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
2020-06-02 00:00人民日报 -
南京大学干部培训:我校举行缪炳文校友向南京大学捐赠签约仪式
5月28日,江苏大众书局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大学杰出校友缪炳文向南京大学捐赠资金设立缪炳文奖教金、缪炳文助学金,助力化学化工学院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签约仪式在我校仙林校区举行。
2020-06-02 09:49南京大学 -
从聚焦水污染防治到实现水岸同治,全面提升河流管理保护精细化水平
近日,重庆市发布第2号总河长令,下达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三乱”整治专项行动的任务书。 重庆市第2号总河长令为何剑指“三乱”,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总河长令发布后,我市各级河长如何履职尽责?5月31日,重庆日报记者
2020-06-01 00:00重庆日报 -
"5G+VR"新模式,中国市场规模将达900亿元
游客在青海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VR体验区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 龙摄 戴上VR(虚拟现实)设备走遍大好河山、登陆VR商店选购最新产品……随着5G与VR在多个领域“成功牵手”,虚拟现实产业在加速普及和商用落地方面迎来发展新机遇。工信部日前印发
2020-06-01 00:00人民日报海外版 -
消除白色污染,我国再次明确时间表
近日,北京市场监管局重点在农贸市场、便利店、超市等商品零售场所,开展为期3个月的塑料袋专项整治行动,对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及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查处。
2020-06-01 00:00科技日报 -
罗马尼亚前总理:中国民法典的颁布"正当其时"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中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表示,编纂民法典,是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民法典的诞生,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作出了新的贡献。
2020-06-01 00:00人民日报 -
栗战书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来的一年多,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极不容易、极不平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担当作为,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2020-06-01 00:00人民日报 -
文化与大健康产业专题培训
随着全球化,中国文化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靠经济,后三十年靠文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中国软实力话语权的一个重要指标;文化产业是我国下一步示范型服务业的高端产业,文化不走出去,中国模式则不可能被全世界认可。文化产业已经和我国的软实力、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大健康产业已成为中国五大朝阳产业新领域之一。
2020-05-29 15:29 -
统战系统专题培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而建立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着丰富的内涵与重要意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统战干部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明确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增强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统战工作的能力和信心。本专题培训旨在加强统战业务理论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幸福生活,增强前进动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要以培训学习为新的起点,凝心聚力,振奋精神,开拓进取,转变作风,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2020-05-29 11:13 -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专题培训
在国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为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准确把握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环境新变化,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贯彻落实《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庆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跨界转产、全力复工、智能升级成为了疫情下中国制造新举措。危机之下有责任,更有机遇,以此为契机加快制造业转型步伐,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融合创新,提升企业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协同效率,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稳定经济增长,共同探讨“新基建”,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助推中国制造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2020-05-29 10:34 -
这些两会“热词”,“拼”出一幅怎样蓝图?
2020年全国两会落下了帷幕。特殊时期召开的大会,举世瞩目。近5000名代表委员议国是、献良策,面对挑战寻新机,察变局开新局,“人民至上”“六稳”“六保”“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民法典”“两个1万亿”等一系列“热词”激荡在两会、熔铸进历史。透过这些两会“热词”,我们能“拼”出一幅怎样的蓝图?
2020-05-28 00:00新华网 -
中国两会,向世界传递了什么?
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两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来规模罕见的特殊会议。它展示了中国战胜疫情的坚定意志和强大力量,更昭示一个铭刻光荣与梦想的时刻即将来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05-29 00:00新华社 -
多路力量齐发力,加码护航保就业
位于“六保”之首的保就业,正迎来多路力量加码护航。《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有关部门和地方近日频频部署,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支持。不少领军企业也在“招兵买马”,并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方面发力。
2020-05-29 00:00经济参考报 -
抓好“新基建”,重庆从何处发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新一轮“风口”的“新基建”,成为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代表委员
2020-05-28 00:00重庆日报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协同发展联盟成立,川渝将共享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5月26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协同发展联盟(下称“联盟”)成立大会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会上,两省市就业局签订了《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将共建就业服务共享协作机制,共享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协力完成好“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更好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0-05-28 00:00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