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
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抚顺市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时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2021-02-16 09:00光明日报 -
弘扬雷锋精神 打造新时代道德建设高地
在决战决胜关键时刻、“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有力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凝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2021-02-16 09:00人民日报 -
读懂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
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50多年以来,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并没有因为时代变化而褪色,反而历经岁月洗礼散发出强大的感召力。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
2021-02-16 09:00中国纪检监察报 -
共青团:将学习雷锋进行到底的不懈助推者
用自己的津贴为丢了车票和钱的大嫂买车票,雨中送大嫂和小孩回家,春节期间到附近车站帮忙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水……就连出趟差,他也没闲着,给旅客让座、帮乘务员工作,时间久了,就有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美传。
2021-02-16 09:00中国青年报 -
从雷锋精神看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中,无数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终生为践行初心和使命砥砺前行,涌现出众多的先进楷模,创造了内涵丰富的时代精神。
2021-02-16 09:00新湘评论 -
雷锋精神:中国志愿服务精神的核心表达
尽管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在时代背景与内涵、内容、价值理念及载体与所处环境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对我国志愿服务的兴起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我国的志愿服务就是在吸取和借鉴持续了几十年的学雷锋活动的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学雷锋活动的继承和发展。
2021-02-16 09:00中国社会科学报 -
新时代怎样弘扬雷锋精神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雷锋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从娃娃抓起,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的内在紧密联系,阐明了在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的政治高度
2021-02-16 09:00互联网 -
雷锋精神的由来与发展
雷锋,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1962年8月15日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
2021-02-16 09:00互联网 -
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编者的话:雷锋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
2021-02-16 09:00互联网 -
杨善洲精神的历史解读和精神探源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用一生唱响了共产党人的正气歌,他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2021-02-16 09:00人民网 -
青藏铁路精神就是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
编者按: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4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培育出“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2021-02-16 09:00互联网 -
用浙江精神凝聚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浙江精神是浙江的“根”和“魂”,是推动浙江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蕴含着浙江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初心愿望。秉持浙江精神,是全体浙江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传承好浙江精神,浙江就能始终以领跑者的姿态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
2021-02-15 09:00浙江日报 -
浙江精神,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今年8月,1956年以来登陆浙江综合致灾强度最高的超强台风“利奇马”席卷而至,全省大部分地区受影响,之江大地一时狂风肆虐、雨如河倾。
2021-02-15 09:00浙江日报 -
论九八抗洪精神
抗洪抢险斗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场威武雄壮气壮山河的斗争所产生的影响和深远意义,将随着时间推移充分显示出来。但是,围绕着这场斗争所焕发的伟大抗洪精神,全国上下所呈现的精神风貌,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史上的奇观,引起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2021-02-13 09:00互联网 -
发扬女排精神 实现强国梦想
自1981年以来,中国女排夺得了五个女排世界杯冠军,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风貌,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021-02-13 09:00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