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为祖国献石油”
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左图为1960年4月10日,石油工业部机关党委作出了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王进喜积极响应会战党委的号召,带领职工学习“两论”。右图是1966年国庆期间,铁人王进喜应邀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作报告时,演员李光复请他在毛主席语录扉页上写下“五讲”留言签名。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供图
2021-02-20 09:00学习强国 -
铁人王进喜:用生命践行誓言
身穿皮袄,手握刹把,目光刚毅,巍然挺立——这是王进喜留给世界的一幅“铁汉写真”。
2021-02-20 09:00互联网 -
方永刚:用生命践行党的创新理论
据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2008年3月25日,“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方永刚在北京病逝。
2021-02-20 09:00互联网 -
方永刚:真情传播真理
要说,这并非名副其实的“‘近’距离”——3月13日上午,北京。海军大院的会议室刚刚消过毒,经历三次化疗、体质孱弱的方永刚,在医护人员陪护下来到这里,脱下厚厚的防寒服、帽子、口罩,在十米开外接受我们采访团的集体采访。军姿威武依旧,嗓门洪亮如昔,绰号“方大炮”的他一开始说话,只需两三分钟,“我就不是我了”。
2021-02-20 09:00互联网 -
论方永刚精神
伴随着涌动的春潮,方永刚的模范事迹在华夏大地广泛传诵,“方永刚现象”引发了人们普遍的关注与思考。
2021-02-20 09:00互联网 -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推进国防科技创新
今年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当年参与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加快航天强国建设提出殷切期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必须深入挖掘和传承蕴含其中的创新基因,持之以恒推进国防科技创新,以创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牢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指针 “两弹一星”伟大事业,在严峻形势下催生,在极端困难中上马,在艰辛探索中推进,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从审时度势、深谋立断,为“两弹一星”事业一锤定音,到成立“三人小组”、设立“中央专委”,从确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缩短战线、保证重点”指导方针,到提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工作方针,始终以“最高层”领导“最尖端”,推动战略决策在最短时间内变成现实。回顾历史,“两弹一星”伟大事业能够从无到有、横空出世,最根本的在于党中央以关键时刻关键决断的超凡智慧,立起了起步发展的魂、引领前进的纲、指路明向的灯。 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持正确发展方向。扭住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战略重要论述,充分认清创新的大趋势、大方向、大责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牢固立起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常抓不懈,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搞好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哲学维度、技术角度,审视把握国防科技发展趋势,树立世界眼光,紧扣时代脉搏,超前部署、体系规划,抢占先机、形成优势。掌握科学方法。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创新实践,把战略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起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统筹起来,确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增强国防科技创新的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 执着实现民族复兴这个伟大梦想 “两弹一星”伟大事业,是全国人民抱定为民族争气、为祖国争光必胜信念,把爱国之情转为报国之行的鸿篇巨制。“两弹一星”研制者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捆绑在一起,以国家为重、使命为重、事业为重,秉承“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的坚定信念,没有等价交换,没有讨价还价,全身心投入铸大国重器的壮阔征程,写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华章。回顾历史,爱国主义始终是“两弹一星”伟大事业最具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最具持久力的动力源泉、最具感召力的价值谱系。 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扛起长国人志气、振大国雄风的时代担当。以创新强固战略支撑。把国家利益摆在首要位置,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加快提升自主可控的创新发展能力、聚焦前沿的科学探索研究能力、有效可靠的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为中国梦提供坚实战略支撑。以创新赢得发展主动。深刻把握世界新军事变革大趋势,以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的忧患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努力推出先导性、颠覆性重大创新成果,抢占国防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以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坚持把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作为重中之重,采取“非对称”战略,在“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努力实现技术先人一步、能力高人一筹,把国家安全和发展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始终坚定独立自主这个必由之路 “两弹一星”伟大事业,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取得的骄人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先河,奠定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面对外部核垄断、核讹诈、核威胁,面对内部缺钱、缺人、缺技术,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不信邪、不怕鬼、不惧压、不畏难的民族骨气,变压力为动力,变气愤为发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硬是打出了“争气弹”、造出了“争气星”。回顾历史,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两弹一星”伟大事业创业之本、立业之根、发展之脉,永远不能变、不能丢。 推进国防科技创新,要始终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谋求军事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不指望依赖他人、不做技术附庸,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要树立自主创新的坚定信心。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同世界强手比的志气,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加大投入力度,加速赶超步伐,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要把握自主创新的时代机遇。