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州大学获批储能科学与工程新专业
根据教育部近日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号),福州大学2020年申报的储能科学与工程新专业获批备案。
2021-03-04 14:48 -
新时代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的伟大意义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改革开放精神”概括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他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正是在这种精神状态之下,经过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任务更加艰巨、挑战更加严峻,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坚定不移继续走好改革开放之路。
2021-03-04 09:00互联网 -
《江西日报》报道南昌大学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
建设成效,必须由第三方、同行、社会说了算。在江西省“双一流”建设周期验收中,南昌大学作为江西省唯一的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被评为优秀。
2021-03-02 17:09 -
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这是不幸牺牲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护士张静静的座右铭。为战“疫”需要而舍弃一头秀发,战“疫”斗志却昂扬生长。抗疫斗争中,千千万万个像张静静一样的英雄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牢固精神防线,充分展示了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2021-03-02 09:00求是 -
战“疫”诠释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把战“疫”中凝结的中华民族精神与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时代精神教育等有机融合,调动起战无不胜的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意义深远。
2021-03-02 09:00中国教育报 -
在大战大考中锤炼伟大民族精神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一个道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经磨难、不畏磨难,依靠亿万人民砥砺伟大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激励亿万人民无惧磨难、排除万难。
2021-03-02 09:00解放日报 -
弘扬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动力,必须结合新时代条件做好弘扬培育工作。
2021-03-02 09:00大众日报 -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着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经济运行造成巨大冲击,对治理能力带来严峻考验。
2021-02-28 09:00求是 -
把握伟大抗疫精神的本质内涵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发生并向全国各地蔓延。面对这场疫情,英雄的武汉人民和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展开了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伟大抗疫斗争,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以及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
2021-02-28 09:00中国社会科学报 -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和前提。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奋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决胜全面小康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的关键历史节点,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力量。 贯穿人民至上的根本理念 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必须把人民至上的理念内化于心,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外化于行。当前,河南省还有35万贫困人口需要在年底前实现脱贫,还有52个贫困村需要在年底前退出贫困。因此需要集中力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折不扣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切实提高脱贫质量,建立巩固脱贫成效长效机制。要把乡村振兴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抓好“三农”领域的战略性任务和基础性工作,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 形成举国同心的强大合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充分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和风骨。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打赢这次抗疫斗争的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形成举国同心的强大合力。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形成万众一心、勠力同心、共克时艰、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高质量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 保持迎难而上的坚定决心 面对疫情,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在大灾大难面前挺身而出、慷慨前行,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用自己的英雄壮举书写了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展现了中国人民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压倒的顽强意志。我们要将舍生忘死的坚定决心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转化为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韧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在全国人民奔小康的路上,我们经历了一个个阶段性步骤,脱贫攻坚到最后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定力,迎难而上、锲而不舍,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坚持精准施策的科学态度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为战胜疫情提供了重要保证。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贫困问题,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中长期扶贫规划政策文件,经历了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的演变,探索出了一条尊重科学和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我们要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不断创新扶贫形式,充分借助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绿色扶贫、消费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完善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在最后冲刺阶段,我们要持之以恒、顽强拼搏,勠力同心、久久为功,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作者单位: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2021-02-28 09:00河南日报 -
从抗战精神到伟大抗疫精神
今年9月3日和8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发表了两篇重要讲话,一篇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总结了伟大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2021-02-28 09:00黑龙江日报 -
论伟大抗疫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抗疫精神就是当下的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最为亮丽的精神标识。伟大抗疫精神在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和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孕育形成,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运筹中强劲发力,更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发扬光大。
2021-02-28 09:00学习时报 -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抗疫精神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这篇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总结“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对我们奋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021-02-28 09:00中国青年报 -
“抗疫精神”:中国精神的生动展现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民族要有一种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2021-02-28 09:00群众 -
“抗疫精神”彰显道德建设新高度
中华传统道德始终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摆在首位,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在“义利之辨”和“理欲之辨”中始终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提出为他人、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无私奉献的道德要求,规范、引导着人们的道德行为,蕴藏着解决突出矛盾和重大难题的中国智慧。
2021-02-28 09:00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