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 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教体艺〔2020〕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现就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通知如下。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抗疫斗争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精辟概括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这场严峻斗争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深入总结了抗疫斗争伟大实践的经验和启示,明确提出了在历史交汇点上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工作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必将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各地和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内涵与实质,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教育工作实际,结合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实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传承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发展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筑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新的精神丰碑,丰富了新时代教育内容,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一)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各地和学校要立足我国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和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实际,把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宣讲、组织专题教育活动、召开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报告会、编写教师培训教材和儿童青少年通俗读本等多种方式,将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加快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大力推进“三进”工作。各地和学校要引导师生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政治高度,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全面融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协同效应。 (三)切实加强学理阐释。要组织教育系统专家学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深入研究阐释,增强学习宣传的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各地和学校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等重要平台,要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三、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重点工作 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重要任务。各地和学校要把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全面总结梳理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的经验,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开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切实抓好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警惕松劲厌战情绪,研判疫情发展形势,及时总结好机制好做法。在今年秋季学期安全、全面、正常开学的基础上,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及时应对和化解“疫后综合征”,发挥教育“抗疫外交”作用,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二)全面总结推广“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经验。巩固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成果,深入推动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体与虚拟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模式创新。强化教师和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打造一大批具有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的一流课程。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过程管理评价体系,实现从经验式、粗放式管理向数字化、精准化管理的跨越。 (三)切实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分类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医学人才。要全面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着力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加快培养防治结合的全科医学人才,构建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加大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力度。要全力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2.0”,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加快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持续推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技优势和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依托重点攻关项目,加大科技投入、经费投入,在疾病流行趋势预测以及疫苗、抗体和临床药物研发等方面,推动高校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补齐我国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短板。 (五)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总攻统揽教育脱贫攻坚,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主攻点、52个未摘帽贫困县主战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决战地,瞄准反复失学辍学、教师队伍建设、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巩固控辍保学成果,确保按期完成教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交实账、收好官。 (六)全力确保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大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开辟更多政策性公益性岗位,持续推进“互联网+就业”,优化“云就业”服务,更加精准促进人岗对接。加强就业指导和观念引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帮助毕业生合理确定预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加大就业工作保障支持力度,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场地 “四到位”,全力以赴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七)加强“十四五”教育工作谋划。切实把编制和实施教育五年规划作为加强教育治理的重要方式,谋划“十四五”时期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政策举措。要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鼓励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积极为编制“十四五”教育规划建言献策。通过规划引领发展思路,明确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改革举措,为实现2035教育现代化目标夯实基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开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好人才和智力支撑。 各地教育部门和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要及时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有关情况报教育部。 教育部 2020年9月24日
0000-00-00 00:00教育部网站 -
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科学指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和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伟大实践中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我们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提供了科学指引。国家安
2020-01-20 00:00人民网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020-01-20 00:00人民网 -
国家民委:努力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
“跟党走、昂起头,一二三四正步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独立自主、永远向前进、向前进……”在国家民委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由中央民族歌舞团歌唱团党支部精心创作的歌曲《初心·使命
2020-01-20 00:00光明日报 -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同庆五一节,共话中国梦,感到很高兴。刚才,9位劳模代表先后发言,讲述了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劳动、发挥才干的先进事迹,抒发了为祖国发展和人民幸福作贡献的人生理想,听后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
2021-01-20 07:06新华社 -
弘扬伟大劳模精神 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华社发
2020-12-24 09:00光明日报 -
深刻把握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
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刻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0-12-03 09:00新疆日报 -
弘扬劳模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0-12-01 09:00工人日报 -
让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内,气氛热烈、暖意融融。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致敬新时代最美奋斗者,携手汇聚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精神力量。
2020-11-30 09:00人民日报 -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2020-11-27 09:00人民日报 -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高度评价了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对在新时代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支持工会组织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作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团结动员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建功新征程的强大动员令。
2020-11-26 09:00工人日报 -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2020-11-24 09:00人民日报 -
习近平谈爱国主义教育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本文整理了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部分重要论述,一起来学习。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 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 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不论留学人员身在何处,都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在河南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时强调 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在河南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时强调 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2016年9月23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指出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2019-11-15 09:00党建网微平台 -
标题正在更新中
据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下午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2021-01-16 08:06新华社 -
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成效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朗朗乾坤,泱泱中华。5000 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在磨难艰辛中不断成长奋起,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走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是因为民族血脉之中深深植根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2020-04-16 09:00时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