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全文)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2020年12月12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
2021-01-21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王毅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
新华社联合国9月24日电 当地时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
2021-01-29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出席中法经济峰会闭幕式并致辞
11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出席中法经济峰会闭幕式。这是习近平在中法经济峰会闭幕式上致辞。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习近平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对法国、欧洲工商界而言,中国发展是极好机遇。中国的大门始终对世界打开,希望法国、欧洲的大门也对中国投资者公平敞开。
2021-01-27 09:00互联网 -
韩正出席首届气候适应峰会并发表致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25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首届气候适应峰会并发表致辞。
2021-01-26 10:30 -
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王毅出席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
新华社联合国9月23日电 当地时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主持峰会。 王毅在发言中表示,气候变化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合力应对气候变化,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心、行动的恒心、合作的诚心。要恪守承诺,落实好《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推动本次峰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要坚持多边主义,尤其应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能力。 王毅表示,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征程中不断迈出新步伐。中国践行新发展理念,决心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将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义务,如期实现提交的自主贡献目标。中国将坚持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汇聚更多力量。 王毅表示,中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共同牵头国,中国会同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一道,提出150多个行动倡议,汇编了森林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30余个示范案例,为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带来新视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出新举措,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新支持。相信只要各国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建成一个清洁美丽、共同繁荣、命运与共的美好世界!(记者王文 林远)
2021-01-25 09:00互联网 -
疫情下 线上线下教育如何优势互补
1400多所高校,上百万名教师,在110多个在线平台上开设了上百万门课程。全国1770多万名大学生,23亿人次在线学习。这些数字是对刚刚结束的这一学期我国高等教育在线教与学的描述。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兼威海校区校长徐晓飞认为,应对疫情加速了高校广泛采用在线教学的进程,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高校的“管”和高等教育形态,这些给在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7月14日,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发布一项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疫情之下的在线教育有哪些经验与教训?对未来的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有哪些启示?日前,“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召开,探讨在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线上线下教育如何优势互补。 完善在线课程细节 新形态提升教学自信 万一系统崩溃了怎么办?马上启动备用系统,通过微信群通知学生;万一停电怎么办?笔记本电脑充好电,开启手机热点,备好充电宝……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马少平在2月17日顺利上完了第一堂在线课,他写的总结《万一的万一》列举了十几条在线课堂会出现的特殊情况以及对策。 清华大学教授武永卫在计算机系主管教学,他有一个长长的清单,是从2月1日确定在线授课到2月17日全面开课期间,学校和系里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教师培训,提供网上教学的行为规范、知识产权相关说明等。 武永卫介绍,所有的直播平台,系里都组织人员进行评测,总结优缺点,并让教师以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身份,对所开设课程进行全程实测。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20年春季学期开设的100多门课程采用在线教学的方式进行,从第一周开始100%的到课率,到14个教学周快结束时的85%,平均到课率是92.33%。“教学效果我们自认为满意,反馈也比较好。我认为这是我做教学主管6年以来,对教学质量提升最有效最有意义的一个学期。”但武永卫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到课率仅是学生进入课堂的数字,他们的脑袋和眼睛是不是在课堂里,这些并没有测量到。” 很多辅助教学成果也应运而生,如对简答题的自动批改程序、对某门课程研发的学习平台等。《离散数学》的教师建了个平台,让同学上传遇到的难题,把知识点学习路径都分享出来,成为这门课程专有的集体互动平台。 “教与学的新形态,促使教师加大对教学的投入,提升了教学质量,也提升了教学的自信。”武永卫认为,线下线上教学都有短板和优势,会相互补充、螺旋式上升。 未来在线教育不能只是“课堂搬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教育部高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主任委员杨宗凯,介绍了教指委近期所做的高校在线教学情况调研结果。 疫情期间,我国高校在线教学的基本形态大致分为4类: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记者注)接近38%,录播教学占到37%,还有直播教学和远程指导教学。部分老师进行了MOOC加课堂翻转等创新性教学。 调研发现,只有不到6%的教师对在线教学持完全否定态度,绝大部分老师肯定了在线教学的效果。在2月刚开学时,很多老师信心不足,但到了4月再统计时,80%的老师有了信心,“一次性地对老师进行了培训,建立了在线教学的信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未来的教师是3个方面的结合:学术、技术和艺术,就是把学科知识,借助IT技术展现,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教学方法,这是对教师能力极大的考验。”杨宗凯认为,“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是开放的、连接的,以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德育为先的教育新生态。” “疫情之后,线上线下教育结合将成为常态。”杨宗凯介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正在推进“四个双”:双空间,一个物理空间,一个网络空间,就是线上线下;双院,书院加学院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全部打通;双证,一个是毕业证记录的成绩,再提供一个基于区块链的能力证书;双师,一个是学校的任课老师,一个是AI教师。 “2019年下半年时,我们做过一个预估,MOOC在高校课程中的普及率不到5%,例如一所综合性大学开课门数在2000门左右,其中真正有MOOC教学的不超过100门。去年下半年,我们设定了一个目标,希望用3年的时间把MOOC在中国高校的普及率提高到20%。因为突发疫情,半年时间把普及率快速提高到接近40%。”教育部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秘书长张龙判断,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MOOC的留存率会很高,疫情之后很多教师还会采用这种方式。 不过,张龙也看到了问题,如课程资源。目前我国高校MOOC有4.1万门,在线课程总计100万门,但各类课程资源分散在很多平台上,缺乏体系性和系统性。MOOC集中在一些基础课和专业课上,动手实践课的MOOC资源非常缺。杨宗凯也发现,MOOC课程中有特色的专业课非常少,前沿学科领域的课程更稀少。 杨宗凯提出,对于我国高校的在线教育,还需要加强对学习质量、过程质量的监管,这个很重要。教师的在线学习能力、教学能力要提高,目前不管是用MOOC还是直播教学,基本上还都属于线下教学搬到线上的“课堂搬家”。(记者 李新玲)
0000-00-00 00:00中国青年报 -
人社部部长:劳动力市场需求升温,就业局势逐步回稳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9日在全球峰会“三方成员日”会议上表示,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全面发力,新增就业保持增长、劳动力市场需求升温,就业局势逐步回稳。
2020-07-09 00:00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 -
火币中国区域总部落户重庆,将在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打造区块链产业基地
6月18日,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渝北区政府与火币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火币中国区域总部将落户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三方共同打造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区块链产业基地。
2020-06-22 00:00重庆日报 -
二〇二〇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组委会召开会议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4日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组委会主任委员胡春华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办出高质量,努力实现打造“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国际一流展会”的目标。
2020-06-05 00:00人民日报 -
中国金融科技指数发布四川居全国第六
11月24日,以“科技延展边界,金融重塑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金融科技发展峰会在四川成都天府国际基金小镇隆重举行。来自全球金融科技前沿的政府代表、学界专家和业界新锐齐聚蓉城,围绕金融科技发展态势、监管经验、应用场景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度对话。
2019-11-25 00:00四川大学 -
甘肃生态产业成绿色发展“新引擎”占GDP逾两成
中新网兰州12月29日电 (张婧 丁思)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8日发布《甘肃省绿色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9年,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完成增加值1305亿元,占该省生产总值的20.3%,增加值同比增长6%,拉动投资增长的作用突显,生态产业正成为推动甘肃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2019-12-29 00:00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