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成立全国首个生态环境健康体检中心
生态环境问题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日前,全国首个生态环境健康体检中心——浙西南生态环境健康体检中心在浙江省丽水市揭牌成立。该中心由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合作共建,具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体检”、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评估“诊断”、生态环境问题“治疗”、环境突发事件“急诊”等多元功能,是浙江深化生态环境监测,强化生态环境问题预测预警预防,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预干预预介入,助推区域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又一次创新实践
2020-06-01 00:00人民网 -
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
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战略部署,交通运输部近日发布《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2020-06-04 00:00人民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去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2020-06-02 00:00人民日报 -
从聚焦水污染防治到实现水岸同治,全面提升河流管理保护精细化水平
近日,重庆市发布第2号总河长令,下达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三乱”整治专项行动的任务书。 重庆市第2号总河长令为何剑指“三乱”,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总河长令发布后,我市各级河长如何履职尽责?5月31日,重庆日报记者
2020-06-01 00:00重庆日报 -
重庆全力提质提速三峡后续工作:要求每年的项目和资金中,用于生态保护的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五十
5月27日,2020年全市三峡后续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要求,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三峡后续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压倒性位置,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会议要求我市每年用于三峡后续工作的项目和资金中,用于生态保护的比例不低于50%。
2020-05-28 00:00重庆日报 -
农业干部学习专题培训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着力提升全国农业农村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以及“忠诚干净、勇于担当、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优秀农业干部队伍,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积极推进全国的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确保“三农”事业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2020-05-25 14:32 -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专题培训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生态兴则文明兴。为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利用西南大学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科技创新服务于社会需求,推出“生态修复+”专题研修班。围绕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污水治理和垃圾分裂等重点领域,集聚生态修复、科技创新、投资、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专家,诠释以全产业链解决生态问题的模式。即通过系统化的顶层设计、结构化的治理方式、多元化的经济手段和效益化的运营方式一次性实现“废水弃山”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两个跨越。
2020-05-25 14:29 -
在绿水青山间定调发展底色,习近平强调筑牢这道"防线"
2020年全国两会拉开大幕。5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习近平三年三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到二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而精辟的论断,把“生态”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2020-05-24 00:00人民网 -
生态环境部发布四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标准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技术规范》(HJ 1130-2020)、《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 1131-2020)、《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 1132-2020)和《环境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砷、硒、铋、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HJ 1133-2020)四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类标准。四项标准均为首次发布,主要涉及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与环境空气、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领域,配套相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支撑打赢蓝天保卫战。
2020-05-21 00:00人民网 -
西部大开发专题培训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防范化解推进改革中的重大风险挑战。 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都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统筹施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攻坚战,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能源供需结构,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加强科技创新与开放合作,拓展发展新空间,大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确保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20-05-21 17:15 -
院校教师骆慧芳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作专题辅导报告
昨日下午,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龙岩人民会堂举办第七十三期“中央苏区发展大讲堂”,听取中共龙岩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骆慧芳作《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龙岩》专题辅导报告。
2020-05-14 00:00古田干部学院 -
全市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启动,到2022年全市75%以上党政机关创建成节约型机关
5月20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机关事务局获悉,日前,市机关事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重庆市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全市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据了解,到2022年,我市85%的市级党政机关、75%的区县党政机关将创建成节约型机关。
2020-05-21 00:00重庆日报 -
成渝双城经济圈专题培训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课程主题围绕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学习实践经验,提升综合管理能力。招才引智促发展,成渝两地在多领域、多学科不断加强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在平台合作、规划制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政策探索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和示范引领。共建制度、产业、金融、市场、智慧五大合作平台。推进智能制造,在基础教育、医疗服务、就业培训资源、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引领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发挥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区位优势,推动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探索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模式。打造双城经济圈人才信息平台,更好地服务国家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
2020-05-18 13:46 -
环保局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本专题从政策、经济、社会等方面设计课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 各方面和全过程。
2020-05-18 09:13 -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西部(重庆)科学城规划建设工作,陈敏尔主持并讲话
5月13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会议进一步研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西部(重庆)科学城规划建设,通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情况并部署督察整改落实工作,传达贯彻全国巡视工作会议暨十九届中央第五轮巡视动员部署会精神。
2020-05-14 00:00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