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雄战旗美如画
武警青海总队某支队官兵从“战旗精神”中汲取精武强能、岗位建功的精神力量。图为该支队官兵正在巡逻。 吴洪峥摄1941年3月,江苏许庄,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战斗中,新四军第4师9旅26团1连官兵英勇作战,战后被上级授予“战斗模范连”荣誉战旗。此
1970-01-01 08:00解放军报 -
让伟大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12月13日,各地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这一天,从抗战烽火中一路走来的陆军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组织官兵参观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重温抗战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抗战老兵史保东、抗战烈士遗属高碧英,给家人
1970-01-01 08:00人民日报 -
在抗美援朝战场与巴金相处的日子
90岁的老兵程茂友一直珍藏着著名作家巴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给他的题词,“祖国人民的心永在你们的身边”。尽管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战地笔记本上的纸页已经泛黄,但程茂友每看到这句充满深情的话语,他在朝鲜战场上与巴金相处的那段时光便会浮现在眼前……一
1970-01-01 08:00中国军网 -
乔家大院的抗日枪声
抗战期间,在山西晋中一带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实际领导和掌握的抗日武装——第一游击支队,由共产党员程子华兼任支队长。1938年7月12日,该支队10连在连长吴克宽、指导员李剑的率领下出现在汾河沿岸。傍晚时分,队伍行进到文水县胡家堡,驻扎下来。
1970-01-01 08:00中国军网 -
志愿军老兵易金荣:“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 祖国”
新华社武汉12月9日电 “战友们是因保家卫国牺牲的。”志愿军老战士易金荣永远也忘不了,1953年春的朝鲜战场上,战友们在一场战斗中牺牲的场景。易金荣经常对儿孙们说这样一句话:“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祖国呢?”保卫祖国,正是易金荣68年
1970-01-01 08:00新华社 -
秦邦礼:革命需要什么,就经营什么
秦邦礼,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博古(秦邦宪)的胞弟。相较于哥哥秦邦宪,秦邦礼没有完整的求学经历,早年间他甚至不能“光明正大”地为党做事,包括后来他所走的也绝非一条常规的红色之路。他默默无闻为党的事业作了很多贡献,而有些事情是鲜为人知的。弃学
1970-01-01 08:00学习时报 -
智守“咽喉线”——记抗美援朝老战士解永江
新华社西安12月8日电 从陕西省西安市市区向东北方向驱车大约60公里,阎良火车站附近有一个外墙为赭红色的住宅小区,抗美援朝老战士解永江就住在这里。96岁的解永江银发苍苍,声音洪亮。他行动不便,多年前就用上了拐杖。闲暇时他会看看新闻联播、听听
1970-01-01 08:00新华社 -
刘鼎:我党隐蔽战线的统战功臣
刘鼎是我国军工事业的奠基者,担任过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陕甘宁军工局副局长等职务。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中共中央特科工作。后奉命到西安直接负责东北军和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系工作。西安事变后成为中共代表团的“大管家”,是在隐蔽战线立下了功勋的统
1970-01-01 08:00学习时报 -
杨延修:与魔鬼打交道的人
杨延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担任上海享有盛誉的广大华行副总经理,同时又是党的秘密工作战士。1980年热播的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男主人公张公甫,与国民党中统、军统斗智斗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张公甫就是以杨延修和他的领导卢绪章为原型塑造
1970-01-01 08:00学习时报 -
抗美援朝战争,国营127厂、724厂临危受命把工厂当战场
抗美援朝战争,国营127厂、724厂临危受命,担负火箭筒和火箭弹研制任务——把工厂当战场,把机器当武器
1970-01-01 08:00中国军网 -
第80集团军某旅: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英雄后人激励英雄传人
前不久,第80集团军某旅“赴朝进军模范连”荣誉室里,官兵围坐在一起,聆听一位老人的深情讲述。老人名叫罗元明,是连队抗美援朝英雄罗连成的儿子。罗连成是湖南省耒阳市人,1952年9月随部队开赴抗美援朝前线。次年5月,在下勿闲北山战斗中,罗连成被
1970-01-01 08:00解放军报 -
第72集团军某旅“红四连”:比武争第一,险难冲在前
前不久,一场实战化对抗演练在第72集团军某旅如火如荼展开。该旅“红四连”原本一路突进拔点夺要,却突遭“敌”火力拦截,陷入困境。危急时刻,该连党支部迅速组织“党员突击队”发扬“拼刺刀”精神,与“敌”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取得胜利。“连队历史荣誉是
1970-01-01 08:00解放军报 -
九个炊事员
“九个炊事员、一口行军锅”,是红军长征中著名的故事之一。长征是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具史诗色彩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其行军路线之漫长、战斗程度之激烈、自然环境之艰苦,为人类战争史上所罕见。在频繁的作战和艰难的行军中,炊事员既要肩挑背扛必要的炊具,又要
1970-01-01 08:00中国军网 -
张文海:“做好后勤保障和在前方拼杀一样重要”
新华社天津11月27日电 从天津市区向东南方向驱车大约50公里,有一个满是枣树的住宅小区,小区里楼宇林立、树木葱葱,抗美援朝老战士张文海就住在这里。92岁的张文海面目慈祥,和蔼可亲。虽然腰有些佝偻,但依然耳聪目明。闲暇时他会看看报纸,听听广
1970-01-01 08:00新华社 -
文击:用大炮打出志愿军的威风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我这一生与炮兵结下不解之缘。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用大炮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今年已102岁的老将军文击说,从晋察冀军区成立独立炮兵营开始,他一直是一名炮兵。1950年,32岁的文击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炮兵第
1970-01-01 08:00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