空企业开通更多直航,增加人员往来规模。中方支持尼方主办“2020尼泊尔旅游年”活动,鼓励更多中国公民赴尼泊尔旅游观光。中方将为尼泊尔优秀青年提供更多政府奖学金,培养更多尼方建设需要的人才。欢迎更多尼泊尔青年学生来华留学深造。 ——我们要加强安全合作。中方支持尼方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将同尼方开展执法培训合作。双方要加强边防联系,更有效打击跨境犯罪,确保两国人员安全和经贸往来顺利开展。还要继续加强两军互访、人员培训、装备技术等领域务实合作。 尼泊尔人民常说,“滴水也能装满缸”,中国人也讲“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只要两国继承和发扬友好传统,持之以恒扩大交流合作,就一定能把中尼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
2021-01-28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在希腊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11月10日,在对希腊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希腊《每日报》发表题为《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如下: 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很高兴应帕夫洛普洛斯总统邀请,对美丽的希腊进行国事访问。2014年我曾过境罗德岛,希腊古老厚重的文明、勤劳智慧的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将怀着对文明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再次踏上希腊这个美丽的国度,我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 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古希腊哲学和文学泰斗辈出的黄金时代,恰恰也是中国“百家争鸣”的思想迸发期。曾两次访问中国的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有一句名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古希腊“智者学派”萌发的人本主义思想同中国儒家坚持的“以民为本”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第欧根尼同中国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倡导类似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知的。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给遥远的中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丝之国”。16世纪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传入中国,成为中西科学交流的先导。古希腊戏剧家埃斯库罗斯塑造的普罗米修斯形象曾经激发中国革命志士仁人的昂扬斗志。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早就传入了中国。 伟大的古老文明更是相亲的。新中国成立后,是希腊船东率先冲破封锁,为中国送来宝贵物资和设备。当希腊面对经济和债务问题时,中国全心全意帮助希腊朋友渡过难关。2011年2月利比亚战火纷飞时,克里特岛的朋友们克服冬歇期的困难,重开酒店接待自利比亚撤离的数千名中国公民。希腊中国友好协会60年如一日坚持“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工作到老”,中国翻译家罗念生一家三代致力于希腊文学、戏剧的翻译和研究,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2年中希建交,特别是2006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坚持互尊互信,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坚定发展双边关系;坚持合作共赢,推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将比雷埃夫斯港打造为地中海第一大港;坚持交流互鉴,向全世界展示了伟大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中希关系发展彰显了文明古国在现代社会互利合作的勃勃生机。 中国和希腊都曾经历艰难困苦,但两国人民始终保持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当前,两国都处在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双边关系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我愿通过这次访问,同希腊领导人一道,共同描绘中希关系发展的新蓝图。 我们要全面提升中希关系战略水平,保持密切交往势头,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继续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做全面合作的战略伙伴。 我们要扎实提升各领域务实合作水平,以比雷埃夫斯港口项目为龙头,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扩大投资规模。中方愿进口更多希腊优质农产品,丰富中国消费者的选择,也希望希腊市场对中国企业和产品继续敞开大门,做互利共赢的伙伴。 我们要加紧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水平,充分利用希腊区位和海运能力优势,把握希腊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机遇,积极推进中欧陆海快线等务实合作,助力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发展,做中欧合作的典范。 我们要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办好雅典孔子学院和雅典中国文化中心,持续扩大两国人员交往,从两国悠久的文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滋养,做文明对话的表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亿万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中国也以自身的和平发展积极回应着世界如何发展的时代命题。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中希应该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展现文明古国的历史担当,共同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01-26 09:00互联网 -
旗帜引领铸警魂
近年来,自治区公安厅机关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不断推进党建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创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发扬传承红色革命基因、推进主题教育常
2020-01-20 00:00西藏日报 -
弘扬“红船精神” 脚踏实地加油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深情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史,强调我们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豪情满怀的宣示、语重心长的嘱托,鼓舞人们弘扬“红船精神”、脚踏实地加油干,激励着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0-12-20 09:00吉林日报 -
红船精神: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发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2020-12-20 09:00人民论坛网 -
彰显“红船精神”的时代意义
15年前,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阐述了“红船精神”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和革命精神之源。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深情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2020-12-20 09:00光明日报 -
学习·阐释|喻玲:秉持实事求是精神,不负奋楫笃行年华
“实事求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持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要求人们主动把握事物变化的法则,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的观点,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形成了实事求是的优良革命传统,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新形势下,更要秉持实事求是精神,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负奋楫笃行年华。
2020-09-25 10:36湖南大学 -
重庆市忠县“四考”创干部培训新局面
重庆市忠县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将“学会什么”和“学好没有”作为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四考”举措,斗真斗硬、考准考实,有效破解干部教育培训“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等问题。学规矩,坚持“考过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将培训效果最大化,重庆市忠县严格落实“1+2+N”日常考核体系。其中,“1”即一票否决制度,凡学员学习期间出现重大违纪事件,由施教机构责令其退学并通报全县。“2”即出勤率、作业任务完成率两个刚性指标,由培训班班主任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凡不及格学员进行补学。“N”即学员记录笔记、课堂发言、讨论交流等方面表现,由跟班人员分“优、良、中、差”评定。训后,由施教机构逐一形成日常考核综合报告并通报县委组织部和派员单位,倒逼学员养成良好学风。
2020-07-02 10:10百度新闻 -
世界海洋日,感受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信念”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这样道出他深深的海洋情结:“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历史方位,科学研判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形势,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海洋强国建设思想,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思想罗盘和行动指南。2020年6月8日,时逢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让我们共同领略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信念”。
2020-06-07 00:00人民网 -
我校召开新时代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标准交流与研讨会
5月2日,我校召开新时代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标准交流与研讨会,在深入推进“四三三”博士生培养博士改革的背景下,就我校新一轮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标准进行了交流和研讨。中科院院士、吕建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0-05-07 00:00南京大学 -
干训网分享;切实办好网上思政课
3月12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登了学校党委书记何秀超题为《切实办好网上思政课》的署名文章。
2020-03-12 00:00中央财经大学 -
干训网分享:同气连枝,珍重待春风——海外孔院、友华人士与北语心手相连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际教育管理处/孔子学院事业部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与海外孔子学院保持密切联系,形成及时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为疫情当下海外孔院的运行管理提供保障。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海外孔院迅速反应,制订了防控措施和办法,积极有效开展教学工作。与此同时,海外孔院还联合当地各界人士,共同支持国内疫情防控,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决心、信心与勇气。
2020-02-16 00:00北京语言大学 -
陈孝平
陈孝平,1953年6月出生,籍贯安徽阜南。1973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得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2020-01-06 10:17 -
青年毛泽东这样办“最有分量”报纸
《湘江评论》是毛泽东创办并亲自主编的第一份正式报纸,是五四时期以湖南学生联合会名义在长沙出版发行的一张四开四版小型报纸,每周发行一次。自1919年7月14日创刊号问世至8月被军阀张敬尧查封,共出版发行四号与临时增刊第一号。李大钊看到《湘江评
2019-12-17 14:13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