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给自主创新带来的有利条件,牢牢把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给自主创新带来的广阔空间,集中力量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加快实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要强化自主创新的源头供给。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发持续推进,为推进自主创新蓄势强能。 充分发挥举国体制这个显著优势 “两弹一星”伟大事业是上下一条心、左右一股劲、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联合、大协作、大会战。党中央发挥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组织协作能力,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统一思想、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实现力量资源的最佳配置,变全局劣势为局部优势,打响了一场科研战线的淮海战役,协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回顾历史,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历史伟力,是支撑“两弹一星”伟大事业砥砺前行的最坚强保证,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最有力注脚。 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必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这个显著优势,有效凝聚智慧、聚合力量,攥成众志成城、决战决胜的铁拳。突破创新壁垒。着力加强国防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努力克服“创新孤岛”现象,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聚全国全军之力,呈万众创新之势,提升国防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加强创新协同。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让跨域互补成为常态,让协同攻关成为风尚。集聚创新优势。不仅要吹响冲锋号,也要吹响集合号,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把各领域最强的力量因素都积聚激发起来,打造国防科技创新的强力引擎。 大力培植导向激励这个良田沃土 “两弹一星”伟大事业是一部在重重艰难中创业前行、在昂扬状态中拼搏奉献的感人史诗。参与研制工作的每个人都为投身“两弹一星”伟大事业而感到无上光荣,都为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受到的亲切关怀而备受鼓舞,都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受到的包容鼓励而倍感温暖,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甘冒出生入死之险、甘受缺衣少食之苦,无怨无悔地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年华。回顾历史,在“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中迸发出的艰难困苦从容度、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激情动力,正是源自于大事业、大舞台的感召激励,源自于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源自于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推进国防科技创新,要充分激发创新创造的激情动力,让创新智慧充分迸发,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建立支撑创新的人才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让支撑创新的人才根系更加发达。打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积极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国防科技事业。涵养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培育和弘扬励志奋进、奔竞不息的“图强”精神,倡导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价值理念,传承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切实吸引和鼓舞各类人才争当新时代国防科技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3680部队政治委员、少将)
2021-02-19 09:00学习时报 -
弘扬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在那遥远的地方”——美丽的金银滩草原上,诞生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它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021-02-19 09:00青海日报 -
重温“两弹一星”精神
走进原子城,翻阅那段历史,难忘那些可亲可敬的为“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作出贡献的人们,是他们用无私言行造就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造就了昔日原子城的辉煌,也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2021-02-19 09:00互联网 -
人民的好公仆 干部的好榜样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在基层干部身上的集中体现。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2021-02-17 09:00光明日报 -
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
今年5月14日,河南省委专门召开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55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深情追忆他的感人事迹,再次号召全省上下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
2021-02-17 09:00新华网 -
学习焦裕禄精神重在实干
作为党员干部,要像焦裕禄同志一样,讲实话、办实事,真正把求真务实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胸怀主动作为,一以贯之抓好落实。
2021-02-17 09:00互联网 -
学习焦裕禄精神,做新时期党的好干部
做一名党的好干部,做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多年前电影《焦裕禄》曾深深地打动我,时至今日我又有幸观看了大型现代豫剧《焦裕禄》,让我的心灵再次受到洗礼,焦裕禄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2021-02-17 09:00互联网 -
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抚顺市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时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2021-02-16 09:00光明日报 -
雷锋精神,点燃心灵的火种
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至今已57年。57年,足以让一个懵懂少年满头白发;57年,也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时光流转,雷锋的青春模样在人们心中从未远去,雷锋精神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闪亮。
2021-02-16 09:00解放军报 -
共青团:将学习雷锋进行到底的不懈助推者
用自己的津贴为丢了车票和钱的大嫂买车票,雨中送大嫂和小孩回家,春节期间到附近车站帮忙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水……就连出趟差,他也没闲着,给旅客让座、帮乘务员工作,时间久了,就有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美传。
2021-02-16 09:00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