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介会暨中国共产党与尼泊尔共产党理论研讨会”在加德满都举行
新华社加德满都9月23日电 9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与尼泊尔共产党在加德满都共同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介会暨两党理论研讨会。尼共联合主席、总理奥利,尼共联合主席普拉昌达及尼共200多名中央委员和中方代表参会。 奥利等尼共代表热烈祝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认为中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为包括尼泊尔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理念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政党提供了重要借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尼共秉持的“以社会主义为导向的人民民主”执政理念相通,尼共期待同中共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各自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成就,引领尼中世代友好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作主旨讲话,表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推动理论创新,并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中共愿与尼共在新时代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互鉴,促进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记者 周盛平)
2021-01-25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参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3日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他强调,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21-01-25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3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
2021-01-25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做了精心准备、周密组织。从去年5月底开始,主题教育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目前已基本结束。各级党组织有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人民群众热情支持,整个主题教育特点鲜明、扎实紧凑,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大成果。
2021-01-21 09:00互联网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2021-01-21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9日下午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我们党要长期执政、永葆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2021-01-21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全文)
来信收悉。100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2021-01-21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提出殷切期望。
2021-01-21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近日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的精装版和平装版(6月29日摄)。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近日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这一重要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出版以来,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又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该书作了必要注释。该书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这段时间内的图片41幅。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发行,对于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对于帮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2021-01-21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2021-01-22 09:00互联网 -
吉林大学19项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日前,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结果公布,吉林大学19项成果获奖,其中二等奖14项,三等奖2项,青年成果奖3项。
2021-01-25 10:57 -
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相通相连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时提到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他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诞生于不同时代,分属不同文化范畴,但都属于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在价值追求上相通相连。
2021-01-14 09:00中国纪检监察报 -
弘扬“西迁精神” 助力西部大开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吹响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
2021-01-14 09:00光明日报 -
西迁精神跨越时空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亲切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重提轰轰烈烈的“西迁”壮举,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2021-01-14 09:00中国纪检监察报 -
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相通相连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时提到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他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诞生于不同时代,分属不同文化范畴,但都属于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在价值追求上相通相连。 延安精神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迁精神”诞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代“西迁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环境投身大西北建设,为改善西部高等教育落后状况、推动科学技术文化进步和支援西部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赋予“西迁精神”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基本内涵。 追根溯源,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的基本内涵虽不同,但所蕴含的价值、信仰则相通相连、高度契合。 其一,理想信念相合。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弱小走向强大、从逆境走向顺境,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理想信念的向心力像磁铁一样吸引众多革命青年不远千里跋涉来到革命圣地。西迁人同样如此,在党中央作出交大西迁的战略决策后,交大70%以上的教师、80%以上的学生,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大西北,展现出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 其二,价值追求相通。延安时期,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关头,我们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再次推动国共合作,掀起全面抗战的高潮,原动力是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西迁是交大师生响应国家战略布局需要,舍小家为大家,心怀“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梦想,与国家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同样展现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价值追求。 其三,奋斗精神相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延安时期,面对“要么饿死,要么解散,要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问题,毛泽东号召全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通过大生产运动带领人民共克时艰。交大师生刚迁至西安时也面临自然环境恶劣、饮食不适应等诸多现实困难,但他们扎根在西北大地,依靠勤劳勇敢、顽强奋斗,将交大建设成国内一流高校。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01-14 09:00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