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呼吁出台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协调发展政策
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20 年来,植被覆盖度已由原来的31.6%提高到63.6%,有力地推进了这一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山仑团队在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黄土高原典型地区退耕还林(草)成效、问题及对策”支持下,在《水土保持通报》上刊发研究论文指出,根据多年研究结果,结合近期调研和相关资料,归纳新时期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的同时,也面临若干值得密切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旨在为新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山仑等指出,土高原的主体位于半干旱地区。作为一种特定的生态类型和重要的农业区域,与国外半干旱地区相比,该区具有坡地比例高,土壤肥力低,人口密度大等不足,但也有光热条件好,土层深厚,地形地貌多样等有利因素,因此更适宜于综合发展和实行多种经营,即区域发展具有多向性。他们认为当前需要重点考虑四个问题。 一是退耕还草如何加速。按有关统计数据,退耕还林(草)过程中,还草面积约占10%,但实际稳定下来的仅占1%。发达国家半干旱地区的人工草地面积一般占到农田的1/4,农牧业产值约各占1/2。 据调查,陕西省榆林市牧业发展较好,2018年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2%,延安市占11%,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则占28%。 导致人工种草面积容易反弹和成效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科技因素是未将将种草纳入正式的农作制度之中和草种单一;政策因素是国家给予种草的现行补助标准比造林补助标准低;自然因素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复杂,立地类型多样,降雨总体偏少且分布不均等特征对人工种草的时间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显著影响草种植后的长期适应性。 二是实行严格的轮封轮牧还是永久禁牧。在实施退耕还林(草)过程中,黄土高原地区对占有约1/3面积的荒山(荒坡)有效地实施了全面封禁,推动了地表植被的快速恢复。关于该区今后是永久禁牧还是实行科学的轮封轮牧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依据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云雾山的长期观测结果和国际、国内的实践经验表明,在保证水土保持效益的前提下,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适度放牧利用先行试点,对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以及退耕还草后续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如何处理好发展生态林和经济林的关系。按照最初的退耕条例,退耕过程中,生态林与经济林的比例应维持在8∶2左右,经济林不应超过20%,而实施过程中多地有所突破。进入第二轮退耕时,有的地区则强调退耕地应主要发展经济林,主管部门也未加表态。有研究表明,经济林兼具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价值。经济林地如能得到规范管理,如间套绿肥等同样可起到保水保土的良好效果,同时发展特种经济林产业也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如国家退耕还林(草)重点区域的延安市安塞区,“安塞山地苹果”已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此,应研究统筹发展生态林和经济林,调整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比例,实现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的协调发展等问题,应及时出台新的相关政策。 四是如何持续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水平。退耕还林(草)工程总体上未对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造成明显影响,这与该区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水平的逐步提高有着密切关系。当前,一些地方采取的“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粮食产量,但能否长期应用和广泛推广尚需进一步研究与实践。为了持续提高作物产量,今后要同时重视改造环境以适应作物需求和改造作物本身性状以适应环境两类技术。过去多以前者为主,今后则应两者并重。另外,评价所采取技术措施的效果,不仅要看当年产量提高多少,同时要看对环境的影响及对提升土壤基础肥力的效果。为此,除亟需建立可持续的耕作制度外,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应用:培育抗旱节水作物品种新类型和发展以少量水精确补灌为特征的半旱地农业。而且前者更具发展潜力,后者则更为现实可行。
2020-01-21 00: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2020-01-14 00:00红岩党性教育新闻网 -
我校举办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一体化治理高级研修班
9月15日—21日,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批立项,由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联合承办的“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一体化治理高级研修班”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80余名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了此次研修。
2020-01-12 16:36 -
乡村振兴战略干部培训班
乡村振兴战略干部培训班
2020-01-11 17:47 -
指引经济发展,习近平今年主持的这些会议至关重要
指引经济发展,习近平今年主持的这些会议至关重要
2019-12-19 00:00北京交通大学新闻资讯 -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国庆教授应邀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2019年6月20日上午,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总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国庆研究员应邀做客我院,带来一场题为“气候变化与水资源:影响及适应”的学术报告。讲座由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邵景安研究员主持,学院60余名师生参加。
2019-06-20 00:00重庆师范大学 -
韦杰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委员、重庆师范大学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发展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奖学金、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监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奖励。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国家水专项专题、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等17项。发表论文50 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18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
2020-01-10 14:28 -
胡彬彬
中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万人计划”入选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中组部、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首倡者,中国村落文化理论研究体系的创建者
2020-01-09 15:23 -
2019年江苏完成148个城市黑臭水体整治
冬日,宿迁市马陵河河岸,几位居民持竿静立岸边钓鱼,临河而建的小公园里居民闲坐聊天,这样的良好休闲体验与马陵河近年来的转变密切相关。作为宿迁老城区一条重要河道,马陵河过去水黑味臭,经彻底整治,这条昔日“龙须沟”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2020-01-08 17:37人民网 -
节能环保产业
“十三五”时期,绿色发展上升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布,进一步向全社会阐明了国家加快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意图。 核心课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技术进展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固体
2020-01-08 17:30 -
我校与巴彦淖尔市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河套灌区研究院
1月2日,巴彦淖尔市市委书记常志刚带队来我校访问,商谈地校合作事宜。党委书记姜沛民会见了常志刚一行。副校长龚元石与客人进行了座谈,校地双方签署了共建河套灌区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0-01-02 00:00中国农业大学 -
姜斯宪书记林忠钦校长新年贺词
姜斯宪书记林忠钦校长新年贺词
2020-01-02 00:00上海交通大学新闻资讯 -
节能环保产业领军人才研修
课程模块核心课程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节能环保政策看政府思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公司战略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设计企业产融结合战略Workshop:某企业战略的制定知识产权
2020-01-07 16:20 -
吴普特在央视大讲堂分享学校与黄土高原的故事
12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新一期节目播出,我校校长、我国农业水土工程领域主要学术带头人吴普特研究员作为主讲嘉宾,以邀请现场观众品尝我校自主培育的苹果新品种为开场,深入解读《科技兴农:如何让黄土高原变成“绿水青山”》,分享我校与黄土高原的诸多感人故事。
2019-12-10 00: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资讯 -
邵明安
邵明安,土壤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11月出生于湖南常德。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6年在美国IOWA州立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
2020-01-07 11:23